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五章 五不可留
關燈
小
中
大
李適的親娘姓沈,本籍吳興,出身官宦世家,後以良家子身份選入東宮,被李亨賜給當時還是皇孫的李俶,做了側妃。
說來也巧,李俶十五歲便行冠禮,受封廣平王,而沈氏家族中功名最顯的沈伯道(沈氏堂伯)曾經做過廣平郡太守……
沈氏跟從李俶後不久,便有身孕,搶在正妃崔氏前頭生下了長子李適,因而不但深得李俶寵愛,甚至於李俶還曾想要廢掉崔氏,立她為正室——尤其崔氏雖生次子李邈,但祖父李亨不以為嫡長,偏偏喜歡庶孫李適。
究其緣由,大概因為崔氏為韓國夫人楊氏所生,是楊貴妃的外甥女,而李亨在東宮時受了楊家不少的氣吧。
當日上皇與貴妃等倉惶逃出長安城,諸王追隨,崔妃也陪伴在李俶身邊,而至於沈氏,因為是側妃,根本就沒人去通知……也說不定是楊家故意把她給落下的。
一行人倉惶逃出西京長安,隨即又發生了馬嵬驛之變,李亨就此與上皇分道揚鑣,轉向靈武去繼了位,而李俶失至愛,李適失慈親,漂流之中,也根本無從遣人探訪。一直到李亨登基以後,且通過薛景先等人的奮戰,唐軍終於在距離長安僅僅兩日路途的地方重新建立起了防線,暫且穩住了腳跟,李俶、李適父子這才懇請李亨,派人去打探沈氏的消息——這肯定活要見人,死要見屍啊。
自然而然地,李亨便將這任務交代給了李輔國。
等到李適扯著李汲下殿,並將前後因果備悉陳述後,李汲不由得暗中點頭——李輔國這家夥,果然最有可能是一系列陰謀的暗中主使!
由李適的講解可知,李輔國並不僅僅對皇帝李亨有影響力,並不僅僅管理禁中內宦、宮人,並不僅僅掌握宮門管鑰,他既受帝命,肯定能夠調動更多的人力、物力,以訪尋沈氏等事為借口,暗中培植自己的勢力。
那麽,他能指揮得動那千牛備身真遂,甚至於調動一些精銳士卒在檀山設伏,這完全在情理之中啊。至於李亨因為帥府遇刺一事,要李輔國網羅江湖異能之士,誰知道在此之前,他有沒有暗中就先自己搞起來了呢?
終究沈氏失陷在動京洛陽,是不可能派官吏前往察訪的,也不大方便調用軍將士卒,最能夠派得上用場的,或許只有那些江湖異人了吧。
據李適說,李輔國經過長期尋訪,最近終於得到了一份並不怎麽牢靠的情報,說有人在東京掖庭中,見過貌似沈氏的女子。
掖庭本指禁宮帝後所居正寢的兩側偏院,初為宮人住處,後來詞匯內涵擴展,統指妃嬪居所。而至於這個貌似沈氏的女子是隱藏身份,假充宮人呢,還是被安祿山父子當作人質囚禁在宮中呢?李輔國卻語焉不詳。
不過根據李汲的分析,前者的可能性比較大;若為後者,則基本上可以認定為沈氏本人了,尋得沈氏,大功一件,李輔國不必要含糊其辭。
沈氏雖然祖籍吳興——就是東晉所謂“江東之豪,莫強周、沈”的吳興沈家——但好幾代前便已遷居中原,籍於洛陽了,所以東京雖然失陷,城內也還有些沈氏本族,乃至親朋故舊,據說就是他們打探出來的消息,通過某些渠道,最終傳到了李輔國耳中。
李適為此向李汲連連作揖,說:“還望長衛可憐我別母之痛、思母之哀,千萬幫我打探確實消息,並護衛家慈平安啊!”
想在陷城之中,甚至於東京掖庭內,接一個人出來,難度實在太大了,李適也不敢這麽要求李汲,只希望李汲可以先期潛入,等到官軍攻城之時,保護沈氏平安,別在兵荒馬亂中遭到什麽不測為好。
“李輔國所招募的什麽江湖異人,實不可信,我能信的,唯有賢兄了!”
李適甚至於就在宮禁之中、大殿之外,連“賢兄”的稱呼都光明正大叫出來了,李汲實在不忍心回絕他。
而且李適隨即湊近一些,壓低聲音說:“賢兄方毆打了葉護太子,李輔國等必因此而進讒言,想要謀害你,不如趁此機會,遠遠遁去,或可無憂。”難道皇帝哪天一不高興了,還能派人去洛陽城內逮你不成嗎?你就潛伏在洛陽,等我爹將來率兵東進,你又可以托庇在他門下了。
“且若真能為我尋回娘親,不僅於我恩同再造,將來我父子三人,皆會在陛下面前保你,李輔國、魚朝恩等輩,不足慮也!”
李汲對此倒並不報希望——你爹當初差點兒連自己兄弟都沒能救下來,還想著救我?不過再一琢磨,李適雖然年幼,貌似反倒比他爹李俶更有膽量,更有擔當,而且在李亨的心目中,說不定這個孫子比好幾個兒子加起來還要寶貝哪。這條大腿啊,可以試著抱上一抱。
二人就在殿下交談,良久之後,才見李泌告退而出。李泌先朝李適行禮,說:“殿下勿憂,臣會關照舍弟,只要沈妃在東京掖庭的消息確實無誤,必要保其安寧,使殿下得以母子重會
。”李適玲瓏七竅,見狀便深深一揖:“全賴長源先生,與長衛賢兄了。”隨即告辭而去。
他明白,李泌這話是表示:我要私下裏跟李汲好好說道說道,密授機宜,殿下請先走一步吧。
李適離開後,李泌便扯著李汲朝宮外走——他久居帥府,宮內已經沒有二人的寄居之處了,得去宮外,甚至於城外兵營,找地方安歇。途中始終板著臉,沈默無語,一直要等出了宮門,李泌才壓低聲音問李汲:“適才究竟是何等情狀?”
李汲把前後經過一說,李泌不禁冷笑道:“此乃閹宦等欲縛而辱你,或者想逼你出宮去也……你所行雖然太過莽撞,但堅不出宮,而來面聖,是正確的應對。”頓了一頓,又語帶責怪地說:“幸虧今上仁厚,若是太宗皇帝,或者上皇在,必會當場命人將你擒下,以不敬之罪處斬!”
李汲冷笑道:“上皇還則罷了,若太宗皇帝在,天下豈會如此啊?請問阿兄,太宗朝可有閹宦掌控禁軍的前例麽?”
李泌不禁啞然,只好轉換話題,問李汲道:“李輔國為何突然起意,薦你往東都去,其中詭詐,你可想得明白麽?”
李汲微微一笑:“弟心知肚明。”
李泌說那就好,以你的智商,既然看穿了對方的詭計,自有應對之策,就不用為兄再幫忙設謀啦——“此去雖然兇險,但離開這風波不測的朝堂,說不定反倒更安全些……”
李汲趁機就說:“唯恐閹宦等所嫉者,並非愚弟一人。我這一去,如魚入淵,卻擔心阿兄在朝中孤立無援,會中了小人的暗箭……”
李泌擺手道:“無妨,我適才已與聖人言明,且待大駕返京,我便辭官而歸——等將來收覆東京,不管是不是尋到和保住了沈妃,你都不必回長安覆命了,可尋我於潁陽山水之間。”
李汲聞言,不禁大吃一驚,忙問:“阿兄真要辭官?究竟是怎麽說的?皇帝竟肯應允?”
李泌道:“我對聖人說,報德已足,合當覆為閑人,因為有‘五不可留’……”
“何謂‘五不可留’?”
李泌當時在殿上對李亨說的是:“臣遇陛下太早,陛下任臣太重、寵臣太深,臣功太高、跡太奇,此為‘五不可留’也。”
李亨不願意聽到這種話,就說改天再議吧。李泌忙道:“臣於定安從陛下時,便已有言在先,今陛下不允臣去,是欲殺臣也!”
李亨怫然不悅道:“本以為名雖君臣,其實好友,不想長源你如此疑朕!朕怎麽會殺你呢?你把朕當成是勾踐了嗎?”
李泌叩首道:“因為陛下不會殺臣,臣因此才敢求去;若實有心殺臣,臣安敢當面請求?而且殺臣者,非陛下也,是‘五不可’啊!”
他把這些對話都跟李汲說了,李汲默然良久,這才問道:“阿兄在朝堂上,木秀於林,必然是有兇險的;但若棄之而去,天下又將如何?正如阿兄所言,今之宰相,多不能任事,況且國無帥才,則阿兄一走,亂局還有可能平定嗎?”
李泌長嘆道:“西京既下,東都也不難平,河南可以全收,江淮也能保安;而至於河北、幽州……倘若聖人從前聽我之策,先取範陽,也可底定,如今麽,只能看天意了……”
李汲正色道:“阿兄,弟有一言不恭——阿兄怎能顧慮自身安危,就拋棄天下蒼生啊?!”
李泌苦笑道:“我一人如何肩負得起天下蒼生?長衛你從前也說過,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人心凝聚則必能定,人心靡沮則必生亂,即便我無求仙之心,滿懷報國之志,僅靠一個人,也是撐不起這片蒼天來的。”
隨即朝天一拱手:“只望高祖皇帝、太宗皇帝在天之靈,可以保佑這大唐江山,多延續個一二百年吧。今上終究仁厚,可稱中平之主,廣平王亦然……說不定重新振作,要看奉節郡王長成後如何了……”
(第一卷 “長生殿暗鎖春雲”終)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說來也巧,李俶十五歲便行冠禮,受封廣平王,而沈氏家族中功名最顯的沈伯道(沈氏堂伯)曾經做過廣平郡太守……
沈氏跟從李俶後不久,便有身孕,搶在正妃崔氏前頭生下了長子李適,因而不但深得李俶寵愛,甚至於李俶還曾想要廢掉崔氏,立她為正室——尤其崔氏雖生次子李邈,但祖父李亨不以為嫡長,偏偏喜歡庶孫李適。
究其緣由,大概因為崔氏為韓國夫人楊氏所生,是楊貴妃的外甥女,而李亨在東宮時受了楊家不少的氣吧。
當日上皇與貴妃等倉惶逃出長安城,諸王追隨,崔妃也陪伴在李俶身邊,而至於沈氏,因為是側妃,根本就沒人去通知……也說不定是楊家故意把她給落下的。
一行人倉惶逃出西京長安,隨即又發生了馬嵬驛之變,李亨就此與上皇分道揚鑣,轉向靈武去繼了位,而李俶失至愛,李適失慈親,漂流之中,也根本無從遣人探訪。一直到李亨登基以後,且通過薛景先等人的奮戰,唐軍終於在距離長安僅僅兩日路途的地方重新建立起了防線,暫且穩住了腳跟,李俶、李適父子這才懇請李亨,派人去打探沈氏的消息——這肯定活要見人,死要見屍啊。
自然而然地,李亨便將這任務交代給了李輔國。
等到李適扯著李汲下殿,並將前後因果備悉陳述後,李汲不由得暗中點頭——李輔國這家夥,果然最有可能是一系列陰謀的暗中主使!
由李適的講解可知,李輔國並不僅僅對皇帝李亨有影響力,並不僅僅管理禁中內宦、宮人,並不僅僅掌握宮門管鑰,他既受帝命,肯定能夠調動更多的人力、物力,以訪尋沈氏等事為借口,暗中培植自己的勢力。
那麽,他能指揮得動那千牛備身真遂,甚至於調動一些精銳士卒在檀山設伏,這完全在情理之中啊。至於李亨因為帥府遇刺一事,要李輔國網羅江湖異能之士,誰知道在此之前,他有沒有暗中就先自己搞起來了呢?
終究沈氏失陷在動京洛陽,是不可能派官吏前往察訪的,也不大方便調用軍將士卒,最能夠派得上用場的,或許只有那些江湖異人了吧。
據李適說,李輔國經過長期尋訪,最近終於得到了一份並不怎麽牢靠的情報,說有人在東京掖庭中,見過貌似沈氏的女子。
掖庭本指禁宮帝後所居正寢的兩側偏院,初為宮人住處,後來詞匯內涵擴展,統指妃嬪居所。而至於這個貌似沈氏的女子是隱藏身份,假充宮人呢,還是被安祿山父子當作人質囚禁在宮中呢?李輔國卻語焉不詳。
不過根據李汲的分析,前者的可能性比較大;若為後者,則基本上可以認定為沈氏本人了,尋得沈氏,大功一件,李輔國不必要含糊其辭。
沈氏雖然祖籍吳興——就是東晉所謂“江東之豪,莫強周、沈”的吳興沈家——但好幾代前便已遷居中原,籍於洛陽了,所以東京雖然失陷,城內也還有些沈氏本族,乃至親朋故舊,據說就是他們打探出來的消息,通過某些渠道,最終傳到了李輔國耳中。
李適為此向李汲連連作揖,說:“還望長衛可憐我別母之痛、思母之哀,千萬幫我打探確實消息,並護衛家慈平安啊!”
想在陷城之中,甚至於東京掖庭內,接一個人出來,難度實在太大了,李適也不敢這麽要求李汲,只希望李汲可以先期潛入,等到官軍攻城之時,保護沈氏平安,別在兵荒馬亂中遭到什麽不測為好。
“李輔國所招募的什麽江湖異人,實不可信,我能信的,唯有賢兄了!”
李適甚至於就在宮禁之中、大殿之外,連“賢兄”的稱呼都光明正大叫出來了,李汲實在不忍心回絕他。
而且李適隨即湊近一些,壓低聲音說:“賢兄方毆打了葉護太子,李輔國等必因此而進讒言,想要謀害你,不如趁此機會,遠遠遁去,或可無憂。”難道皇帝哪天一不高興了,還能派人去洛陽城內逮你不成嗎?你就潛伏在洛陽,等我爹將來率兵東進,你又可以托庇在他門下了。
“且若真能為我尋回娘親,不僅於我恩同再造,將來我父子三人,皆會在陛下面前保你,李輔國、魚朝恩等輩,不足慮也!”
李汲對此倒並不報希望——你爹當初差點兒連自己兄弟都沒能救下來,還想著救我?不過再一琢磨,李適雖然年幼,貌似反倒比他爹李俶更有膽量,更有擔當,而且在李亨的心目中,說不定這個孫子比好幾個兒子加起來還要寶貝哪。這條大腿啊,可以試著抱上一抱。
二人就在殿下交談,良久之後,才見李泌告退而出。李泌先朝李適行禮,說:“殿下勿憂,臣會關照舍弟,只要沈妃在東京掖庭的消息確實無誤,必要保其安寧,使殿下得以母子重會
。”李適玲瓏七竅,見狀便深深一揖:“全賴長源先生,與長衛賢兄了。”隨即告辭而去。
他明白,李泌這話是表示:我要私下裏跟李汲好好說道說道,密授機宜,殿下請先走一步吧。
李適離開後,李泌便扯著李汲朝宮外走——他久居帥府,宮內已經沒有二人的寄居之處了,得去宮外,甚至於城外兵營,找地方安歇。途中始終板著臉,沈默無語,一直要等出了宮門,李泌才壓低聲音問李汲:“適才究竟是何等情狀?”
李汲把前後經過一說,李泌不禁冷笑道:“此乃閹宦等欲縛而辱你,或者想逼你出宮去也……你所行雖然太過莽撞,但堅不出宮,而來面聖,是正確的應對。”頓了一頓,又語帶責怪地說:“幸虧今上仁厚,若是太宗皇帝,或者上皇在,必會當場命人將你擒下,以不敬之罪處斬!”
李汲冷笑道:“上皇還則罷了,若太宗皇帝在,天下豈會如此啊?請問阿兄,太宗朝可有閹宦掌控禁軍的前例麽?”
李泌不禁啞然,只好轉換話題,問李汲道:“李輔國為何突然起意,薦你往東都去,其中詭詐,你可想得明白麽?”
李汲微微一笑:“弟心知肚明。”
李泌說那就好,以你的智商,既然看穿了對方的詭計,自有應對之策,就不用為兄再幫忙設謀啦——“此去雖然兇險,但離開這風波不測的朝堂,說不定反倒更安全些……”
李汲趁機就說:“唯恐閹宦等所嫉者,並非愚弟一人。我這一去,如魚入淵,卻擔心阿兄在朝中孤立無援,會中了小人的暗箭……”
李泌擺手道:“無妨,我適才已與聖人言明,且待大駕返京,我便辭官而歸——等將來收覆東京,不管是不是尋到和保住了沈妃,你都不必回長安覆命了,可尋我於潁陽山水之間。”
李汲聞言,不禁大吃一驚,忙問:“阿兄真要辭官?究竟是怎麽說的?皇帝竟肯應允?”
李泌道:“我對聖人說,報德已足,合當覆為閑人,因為有‘五不可留’……”
“何謂‘五不可留’?”
李泌當時在殿上對李亨說的是:“臣遇陛下太早,陛下任臣太重、寵臣太深,臣功太高、跡太奇,此為‘五不可留’也。”
李亨不願意聽到這種話,就說改天再議吧。李泌忙道:“臣於定安從陛下時,便已有言在先,今陛下不允臣去,是欲殺臣也!”
李亨怫然不悅道:“本以為名雖君臣,其實好友,不想長源你如此疑朕!朕怎麽會殺你呢?你把朕當成是勾踐了嗎?”
李泌叩首道:“因為陛下不會殺臣,臣因此才敢求去;若實有心殺臣,臣安敢當面請求?而且殺臣者,非陛下也,是‘五不可’啊!”
他把這些對話都跟李汲說了,李汲默然良久,這才問道:“阿兄在朝堂上,木秀於林,必然是有兇險的;但若棄之而去,天下又將如何?正如阿兄所言,今之宰相,多不能任事,況且國無帥才,則阿兄一走,亂局還有可能平定嗎?”
李泌長嘆道:“西京既下,東都也不難平,河南可以全收,江淮也能保安;而至於河北、幽州……倘若聖人從前聽我之策,先取範陽,也可底定,如今麽,只能看天意了……”
李汲正色道:“阿兄,弟有一言不恭——阿兄怎能顧慮自身安危,就拋棄天下蒼生啊?!”
李泌苦笑道:“我一人如何肩負得起天下蒼生?長衛你從前也說過,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人心凝聚則必能定,人心靡沮則必生亂,即便我無求仙之心,滿懷報國之志,僅靠一個人,也是撐不起這片蒼天來的。”
隨即朝天一拱手:“只望高祖皇帝、太宗皇帝在天之靈,可以保佑這大唐江山,多延續個一二百年吧。今上終究仁厚,可稱中平之主,廣平王亦然……說不定重新振作,要看奉節郡王長成後如何了……”
(第一卷 “長生殿暗鎖春雲”終)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