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王耽美小說網

第二十九章 後世之禍

關燈
李汲看這跟隨李倓而來的小吏,大概三十上下年紀,長身玉立,相貌頗為俊美,尤其頜下一把長須,漆黑如墨,光滑若錦,直垂至胸,仿佛關羽再世,就讓李汲好生的羨慕——我胡子啥時候能再養長呢?

適才李倓之言,李汲聽著也不大妥當——我既然把問題都基本上解決了,你只要就坡下驢,空口表揚那些出錢的家夥幾句,不就完了嗎?幹嘛自己還楞要插一腳,主動將出莊園別墅來補償他們?如此一來,這些人必定對你感恩戴德啊,消息一旦傳開,洛陽百姓也會目你為恩主、賢王……

本來這是好事兒,問題李倓你與別家親王不同啊,你身上還背著爭儲的嫌疑,沒能徹底洗幹凈呢!則此事落入李亨、李俶耳中,他們又會怎麽想?建寧王收買人心,其志甚大,恐怕別有圖謀啊!

即便李俶跟你親近,李亨習慣性犯傻,不以為意,但張淑妃、李輔國他們,難道會放過這個大好機會嗎?必定會在李亨面前再度大進你的讒言啊。我好不容易才把你的命給救下來,你就這麽不珍惜,還往人槍口上撞?

我是該誇你仗義,跟你爹、你哥都不同呢,還是該罵你蠢呢?

只是李汲習慣性在李倓面前維持粗人人設,實在不便開口勸阻——你以為這一點誰都能瞧得出來嗎?唯有李汲史書看得多,歷代爭儲的範例皆了然於胸,才能洞見。若是傻瓜都能瞧明白的還則罷了,這得聰明人才能看清之事,自己合適當場撕下假面具來,對李倓直言嗎?即便要直言,當著眾人之面,這話又該怎麽說?

因此李汲沒能及時勸阻,但那小吏似非尋常人也,分明也在一瞬間就琢磨明白了,當場便要開言規勸,卻被李倓所阻。看李倓的意思,他本人並非沒有意識到多此一舉,可能會給自己招來新一重的禍患,但混蛋老爹下了亂命,笨蛋哥哥攔不住,到我這兒若不能為了拯救洛陽女子而出一份力,實在於心有愧,難得安生啊。

因此李汲與那小吏不約而同地對視一眼,李汲的目光中純粹是好奇——這人誰啊,很精明嘛。對方投過來的眼神,卻多少有些怨恨——都是你多事,才會使得建寧王自取其禍!

隨即李倓便吩咐道:“公南,聚合財貨,向回紇贖取滿城女子之事,便有勞你了。”朝剛被他扯起來的官宦、富賈們一擺手,那意思,你們商量著辦吧。那小吏忙躬身道:“殿下放心,都在楊炎的身上。”

轉過頭來,李倓溫言以對李汲:“長衛,可能引孤去拜見沈妃了麽?”這下你該滿意了吧。

李汲自然無話可說,便也一鞠躬:“殿下請隨我來。”

於是同往僧舍,李倓恭立於門外行禮:“王嫂可在室中麽?建寧來迎,恭奉王嫂去與王兄相會。”

屋內響起沈妃的聲音:“豈敢有勞殿下玉趾?”

李倓聽聞此言,不禁喜上眉梢。

他打小就是跟李俶一起長大的,老爹又不常搭理,則長兄如父,長嫂如母,沈妃的聲音自然是再熟悉不過啦。初始心中尚有些疑慮,李汲從來沒見過我這嫂子啊,他會不會認錯了人?耳聽沈妃之言,當即判定——沒錯,是她,心中大定,喜不自勝。

“昔在東宮,王嫂多方看顧愚弟,分隔既久,元帥軍務倥傯,又不宜輕動,乃遣愚弟來迎,本是份所應當之事……”

“廣平王見在何處?”

“暫駐宣徽門外。愚弟已駕了車來,這便命人驅車入寺,王嫂稍候片刻。”

沈妃道:“我不過廣平王側室而已,殿下不當稱我為嫂。”

李倓雙眉一挑:“在弟心中,廣平王嫂唯有一人,即是適兒親生之母。那崔氏倚仗楊家之勢,驕橫跋扈,哪有竊據正室之德啊?王兄將她留在靈武,便是不耐煩見她之面——遲早廢黜,而使王嫂正位!”

李汲在旁邊兒聽了,心說那廣平王正室崔妃究竟是什麽樣的女人哪,怎麽從老宦到建寧王,全都這麽不待見她……倘若旁人還則罷了,李汲會疑心是急著跑來拍馬屁、捧臭腳的,李倓卻向來是個直性子,他說只認沈氏是嫂子,不認那個崔氏,多半是真心話了。

就不知道崔氏確實很不堪呢,還是李俶、李倓兄弟兩個,甚至於那老宦,全都痛恨楊家,從而惡其胥餘呢?

沈妃不便接李倓的話,就轉移話題說道:“此番得脫,全賴李汲等人。”

李倓笑道:“王嫂放心,元帥必定會論功行賞。”說著話瞥一眼身邊的李汲:“長衛,你此番功勞甚大,不枉阿兄和適兒都如此看重你。欲求何賞,可先說與孤聽,孤去懇求王兄。”

李汲長舒一口氣,苦笑道:“別無他望,但求卸下肩頭重擔,能得一宵安穩睡眠足矣……”

不多時馬車駛入寺中,停在僧舍門前,迎接沈妃登車。李汲跟旁邊兒斜了一眼,見是楊司饎裝模作樣攙扶著沈妃——

其實不好說究竟誰扶誰——登上車去。隨即李倓叫他再把陳桴、郁泠等有功之人也都喚來,好一起去向李俶覆命。

李汲道:“郁泠方與那誰……籌措贖金,可以稍後再去見元帥吧。”隨即就去把陳桴等自鳳翔同來的三人全都喚了來——至於喻秀和已死之事,李倓早就知道了,也沒必要解釋。

他還打算找崔棄來著,但小丫頭當真神龍見首不見尾,又再度的影蹤杳然。李汲也不清楚她是否願意跟隨著去見李俶,也不方便向已然登車的沈妃探問,只得暫且作罷。

回到馬車前後,他還是有些不大放心,便問李倓:“適才殿下所命之人,可能做事麽?”

李倓笑著安慰他道:“楊公南當世奇才,他辦事,長衛你盡可放心——不至於叫你一片苦心,竟化流水。”

隨即就給介紹履歷。原來那名青袍小吏名叫楊炎,字公南,鳳翔郡天興縣人,其父曾舉進士,但因多病不願為官,上皇一度召拜他為諫議大夫,卻不經年即棄官歸養。楊炎本來也打算紹繼父志的,但天寶十四、十五兩載赴考,卻全都落了榜。

轉過年來是至德二載,雖遭喪亂,李亨在行在命江淮、江東和鳳翔三處分別舉士,且上皇也在蜀中開科。楊炎當然也去參加了鳳翔府的考試,結果時運不濟,最終還是名落孫山。

有貌似精明的人就勸他,說你策論為優、經學次之、詩賦最差,你不如去試明經啊,或者等著啥時候開秀才科。楊炎卻道:“明經唯讀死書耳,且起自郡縣,難登玉階。至於秀才,天皇大帝(李治)時便已罷廢,今將百歲,豈能覆舉?”

所以啊,我要麽繼續考進士,要麽——不考了,直接萌蔭吧。

他老爹曾經做過正五品上的諫議大夫,按律可蔭一子,任從八品上。然而非經科舉出身,一般情況下,無緣以校書、正字或者望、緊、上縣縣尉這些清貴官職釋褐,若去中、下縣當縣尉吧,楊炎自己又不樂意。

好在正巧元帥府成立,繼而李倓受命為行軍司馬,四處搜羅才傑之士,得人介紹,主動找到了楊炎。一番懇談後,李倓深為楊炎的才幹所折服,當即舉授他為參軍。

行軍總管或元帥以下,主要幕僚為長史、司馬、管記,以及倉、兵、胄、騎四曹參軍,此外還有判官、典簽、從事等,以及不分曹、無定員的空頭參軍——就類似後世的參謀。

楊炎一開始還不大樂意,李倓勸他說:“卿輕判司耶?韋會微即相王府參軍釋褐……”

韋會微就是韋見素,曾為宰相——李亨至鳳翔後,改任為太子太師——他就是從相王府參軍邁入仕途的呀。楊炎聽聞此言,方才大喜跪拜,就此而入帥府,並被李倓目為親信。

李倓在護衛沈妃之車向城外行進的時候,不厭其煩地對李汲述說楊炎的來歷,話語中似有炫耀之意——你瞧,這麽一個人才,被我三言兩語就召來啦,還安排得妥妥當當的。李汲假裝不明白,就問:“帥府參軍,可比王府參軍麽?”

李倓張嘴想要解釋,可是琢磨了一下,還是笑一笑把話給咽了。

李汲心中暗笑,你真當我不明白啊。對於唐朝的官吏選拔和升進制度,李泌也曾經大面上跟我介紹過了,最為終南捷徑的,是中進士、明經(開元以來,來明經科日益衰敗,進士科一枝獨秀)待選,然後以校書、正字或者望、緊、上縣縣尉釋褐。不經科舉的萌蔭等雜牌起家途徑,本來就比人要矮一頭,何況以判司——即行軍、行營或各府、各州的參軍等幕僚——釋褐呢?想要將來位極人臣,難如登天啊。

況且韋見素也是先中了進士,再進相王府做參軍釋褐的,你楊炎怎麽跟人家比?

關鍵在於,韋見素進的不是別家王府,而是“相王府”!

睿宗李旦,曾經兩度受封為相王——此號本意為親王而兼相權,那還真不是一般皇子皇孫能夠做的。則韋見素既然相從李旦於潛邸之中,就天然地在起跑線上比別人要贏過一頭。

而對於楊炎來說,雖是李倓來邀,所進的卻是李俶的幕府,李俶雖然還未被正式冊封為皇太子,但聖人屬意,儲位難移,這事兒是個人就都清楚啊。則能釋褐即從下任天子,還怕自己的官途不夠順暢,將來無緣三品嗎?

呵呵,國家多事之秋,不想著從軍以救國難,光琢磨要怎麽起家釋褐,自己在官場上才有可能爬得更高……這個楊公南啊,其才尚不可知,其德麽……可能也就那麽回事兒吧。

只是,李倓為什麽要對我說這些話?僅僅是介紹楊炎?不象啊……

——————————

洛陽宣徽門外大營之中,李俶得與沈妃重逢,一番唏噓,不必多表——自然也不可能當著李汲等人的面繾綣。只是他把沈妃引入後帳,出來後就對李倓說:“長安來信,聖人已然返駕……”

李倓大喜,旋聽李俶又說:“然崔氏自靈武來,隨聖人入於西京,也不便驅逐……”

李倓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