第三章 三尚一論
關燈
小
中
大
李汲看看天色還早,便讓胡昊派了一名向導,領著自己和所部百騎,出城去探查附近的山川地勢。
先從南門出來,遙遙望去,重巒疊嶂,壁立若墻,便問向導:“此山何名?”向導回答說:“叫南山。”
李汲扭轉身,提起鞭子朝北方一指:“則城北山嶺,難道叫北山不成麽?”
向導一臉訝異之色:“莫非長官從前來過河源軍麽?”
李汲心說我還用得著來?城南之山就叫南山,城北之山就叫北山,放眼整個中原地區,這麽毫無創意的名字沒有一百處怕也有好幾十處吧……
詢問向導後得知,鄯城附近這片相對開闊的谷地——也就是後世的西寧盆地——基本上呈西北—東南走向,稍有蜿蜒,其狀若蛇。其中良田面積,城池以西占有十分之六,以東則是十分之四。
“平年時,歲收多少糧谷?”
“總在二十萬斛上下。”
李汲掐指心算——這還是穿越過來以後學會的本事,因為不方便在眾目睽睽之下提筆列算式啊——足夠五六萬人吃用一年的了……若如楊炎所言,李倓可以盡快將兵力擴充到五萬左右,則僅僅鄯城的產出,便可資供軍需,而不必再向朝廷討要,或從別州甚至於河西運來。
只是若吐蕃兵殺至城下,即便能夠牢牢守住鄯城,估計城西之田都將拋荒,收入攔腰一刀,得砍掉一半兒多……可是城東也還能收近十萬斛糧草啊,那麽大一筆收入倘若徹底放棄,實在是肉痛啊。
而且若放棄了鄯城,鄯州本州內的糧食產量就極其有限了,必須得從秦、隴等處調撥,山高水長,道路難行,損耗必劇,則等運至鄯州,還能支供五萬兵馬所用嗎?
所以最好還是能夠守住鄯城。
只是鄯城幾乎居於盆地正中央,距離南、北兩山,都有三裏之遙,吐蕃兵別說三面包夾了,即便游軍沿山抄至城西,踐躪田畝,搜殺百姓,貌似也不是很難啊。除非在小峽屯駐一支強力的機動騎兵,三十餘裏之遙,不必一個時辰便能殺至,將其驅逐出去。
那麽倘若在南、北兩道上起寨,在南、北兩山上駐壘,是否能夠一定程度上阻遏,或起碼是延緩吐蕃軍對鄯城的圍攻呢?
鄯城處於群山之間,所在位置仿佛一個十字路口,其中東西兩道較為開闊——大概是六到七裏——南北兩道相對狹窄。於是李汲先策馬向南而行,根據向導稟報,沿著山間小路迤邐而向東南方向,七十餘裏外就是綏和守捉,目前駐軍不過三百。
雖然是倚山建城,地勢相對險要,但在附近石堡城已被蕃軍攻陷的前提下,敵可數萬來襲,這綏和守捉估計支撐不了太長時間啊。
李汲跟陳桴、羿鐵錘等人商量,是否可以將黃河以南的威勝、寧邊、積石三軍暫且放棄,全部兵力都收縮到綏和守捉去,從而關上鄯城的南大門。陳桴道:“三軍所守,是廓州門戶,若然撤守,恐怕廓州危殆。”
李汲苦笑道:“這也是無可奈何之事,如今只有拆東墻補西墻了……且三軍都在境上,距離廓州寧塞軍甚遠,一旦遇警,恐難呼應。蕃賊之所以尚未往攻,一是志在鄯城,二麽——邊角死子,正不必太過理會。不妨暫罷三軍,分兵為二,一部北上綏和守捉,一部東守達化,作為寧塞軍之屏障。”
關鍵問題是,廓州貧瘠,哪怕全都丟了,對於大局的影響也不算很大,李汲私心是很樂意拿整個廓州,來交換富饒的西寧盆地的。
一邊商議,一邊繪畫山川圖形,直到南下十裏之遙,方才止步。其實以李汲的本心,是很想去綏和守捉瞧一眼的,問題路程實在太遠——一來一回,起碼兩天——他耽擱不起啊。
就此趁著天還沒黑,折返鄯城,胡昊殺雞宰羊,好生款待。
李汲倒是也不矯情,既然不管怎麽算,這隴右的糧秣都不充足,那也不在乎我多吃一兩只羊吧……再者說了,我又不是一個人,所領這一百騎,正要籠絡其心,恰好借花獻佛。
不過即便吃喝之時,他也沒有閑著,而請胡昊尋覓熟知蕃情之人來備咨詢。誰想胡昊卻說:“蕃情麽,末將便熟,李巡官有疑,問我便可。”
論起品級來,他遠比李汲為高,但他是武而李汲是文,抑且李汲既任巡官,肯定是齊王的心腹啊,胡昊又豈敢不卑躬屈膝以待?
李汲還有些不信,便先問道:“今吐蕃讚普,是何名字,是何等樣人哪?”
“今讚普名喚挲悉籠臘讚,乃先代乞黎蘇籠臘讚之子……”
李汲心說虧你能記得住!
這先後兩任吐蕃讚普之名,李汲早在相關文件中見過了,但光把這倆名字念通順嘍,就已經消耗了他不少的腦細胞。
“……天寶十四載,乞黎蘇籠臘讚為其臣蘇毗所弒,旋群臣攻滅蘇毗,蘇毗子悉諾邏歸唐,受封為懷義王……”
胡昊所知有所偏差,事實是乞黎蘇籠臘讚也即尺帶丹珠,為其大臣朗梅色和末東則布所殺,吐蕃屬國蘇毗趁機發動叛亂,旋被吐蕃軍攻入蘇毗,殺其王沒廬讚,沒廬讚之子悉諾邏降唐……
當然啦,胡昊對自己的認知深信不疑,而李汲、陳桴等人也根本不了解真相為何,只能由得他說。
“蕃大將馬重英等便擁戴先讚普之子繼位,號挲悉籠臘讚,年僅十三……”
李汲心算了一下:“如此說來,如今的吐蕃讚普才剛十六七歲,尚未成年?”頓了一頓,又問胡昊:“傳言這個娑悉什麽……今讚普乃是金城公主之子,可確實麽?”
胡昊笑笑回答道:“確實有此等傳言,然而金城公主歿於開元末年,時間上合不大上啊……正因為如今的讚普尚且年幼,則其為人如何,末將委實不知。”
李汲點點頭,心說這家夥確實挺有頭腦,別說對於吐蕃的內情了,僅能記住兩任讚普那麽拗口的名字,就很不容易啊。於是又問:“則擁立今讚普的馬重英,理當執掌國柄了——此人竟然姓馬,難道是我唐降人不成麽?”
胡昊搖頭道:“不是。此人本名朗達紮,據說其唐名乃是金城公主所取——朗達紮的名字實在拗口,因而我等慣稱他做馬重英。此人確實在吐蕃身居高位,既為大論,覆任大將……”
“他出身論氏麽?何謂‘三尚一論’啊?”
“吐蕃語中,‘尚’即‘阿尚’,指讚普母族;論即大臣,大論是宰相。自棄宗弄讚以來,常命三阿尚與一大論輔弼讚普,如我朝之政事堂諸相也。”
李汲聽了,不禁有些臉紅。他心說我從前所可查閱的資料不多,更未身臨前線,向熟知蕃情之人討教,就此理解有誤,在《禦蕃策》中,竟然當是有一個“論”氏家族,世代為吐蕃宰相……還好李豫、李倓他們也都糊塗,沒有當場指出這個大BUG來……
“今之‘三尚一論’為誰?”
“尚結息、尚息東讚、尚息讚磨,是為三尚,馬重英是為一論。據說四人都轄萬騎,人各四馬,是蕃賊精銳……去歲肆虐邊鄙,攻掠軍鎮,即馬重英所為也,除其本部外,常別統或五千,或兩萬軍不等。”
“則若三尚一論傾巢而出,起碼是四萬精銳,且附從者恐怕更多……”李汲就此鎖緊愁眉,再難解開。
——————————
當晚臨睡之前,李汲將自己兩日來所勘察的山川地形謄寫了副本,並建議收縮防線,固守綏和守捉,擬就公文,遣部下快馬送往鄯州。
吐蕃軍不定哪天就會全線來攻,對於唐朝來說,如今最欠缺的就是準備時間——也不知道這兩年來,高升他們都在做些什麽——故此李汲一晚都不敢耽擱,有些收獲,便即時稟報。李倓能不能抓緊機會,他不清楚,只希望即便掉鏈子,也不是掉在自己這個環節上。
翌晨起身,出鄯城北門巡行。城北狀況與城南不同,雖說都一樣溝渠縱橫、阡陌連野,但放眼望去,田間多是稗草,而少莊稼——乃是因為吐蕃兵的踐躪,耽擱了農時,泰半耕地只能暫時放棄了。
並且一路行來,多見杳無人煙的殘破荒村,只有野狗往來逡巡……李汲問向導:“城北之人,難道都被蕃賊擄去了麽?”向導回答說,自從去年歲末以來,吐蕃軍奪占了宣威軍,分兵入駐,便常從宣威方向放出游騎來,燒掠城北村莊、田畝,陸陸續續,擄走了數千百姓。其餘百姓多半再不敢安居,被迫拋家別業,逃入城中,胡昊難以管理,幹脆都轟到鄯州去了。
隨即指點遠處山巒,向李汲介紹說:“宣威軍距鄯城不過三十餘裏,相隔一座土樓山,蕃賊來去若風,甚至於一白晝能走四五個來回,實在是防不勝防啊。”
建議李汲及於北山而止,別再如同昨日那般,深入山道啦,以免迎面撞見吐蕃騎兵。
李汲擺擺手,不以為意。根據向導所說,宣威軍的吐蕃兵上回來擾,還是仲夏之事,跟城下兜了個圈子,耀武揚威一番,便即空手歸去——主要是城北基本上沒啥玩意兒可以再搶了——所以哪兒那麽湊巧,我此番出城,竟然能夠撞見敵軍呢?
再者說了,我部也都是騎兵,且為神策軍中精銳,即便撞見吐蕃軍,打不過難道還逃不掉嗎?
關鍵是若不深入山道,很難勘察山川之勢,對於如何防備自北路而來的蕃賊,必定拿不出任何方案來啊。我這回來,當然不能光看看城內狀況,或者周邊環境了,總該對東西南北四個方向,都做一定程度的深入調研才成吧。
於是不聽向導規勸,沿著湟水一條無名的支流,率兵踏上北路。這條支流寬不過五丈,水流平緩,根據向導的介紹,李汲又命人去截木下探,覆洑水往來,判定可以涉渡,基本上不會阻礙軍事行動。
兩山之間,可四五裏地——再往北似乎略略收窄——中有淺流,飲水不虞匱乏,這對於進攻方而言,條件實在是太好啦!李汲不由得設想,倘若我是高升,這兩年間便當在南北兩個山口築壘屯兵,且在山上多建望樓、烽燧,足夠抵禦三到五倍的敵軍來襲……高升這廢物,就光琢磨著放棄鄯城了,絲毫也沒做固守的準備嘛!
唔,兩年時間可能說長了,蕃賊的主攻目標指向鄯城,這大概要到去年歲末,宣威、振武等軍淪陷,才能瞧得出來……可到今天為止,終究也過了大半年啦,昨晚根據胡昊所說,高升及幕府高級僚屬們,始終都窩在鄯州,就沒到鄯城來過!
至於如今麽,即便能夠調集足夠的人力和物資,李汲設想中的工事沒有兩三個月,也肯定是建不起來的——吐蕃方面絕對不會給唐軍足夠的時間!
他一邊策馬前行,一邊觀望山水之勢,隨時修正輿圖,陳桴和羿鐵錘則指揮百騎唐兵分成多個小隊,或前出探路,或殿後押陣,或左右護持,秩序井然。約莫正午時分,李汲終於覺得肚餓,正打算招呼士卒們下馬休歇,埋鍋造反,一名騎兵突然間從前方策馬奔來,見到李汲就叫:“遇見了蕃賊的游騎!”
李汲聞言,多少吃了一驚,忙問:“多少人?”
那名騎士道:“約莫十二三騎,應是哨探。”
李汲當即雙腿一磕馬腹,喝令加速:“全都殺了,不可放彼等遁去!”
他運氣不錯,那十多名吐蕃兵確實是宣威軍派出來的哨騎,目標是南方山口,目的是探查唐軍的動向,並沒打算深入盆地,怕過份刺激唐人,到時候若將未熟之苗提前收割盡了,等朗達紮將軍統率大軍到來後,必將一無所獲。
原本早晨出發,三十多裏路,不必中午便能趕將回去,偏偏因為每隔數日這般哨探一回,始終不見唐軍出城來戰——因為缺少戰馬,胡昊壓根兒不敢出城,甚至於都不清楚敵軍在山口逡巡過——故此懈怠,於路射獵,待中午時便近水燒烤所獲,打打牙祭。
結果被羿鐵錘率領的前哨之騎迎面撞見,羿鐵錘當即便命部下回報李汲,隨即一聲暴喝,身先士卒,沖殺了過去……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先從南門出來,遙遙望去,重巒疊嶂,壁立若墻,便問向導:“此山何名?”向導回答說:“叫南山。”
李汲扭轉身,提起鞭子朝北方一指:“則城北山嶺,難道叫北山不成麽?”
向導一臉訝異之色:“莫非長官從前來過河源軍麽?”
李汲心說我還用得著來?城南之山就叫南山,城北之山就叫北山,放眼整個中原地區,這麽毫無創意的名字沒有一百處怕也有好幾十處吧……
詢問向導後得知,鄯城附近這片相對開闊的谷地——也就是後世的西寧盆地——基本上呈西北—東南走向,稍有蜿蜒,其狀若蛇。其中良田面積,城池以西占有十分之六,以東則是十分之四。
“平年時,歲收多少糧谷?”
“總在二十萬斛上下。”
李汲掐指心算——這還是穿越過來以後學會的本事,因為不方便在眾目睽睽之下提筆列算式啊——足夠五六萬人吃用一年的了……若如楊炎所言,李倓可以盡快將兵力擴充到五萬左右,則僅僅鄯城的產出,便可資供軍需,而不必再向朝廷討要,或從別州甚至於河西運來。
只是若吐蕃兵殺至城下,即便能夠牢牢守住鄯城,估計城西之田都將拋荒,收入攔腰一刀,得砍掉一半兒多……可是城東也還能收近十萬斛糧草啊,那麽大一筆收入倘若徹底放棄,實在是肉痛啊。
而且若放棄了鄯城,鄯州本州內的糧食產量就極其有限了,必須得從秦、隴等處調撥,山高水長,道路難行,損耗必劇,則等運至鄯州,還能支供五萬兵馬所用嗎?
所以最好還是能夠守住鄯城。
只是鄯城幾乎居於盆地正中央,距離南、北兩山,都有三裏之遙,吐蕃兵別說三面包夾了,即便游軍沿山抄至城西,踐躪田畝,搜殺百姓,貌似也不是很難啊。除非在小峽屯駐一支強力的機動騎兵,三十餘裏之遙,不必一個時辰便能殺至,將其驅逐出去。
那麽倘若在南、北兩道上起寨,在南、北兩山上駐壘,是否能夠一定程度上阻遏,或起碼是延緩吐蕃軍對鄯城的圍攻呢?
鄯城處於群山之間,所在位置仿佛一個十字路口,其中東西兩道較為開闊——大概是六到七裏——南北兩道相對狹窄。於是李汲先策馬向南而行,根據向導稟報,沿著山間小路迤邐而向東南方向,七十餘裏外就是綏和守捉,目前駐軍不過三百。
雖然是倚山建城,地勢相對險要,但在附近石堡城已被蕃軍攻陷的前提下,敵可數萬來襲,這綏和守捉估計支撐不了太長時間啊。
李汲跟陳桴、羿鐵錘等人商量,是否可以將黃河以南的威勝、寧邊、積石三軍暫且放棄,全部兵力都收縮到綏和守捉去,從而關上鄯城的南大門。陳桴道:“三軍所守,是廓州門戶,若然撤守,恐怕廓州危殆。”
李汲苦笑道:“這也是無可奈何之事,如今只有拆東墻補西墻了……且三軍都在境上,距離廓州寧塞軍甚遠,一旦遇警,恐難呼應。蕃賊之所以尚未往攻,一是志在鄯城,二麽——邊角死子,正不必太過理會。不妨暫罷三軍,分兵為二,一部北上綏和守捉,一部東守達化,作為寧塞軍之屏障。”
關鍵問題是,廓州貧瘠,哪怕全都丟了,對於大局的影響也不算很大,李汲私心是很樂意拿整個廓州,來交換富饒的西寧盆地的。
一邊商議,一邊繪畫山川圖形,直到南下十裏之遙,方才止步。其實以李汲的本心,是很想去綏和守捉瞧一眼的,問題路程實在太遠——一來一回,起碼兩天——他耽擱不起啊。
就此趁著天還沒黑,折返鄯城,胡昊殺雞宰羊,好生款待。
李汲倒是也不矯情,既然不管怎麽算,這隴右的糧秣都不充足,那也不在乎我多吃一兩只羊吧……再者說了,我又不是一個人,所領這一百騎,正要籠絡其心,恰好借花獻佛。
不過即便吃喝之時,他也沒有閑著,而請胡昊尋覓熟知蕃情之人來備咨詢。誰想胡昊卻說:“蕃情麽,末將便熟,李巡官有疑,問我便可。”
論起品級來,他遠比李汲為高,但他是武而李汲是文,抑且李汲既任巡官,肯定是齊王的心腹啊,胡昊又豈敢不卑躬屈膝以待?
李汲還有些不信,便先問道:“今吐蕃讚普,是何名字,是何等樣人哪?”
“今讚普名喚挲悉籠臘讚,乃先代乞黎蘇籠臘讚之子……”
李汲心說虧你能記得住!
這先後兩任吐蕃讚普之名,李汲早在相關文件中見過了,但光把這倆名字念通順嘍,就已經消耗了他不少的腦細胞。
“……天寶十四載,乞黎蘇籠臘讚為其臣蘇毗所弒,旋群臣攻滅蘇毗,蘇毗子悉諾邏歸唐,受封為懷義王……”
胡昊所知有所偏差,事實是乞黎蘇籠臘讚也即尺帶丹珠,為其大臣朗梅色和末東則布所殺,吐蕃屬國蘇毗趁機發動叛亂,旋被吐蕃軍攻入蘇毗,殺其王沒廬讚,沒廬讚之子悉諾邏降唐……
當然啦,胡昊對自己的認知深信不疑,而李汲、陳桴等人也根本不了解真相為何,只能由得他說。
“蕃大將馬重英等便擁戴先讚普之子繼位,號挲悉籠臘讚,年僅十三……”
李汲心算了一下:“如此說來,如今的吐蕃讚普才剛十六七歲,尚未成年?”頓了一頓,又問胡昊:“傳言這個娑悉什麽……今讚普乃是金城公主之子,可確實麽?”
胡昊笑笑回答道:“確實有此等傳言,然而金城公主歿於開元末年,時間上合不大上啊……正因為如今的讚普尚且年幼,則其為人如何,末將委實不知。”
李汲點點頭,心說這家夥確實挺有頭腦,別說對於吐蕃的內情了,僅能記住兩任讚普那麽拗口的名字,就很不容易啊。於是又問:“則擁立今讚普的馬重英,理當執掌國柄了——此人竟然姓馬,難道是我唐降人不成麽?”
胡昊搖頭道:“不是。此人本名朗達紮,據說其唐名乃是金城公主所取——朗達紮的名字實在拗口,因而我等慣稱他做馬重英。此人確實在吐蕃身居高位,既為大論,覆任大將……”
“他出身論氏麽?何謂‘三尚一論’啊?”
“吐蕃語中,‘尚’即‘阿尚’,指讚普母族;論即大臣,大論是宰相。自棄宗弄讚以來,常命三阿尚與一大論輔弼讚普,如我朝之政事堂諸相也。”
李汲聽了,不禁有些臉紅。他心說我從前所可查閱的資料不多,更未身臨前線,向熟知蕃情之人討教,就此理解有誤,在《禦蕃策》中,竟然當是有一個“論”氏家族,世代為吐蕃宰相……還好李豫、李倓他們也都糊塗,沒有當場指出這個大BUG來……
“今之‘三尚一論’為誰?”
“尚結息、尚息東讚、尚息讚磨,是為三尚,馬重英是為一論。據說四人都轄萬騎,人各四馬,是蕃賊精銳……去歲肆虐邊鄙,攻掠軍鎮,即馬重英所為也,除其本部外,常別統或五千,或兩萬軍不等。”
“則若三尚一論傾巢而出,起碼是四萬精銳,且附從者恐怕更多……”李汲就此鎖緊愁眉,再難解開。
——————————
當晚臨睡之前,李汲將自己兩日來所勘察的山川地形謄寫了副本,並建議收縮防線,固守綏和守捉,擬就公文,遣部下快馬送往鄯州。
吐蕃軍不定哪天就會全線來攻,對於唐朝來說,如今最欠缺的就是準備時間——也不知道這兩年來,高升他們都在做些什麽——故此李汲一晚都不敢耽擱,有些收獲,便即時稟報。李倓能不能抓緊機會,他不清楚,只希望即便掉鏈子,也不是掉在自己這個環節上。
翌晨起身,出鄯城北門巡行。城北狀況與城南不同,雖說都一樣溝渠縱橫、阡陌連野,但放眼望去,田間多是稗草,而少莊稼——乃是因為吐蕃兵的踐躪,耽擱了農時,泰半耕地只能暫時放棄了。
並且一路行來,多見杳無人煙的殘破荒村,只有野狗往來逡巡……李汲問向導:“城北之人,難道都被蕃賊擄去了麽?”向導回答說,自從去年歲末以來,吐蕃軍奪占了宣威軍,分兵入駐,便常從宣威方向放出游騎來,燒掠城北村莊、田畝,陸陸續續,擄走了數千百姓。其餘百姓多半再不敢安居,被迫拋家別業,逃入城中,胡昊難以管理,幹脆都轟到鄯州去了。
隨即指點遠處山巒,向李汲介紹說:“宣威軍距鄯城不過三十餘裏,相隔一座土樓山,蕃賊來去若風,甚至於一白晝能走四五個來回,實在是防不勝防啊。”
建議李汲及於北山而止,別再如同昨日那般,深入山道啦,以免迎面撞見吐蕃騎兵。
李汲擺擺手,不以為意。根據向導所說,宣威軍的吐蕃兵上回來擾,還是仲夏之事,跟城下兜了個圈子,耀武揚威一番,便即空手歸去——主要是城北基本上沒啥玩意兒可以再搶了——所以哪兒那麽湊巧,我此番出城,竟然能夠撞見敵軍呢?
再者說了,我部也都是騎兵,且為神策軍中精銳,即便撞見吐蕃軍,打不過難道還逃不掉嗎?
關鍵是若不深入山道,很難勘察山川之勢,對於如何防備自北路而來的蕃賊,必定拿不出任何方案來啊。我這回來,當然不能光看看城內狀況,或者周邊環境了,總該對東西南北四個方向,都做一定程度的深入調研才成吧。
於是不聽向導規勸,沿著湟水一條無名的支流,率兵踏上北路。這條支流寬不過五丈,水流平緩,根據向導的介紹,李汲又命人去截木下探,覆洑水往來,判定可以涉渡,基本上不會阻礙軍事行動。
兩山之間,可四五裏地——再往北似乎略略收窄——中有淺流,飲水不虞匱乏,這對於進攻方而言,條件實在是太好啦!李汲不由得設想,倘若我是高升,這兩年間便當在南北兩個山口築壘屯兵,且在山上多建望樓、烽燧,足夠抵禦三到五倍的敵軍來襲……高升這廢物,就光琢磨著放棄鄯城了,絲毫也沒做固守的準備嘛!
唔,兩年時間可能說長了,蕃賊的主攻目標指向鄯城,這大概要到去年歲末,宣威、振武等軍淪陷,才能瞧得出來……可到今天為止,終究也過了大半年啦,昨晚根據胡昊所說,高升及幕府高級僚屬們,始終都窩在鄯州,就沒到鄯城來過!
至於如今麽,即便能夠調集足夠的人力和物資,李汲設想中的工事沒有兩三個月,也肯定是建不起來的——吐蕃方面絕對不會給唐軍足夠的時間!
他一邊策馬前行,一邊觀望山水之勢,隨時修正輿圖,陳桴和羿鐵錘則指揮百騎唐兵分成多個小隊,或前出探路,或殿後押陣,或左右護持,秩序井然。約莫正午時分,李汲終於覺得肚餓,正打算招呼士卒們下馬休歇,埋鍋造反,一名騎兵突然間從前方策馬奔來,見到李汲就叫:“遇見了蕃賊的游騎!”
李汲聞言,多少吃了一驚,忙問:“多少人?”
那名騎士道:“約莫十二三騎,應是哨探。”
李汲當即雙腿一磕馬腹,喝令加速:“全都殺了,不可放彼等遁去!”
他運氣不錯,那十多名吐蕃兵確實是宣威軍派出來的哨騎,目標是南方山口,目的是探查唐軍的動向,並沒打算深入盆地,怕過份刺激唐人,到時候若將未熟之苗提前收割盡了,等朗達紮將軍統率大軍到來後,必將一無所獲。
原本早晨出發,三十多裏路,不必中午便能趕將回去,偏偏因為每隔數日這般哨探一回,始終不見唐軍出城來戰——因為缺少戰馬,胡昊壓根兒不敢出城,甚至於都不清楚敵軍在山口逡巡過——故此懈怠,於路射獵,待中午時便近水燒烤所獲,打打牙祭。
結果被羿鐵錘率領的前哨之騎迎面撞見,羿鐵錘當即便命部下回報李汲,隨即一聲暴喝,身先士卒,沖殺了過去……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