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王耽美小說網

第四十五章 封建之爭

關燈
唐朝大軍麇集於鳳翔,距離西京甚近,叛軍對此,自然不能再無動於衷了。因此數日之後,叛將安守忠即率軍西進,來犯武功。

當時李俶命關內節度使王思禮守武功一線,他分軍為二:兵馬使郭英乂陣於東原,兵馬使王難得陣於西原。叛軍首先攻打東原,唐軍與戰不利,流矢射中郭英乂面頰,貫穿其腮,被迫帶箭而走;然而王難得遠遠望見,卻畏怯而不敢救……王思禮被迫放棄武功,退回鳳翔,安守忠從後猛追,叛軍游兵直至大和關,距離雍縣僅僅五十裏地……

李亨得報大恐,便欲離開雍縣,退回定安去,李俶、李泌等好說歹說,才讓他打消了這個念頭。於是雍縣內外戒嚴,李俶也撥給李汲五十名軍士,命他巡行城內各處,鎮定不法,搜捕奸邪。

這算是李汲頭一回領兵,實話說毫無經驗,深感手足無措。好在麾下都是百戰的神策軍卒,除了有點兒不算嚴重的兵油子氣,紀律稍稍散漫外,做起事來倒還是挺靠譜的,不必要他這個空降軍官費心安排。當然更主要的是,軍中最敬勇士,而李汲悍鬥刺客之事,乃至闖殿犯駕之事都已傳開,則這位官爺連禦殿都敢闖,連皇帝都敢罵——其實不能算罵,但流言總是越傳越邪性的——哪還有兵卒敢在他面前奓毛啊?

唯上謹謹,唯下肅肅,這隊伍想帶不好都難啊,而且總共也就才五十個人嘛……

李汲總疑心那些刺客會暗中跟蹤聖駕到鳳翔來,說不定又再潛入了城中,正好趁這個機會,到處搜索,尋找蛛絲馬跡。只可惜,前後一個多月時間,他白白砍了十多名違犯禁令的刁民和惡兵,卻連刺客的毛都沒有見著。

那個所謂的“郭先生”不用說了,其麾下刺客,起碼也要能使外門兵刃,或者能夠飛檐走壁吧,這幾個小兵一擁而上便能輕松拿下,完全不用他李致果出手的貨色,斷然不會是了。

到了四月初,終於有捷報傳來,李光弼在太原大敗叛將史思明等。

此前史思明率十萬大軍圍攻重鎮太原,好在李泌先使李光弼前往駐守。唐軍雖然不滿萬眾,李光弼卻指揮若定,先做大砲(投石車),飛巨石,一發則斃二十餘人;覆穿地道出城入賊營,賊營地陷,叛軍驚亂,唐軍趁勢發起攻擊,斬俘萬計。

史思明圍攻太原一月有餘,不但未能得手,反而損兵折將。等到安祿山被殺的消息傳來,史思明大恐,當即歸守範陽,留蔡希德等繼續圍城。李光弼尋機出城反擊,大敗蔡希得,據報斬首七萬餘級。

不到一萬人就能砍下七萬多顆腦袋來,實屬天方夜譚,其中肯定有不少水分,大家夥兒也都司空見慣了。反正打了勝仗,太原圍解是沒跑的,因而上下稱慶,軍心亦重新振作。

旋即得報,郭子儀自河東回援,在三原之北擊破叛將李歸仁的五千鐵騎。李亨聞捷大喜,即遣使往拜郭子儀為兵馬副元帥。但他轉過臉來,卻又憂心忡忡地問李泌:“今郭子儀、李光弼都已為宰相,若待收覆兩京、平定四海,恐怕再無官祿可以賞賜,該怎麽辦呢?”

對此,李泌的建議是:“自古授官以任能,拜爵以酬功。漢魏以來,雖然以郡縣理民,然而對於有功之士,也不吝賜以茅土,傳於子孫,至於周、隋,無不如此。我朝初建時,因為未得關東,故而封爵都只有虛名罷了;貞觀中,太宗皇帝想要恢覆古制,卻因大臣意見不一而罷。此後,多以官職來酬賞功勞。

“以官職賞功有兩害:其一,所用非人,難免廢事;其二,位高權重,必定難制。是以功臣而任大官的,不能由子孫承襲其位,便只能利用一時的權柄謀取私利,放僻邪侈,無所不為。向使安祿山有百裏之國,唯恐不能傳諸子孫,則必然不反矣。

“因而為今之計,等天下平靖後,不如封爵土以賞功臣,即便大國,也不過二三百裏地,比如今日之小郡罷了,豈會難制呢?此於人臣、國家,皆為萬世之利啊。”

對於他的建議,李亨首肯言善,可是晚間回去對兄弟一說,李汲卻當場就躥了——“阿兄竟然勸天子封建?阿兄想做萬古的罪人嗎?!”

李泌不禁愕然,就問:“何出此言?”

李汲道:“若功臣不能盡賞,亦不願使不才而居樞要,則虛授爵號可也,何必封土?一旦封土,可以自專其政,可以自募兵馬,即便再小,也必成朝廷之患。國家方多事,真到平定叛亂,恐怕封土的不僅僅郭子儀、李光弼吧?且日後與吐蕃作戰,或者再起叛亂,有功之將封是不封?此例一開,恐怕國家郡縣將陸續歸於私人了!

“阿兄以為僅封一二百裏地,則不會難制嗎?倘若藩王們聯起手來,又該如何處置?且若有人違法,朝廷悍然處斷,必致別藩起疑心,釀成兵禍;唯恐彼等勾連,後世大臣必勸天子忍讓。如此一忍而再忍,一讓而再讓,則朝廷權威日墮,諸侯卻更加勢連而難制了。

“我還以為阿

兄明見萬裏,卻不想只顧眼前,不及百世!”

李泌說你未免把問題想得太過嚴重了,怎麽可能走到那一步呢?二人就此破天荒地展開了激烈的爭論甚至是爭吵。李汲“鍵盤俠”脾氣一上來,當即從周代說起,到秦始皇廢封建而用郡縣,以及漢初異姓王之亂、景帝時同姓王之亂……一口氣說到西晉的“八王之亂”,極言不可實封土地。李泌逐條加以駁斥,貌似也全都有其道理。

自秦代以來,朝廷直轄的郡縣制便是主流,但封藩建國的思潮也不時泛起,兩條路線歷代激鬥,不能不說因應具體形勢,封建也是存在著一定的合理性或起碼暫時合理性的,再加上李泌也不是臨時起意,其於獻策李亨,早就反覆考慮過,所以李汲根本說不服他。

二人見識不同,三觀也相距甚遠,同時也都能言善辯,則這般口頭議論,怎麽可能分得出輸贏來呢?而且李泌最後問:“汝言雖然與我不合,也有些道理,思慮頗深——汝從前便只是普通一晉將麽?哪裏來的這些見識?”一句話就把李汲兇猛的攻勢給扛住了。

李汲只好說:“阿兄,販夫走卒之中,監門屠肆之間,未必沒有遺賢啊。我若是說,前世博覽群書,但觀大略,而不死記,由此胸藏韜略,腹有良謀,惜乎為國從軍,卻逢天時不利,更加將庸兵怯,功未成而身先死——你信是不信?”

本以為李泌會撇嘴,說:“別挨罵了。”誰想他卻點頭:“侯生終不過監門之祿,而能成就信陵君萬古佳名,也不出奇啊。”隨即仰天嘆道:“若天下太平,安賊不反,我將隨風而去,後世人誰又能知道我呢?!”

李汲見狀,倒不禁滿腔怒氣,化為哀憐,也跟著嘆息道:“阿兄進良策,天子不能用;阿兄進拙計,天子卻以為善……誰說這皇帝是善善能用,僅惡惡而不能去的?算了,我就是一七品小吏,操心那麽多幹啥?”

心裏說:這唐朝完不完的,又關我啥事了。

——————————

郭子儀先勝後敗——他此前收覆武功後,便跟王思禮在西渭橋合兵,進屯潏西,與駐紮在長安西面清渠的叛軍主力展開對峙;七日後,安守忠偽退,郭子儀全軍往追,卻遭遇伏擊,大潰而走,判官韓液、監軍孫知古等皆為叛軍所擒,軍資器械丟棄無數。

郭子儀退守武功,於是雍縣乃至鳳翔全郡,又被迫再次戒嚴了……

李俶、李泌收拾敗局,整天忙得是不可開交,李泌原本相貌就很清臒,短短數月間,竟然又再瘦了一圈兒,還整天頂倆熊貓眼。要命的是大軍齊聚,天氣卻逐漸炎熱,導致軍士疲憊,數月間難以寸進,第五琦送來的江淮租賦再多,眼看著也要用盡了。為此他多次向李亨進言,請求大軍前出,會合朔方軍,尋機與叛軍決戰,李亨卻始終心裏不踏實,一定要等回紇軍來。

李汲為此也私下抱怨說:“即便阿兄再有帥才,奈何上為昏君,下是庸將……倘若後主掣肘孔明,軍中又無魏延、王平等宿將,恐怕孔明連一次祁山都出不去啊!”

李泌斥責他道:“是何言歟?為人臣者豈可妄議其君?況且郭子儀本是當世良將,奈何叛軍中也非無人,則勝敗兵家常事,豈可因為一兩次小挫便目之為庸碌之才呢?”他還告誡李汲,說你別裝莽夫裝得就真莽了,整天口不擇言的,要知道那些閹宦們可還在暗地裏等著找你報仇哪!

李汲回答道:“我這些話,自然只對阿兄說,外人面前,只字不會出口。”隨即就問:“這回紇兵,究竟何時才能抵達啊?”

回紇兵是八月底到的——十萬大軍雲集鳳翔,竟然坐等了大半年的時間,李汲想起來就有氣——就在賀蘭進明出任河南節度使後不久。

賀蘭進明本為北海太守,千裏迢迢抵達鳳翔,謁見李亨,得到重用。隨即他便前來拜謁元帥李俶,並且私下責問李泌:“長源既輔聖人,為何此前不諫阻以房次律為帥,導致陳濤斜大敗啊?若其不敗,恐怕今日我等已身在西京矣!”

他是開元十六年的進士,與李泌屬於舊交,所以說話才這麽不客氣——當時是在帥府偏廂,李泌單獨的“辦公室”內,李汲恰好也在,就代其兄解釋說:“家兄抵彭原時,房相已然受命出征了,家兄也曾勸諫聖人,但聖人以為用人不疑,不肯收回成命……”

賀蘭進明不禁嘆息道:“這是天意嗎?!”隨即問李泌:“君知杜子美否?”

“所言是近日自長安金光門逃出,至行在拜謁,遂為聖人授為左拾遺的杜甫?”

賀蘭進明點頭道:“正是此人。此人善詩賦,曾陷賊中,聽聞陳濤斜之敗,乃做詩一首……”隨即長聲吟詠道:“孟冬十郡良家子,血作陳陶澤中水。野曠天清無戰聲,四萬義軍同日死!群胡歸來血洗箭,仍唱胡歌飲都市。都人回面向北啼,日夜更望官軍至。”

李汲在旁邊兒聽得都麻木了。這麻木不是指詩中痛切之意,而是指此詩的文采,他近日通過李適等人搜集一些當世詩歌——李泌不成,一門心思都撲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