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王耽美小說網

第四十四章 拖延之策

關燈
對於寧國公主下嫁回紇主一事,李泌規勸李亨道:“臣察葛羅支,非無禮也,實粗蠻邊鄙之臣,不知禮數,群臣未免過於苛責他了。

“至於真假公主雲雲,如昔文成公主、金城公主等嫁吐蕃,雖非太宗皇帝、中宗皇帝親生,但既認為己女,封為公主,難道不算真公主嗎?孰雲無真公主嫁外藩的先例啊?至於擔心回紇雖得公主,卻不發兵,則陛下,君也,回紇主,臣也,君無故而不信其臣,可乎?”

李亨無奈,只得瞧瞧閨女,又轉過臉來瞧瞧兒子、孫子,估計這幾個是都不敢直言反對的——可惜建寧不在,否則以他的性格,必能直諫。他怎麽就先跑了呢?真正可惡!

眼神一瞥,不期然瞧見了李汲,就跟撈著根稻草似的,趕緊問他:“李汲,汝又如何看?”

李汲心說我當然是反對嫁公主的啦,可是其中緣由,就連李泌都說不服啊——你們根本不以為恥嘛——則說也白說,況且還得維持我粗人的人設……便叉手道:“公主是否應當遠嫁,臣哪有資格插嘴?”

李亨催促道:“言者無罪,你怎麽想的便怎麽說,不必有所顧慮。”說著話斜一眼李泌,那意思,也不必要照顧你哥的面子。

李汲略略擡起頭來,望了一眼寧國公主,就見公主也正望向自己,目光中似有期盼和求助之色……於是一邊琢磨,一邊回答道:“從來男婚女嫁,一看門戶是否登對,這陛下與回紇主……倒也不差;二看年貌是否配襯——不知道那回紇主多大年歲了?”

李亨答道:“四十有餘,五十不足。”

李汲便道:“公主尚在青春,而回紇主垂垂老矣,幾與陛下同齡,老夫少妻,恐難和睦,在臣看來,還是不嫁的為好。”

李泌瞪了李汲一眼:“汝欲使陛下失信麽?!”

李俶在旁,就此靈光一閃,趕緊插嘴說:“兒臣有一計,或可使陛下不失信,而寧國亦無須遠嫁。”

“哦?”李亨不禁喜出望外,忙道:“你說。”

“今回紇主遣其葉護太子率兵來援,則既能領兵出征,太子年歲當與寧國相若。不如改將寧國許太子,且規覆西京後,為建宅邸,使其留京居住,如此則寧國無須遠適,陛下想念時,也隨時可見了。”

李亨大喜道:“此議大佳!”

李泌連連擺手:“不可,先許其父,覆許其子,仍為失信。且恐此舉將使回紇主父子不合,引發內亂——回紇亂,亦非我唐之福也!”

李亨、李俶聞言,都不禁黯然,並且李俶急忙行禮道:“是孤妄言,幾乎誤導了陛下,幸虧長源先生點醒……”

眾皆無計可施,李亨只得將此事暫且撇在一邊,正打算隨便說幾句便即離席,自家回去跟張淑妃吐苦水呢,突然間李汲開口問寧國公主:“公主若不願遠嫁,何不向家兄求告?家兄足智多謀,必能有良策相授。”

一語點醒夢中人,寧國公主趕緊避席,以大禮相拜李泌,說:“國家事重,我死且無恨,況乎下嫁?只是不舍父兄親人……先生若有兩全之策,還望教導於我!”

李泌先橫了李汲一眼,心說這家夥盡給我惹事啊……不過再一琢磨,為全社稷,必須據理力爭,為全自身,卻也不得不迎合皇帝的私欲;如今群臣多言不嫁,皇帝也有舔犢之意,我若太過堅持,恐怕會使君臣間生出嫌隙來……

於是趕緊離席起身,伸手虛扶:“公主何必如此,快起來說話。”

然後轉向李亨,緩緩地說道:“為臣者,不能使君主失信於人,是以既許回紇主,絕不可背諾。然若陛下實不忍公主遠離,倒有一條拖延之計在此……”

李泌的計策是,他說中國自有禮法,天子嫁女於外藩,必須命出宮禁,並且親送,往什麽方向去則出長安哪一座城門,送別多遠,都有講究。如今長安城還落在叛軍手中,難道讓皇帝就在定安城中嫁女不成嗎?這不成體統啊,對於回紇,也不能算是盡到了禮數……

“可以此言,使葛羅支歸告其主,並遣重臣前往解釋,或能不壞交誼吧。”

李亨大喜道:“果然唯長源能釋朕疑也。”寧國公主也再次禮拜答謝。

雖然只是拖延,但世間很多事情,只要能拖,便可望轉機,比方說,回紇主掛了……終究這年月人們的普遍壽數不長,尤其草原民族,環境惡劣,再加缺醫少藥,即便貴人,四十來歲就英年而逝的也不在少數。說不定拖上一兩年,回紇主五十上下,就會一命歸西呢,到時候寧國公主還嫁誰去啊?

就此人各欣悅,盡歡而散。只是夜深後返回自家居處,李泌忍不住斜睨面帶笑容的李汲,警告他說:“汝與公主,身份懸隔,慎勿起妄念啊。”李汲憤然作色道:“公主遠嫁,阿兄等不以為恥,獨弟以為恥,今聞不嫁,因此欣喜——我哪會有什麽妄念啊?阿兄

你未免想得太多了!”

李汲說你沒有妄念最好——“然而公主下嫁,既已許之,此盟絕不可壞……左右不過一二年間,但覆西京,還當如約,你又有什麽可欣悅的呢?”

——————————

李亨用李泌之計,打發走了回紇使臣葛羅支。隨即李泌便請求發兵南下,誰想到李亨還是膽子小,唯有大軍簇擁左右,他才能夠放心,因此聽了李輔國等人之言,幹脆同時移駕,南下扶風郡。

他還把扶風郡名也給改了,叫做“鳳翔”,即以鳳翔郡治雍縣為行在。李泌不敢勸阻,心中卻不甚喜,李汲倒也明白他的想法——這皇帝就在身邊兒,隨時都可能插手軍事指揮權,可不是一件好事情啊。尤其是皇帝本身沒能力,身邊兒卻還有一個強勢的張淑妃,以及一票混蛋宦官……

倘若離得遠一點兒,先不提軍事問題,則自己也安全,李倓也安全。

沒辦法,只好等到開戰之日了——你軟蛋皇帝總不會始終跟隨大軍前行,一路移駕到長安去吧?

二月初,消息傳來,郭子儀底定河東,叛將崔乾佑敗走。但李亨才剛樂和了不到兩天,便又得著急奏——永王李璘之難已平。

李璘為第五琦所拒,不能盡收荊州錢糧,在沒有足夠穩固大後方的前提下,乘船東下去謀廣陵、吳會,失敗本在意料之中。只是他在戰敗後,妄圖南逃嶺外,卻被江西采訪使皇甫侁率兵追上,一通亂箭給射成了刺猬……

李亨為此哀慟不已,捶胸痛哭數日,還對左右說:“皇甫侁拘捕我弟,不送來行在,亦不押往蜀地,而擅自殺戮,是何道理?!”李泌為此對李汲感嘆說:“皇甫政父(皇甫詵)宦途絕矣……”還想皇帝提拔你嗎?做夢呢吧!

為怕在這當口觸了皇帝的逆鱗,李俶特意把李倓調至城外,選練兵馬,連帥府都不讓呆了;李泌也借口公務繁忙,幹脆帶著李汲在帥府安家,並且逢有奏事,不再命李汲入宮,而改命陳桴等人。

二月中旬,郭子儀渡河襲潼關,一度攻入關中,殺賊五百餘人。但隨即安慶緒從洛陽發兵來救,唐軍遭到前後夾擊,大敗而走,部將李韶光、王祚等戰死,前線總指揮仆固懷恩僅以身免……

李亨得報後,當即撇開李俶,直接頒發皇命,令郭子儀率朔方軍西返鳳翔,會師後合攻長安。李泌苦勸不聽。

李泌的謀劃,是潼關一時間拿不下來,也沒關系,當使郭子儀北進,約同李光弼,直搗範陽,以絕叛軍的根本。倘若能克範陽,叛軍必然人心慌亂,再難與官軍相拮抗;即便攻不下來,安慶緒亦必發兵相救,到時候長安、洛陽間的叛軍數量就會遭到極大削減。

再者說了,自洛陽千裏回援範陽,還能剩下多少戰鬥力?郭、李等尋機設伏打援,必定能夠重創之。

只是李亨心心念念唯有長安,他實在是等不及啦。

李泌因此對李汲慨嘆道:“非但回紇兵至,且拔汗那、大食亦發兵來救,第五禹珪又送江淮租賦來,鳳翔軍近十萬……陛下乃以為可以雷霆萬鈞之勢,一舉而下西京了……”

李汲問他:“難道不成麽?”

李泌搖頭道:“西京易覆,而若範陽不克,叛賊退守河南、河北,短期內恐難徹底平定,戰事難免拖延……”

李汲提醒他:“阿兄,今安西、河西兵馬多在鳳翔,西京一日不覆,彼等一日不得歸,而吐蕃卻已趁虛大舉犯境。在弟以為,還不如早定長安,可釋西兵,放他們回去抵禦吐蕃為好。”

李泌卻還是搖頭,說:“你的顧慮,不為無理,然而吐蕃不過邊鄙癬疥之禍,叛軍才是腹心之疾。若能於一二年內,徹底平滅叛賊,騰出手來,自可全力對付吐蕃;而若先定長安,即釋歸西兵,則賊勢未平,朝廷勢必不能將糧秣、物資,俱運西線,與吐蕃之戰,也未必能有勝算啊。”

李汲想了想,就問:“阿兄之意,分心往搏二兔,而恐不得一兔?”

李泌點頭道:“這個比方,倒也恰當。如今前有叛賊,而後有吐蕃,唯有專心向一,方可得勝,若然分心二用,則必兩處戰場,都將遷延日久,徒害國力啊。今叛軍方急攻南陽、睢陽等處,若為其破,江淮亦化戰場,國家財稅便只能仰賴蜀中一地了,豈不可怕?而吐蕃再如何猖獗,也不可能破玉門關殺入內地吧,乃可暫不理會。”

他看李汲的神情,貌似仍有些不大以為然,便又補充道:“且你只知地利、人和,就沒有想過天時麽?”

“天時又如何?”

李泌道:“如今聚集在鳳翔的,多為西北守塞及諸胡之軍,河東、太原的朔方軍亦然,盡皆耐寒冷而畏暑熱。若使其出北道而向範陽,用之於寒鄉,可望除敵巢穴,使叛賊無所歸依,根本斷絕。而若在此之前,便先覆長安,再下河南,兩京春氣已深,暑熱將至,官軍必不願留,而望西歸。到時候叛賊休兵秣馬,伺官軍去後,再覆南來,則此戰便真的沒有休止之日了!”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