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關燈
小
中
大
張小紅老公,也就是世人叫的“高十九”,因為他在高家兄弟中排行十九。
實際上他還是家中的獨子,族譜上大名叫高景元。據說這個名字是已過世高父花了大價錢讓鎮上一秀才公取得,名字真是取得不錯。
那時高家家境還過得去,高父還計劃送兒子去學堂識幾個字。
可惜命不好,此時國家正逢亂世,到處炮彈紛飛,人命亦是如草芥,隨後而來的就是物價的飛升,貪官汙吏橫行。
高家僅有的那麽一點底子也漸漸沒有了。不過,也可以理解。
高家說是家境不差,那也只是說有吃,畢竟農腿子一個,田裏出息也有限。
於是,高景元讀書只能擱淺。
之後還因高母不放心的終成空。
最後,高景元都年歲老大了還是大字不識一個,算是向他家祖祖輩輩靠齊了。
到了娶親年紀,高景元經媒人介紹認識了高家村河對面過去老遠的張小紅,兩人見過一面都覺得還行,父母雙方也樂意,就這麽走到了一起。
婚後不久,張小紅就懷孕了,十月瓜熟蒂落,順利產下大兒,高小一。
張小紅生大兒子時正值侵略戰爭爆發,家裏日子還不算最難。不過畢竟國家正值風雨飄搖之際,高家生活還是略有些捉襟見肘,所以也沒人想著給他取個名,就小一,小一這麽的叫,這麽就叫開了,等高家人覺得名字太過隨意時也晚了。幸好孩子得3歲後才上族譜,於是,高小一實際上大名是高明一。
別以為花了多少心思,因為他這輩是明字輩,又小一叫開了,高家人思索好一番才定下這麽個大名。
2年過去雙胞胎高小二,小三出生,他們大名高明二,高明三,不過,這都很少有人叫,都是諢名“小二,小三”叫他們。
要說雙胞胎出生誰最開心,就屬高父高。連一向不茍言笑地高父,張小紅月子期間都聽到過他嘹亮地笑聲,不過,到底年景不行,那怕高興,還得過日子,想慶祝都只能作罷,自己樂呵一場罷了。
又是一個2年過去,張小紅又懷孕了。
可惜,這會懷孕對他們來說不算什麽好消息,只因他們要開始逃難了,侵略者的腳步都已經到了陽臺市隔壁,馬上要到打到他們這。
誰都能猜到逃難路上的艱辛,尤其後面還有敵軍的飛機大炮不時落下來的轟鳴,輕則受傷重則喪命。
張小紅他們也是在逃亡的這一路上先後喪逝了高父,高景元,最後高母。
前兩者都是不慎被敵軍炮火擊中,高母則是接二連三地喪夫喪子心情郁郁,最後病逝。
此時她們剛進城,尚未找到地方落腳,於是張小紅和高家眾人最後只得匆匆於城外草地挖個坑安葬了高母。
他們一行人最後幸運的找到了一個落腳處,那是一個小破廟,破廟裏卻住了高家村一個大家子,破廟裏住不下,好些還在屋檐旁打起了地鋪。
不過考慮到孩子,婦孺老人抵抗力底他們都在屋內,因為找到這是天色已晚,略一安頓,他們就沈沈睡去了,破廟也臨時成了他們的家。
隔天一大早眾人醒來,高三爺便直接吩咐大家莫忙去找活,先把家裏打理好。
於是在高家人齊心合作下,有人修補屋前屋後,有人伐木坐床,有人堆土做竈,也少不了拾柴,挖野菜的,不到一天時間破廟就收拾了個住人的樣子出來。
他們也就這麽開始了上南市破廟生活。這一住就3年,張小紅也在破廟平安生下了小小。
小小是張小紅唯一的女兒,又是在戰亂年代生下來的,雖說難得,可生活本來在破廟就是勉強糊口,產後張小紅根本沒奶,真要養不活了。
最後是有經驗的老輩建議喝米湯,於是小小才不在餓肚子,有吃的喝的進食。
一開始,小小根本不喝,可實在餓的狠也閉著眼睛喝了,到後面那怕不在拒絕,米湯也不是每天有得喝。
此時細糧價格貴些了,他們這些破廟屈身的難民那裏吃的起,所以小小很快連米湯也吃不上了,最後是張小紅他們吃什麽,她也跟著吃,不過考慮到小孩子腸胃,一般是張小紅在嘴裏嚼成米糊糊狀餵她。
許是因為營養嚴重不良,所以小小即便快3歲了,身子依舊弱小,話也說得不是很流利。不過能活就好,張小紅對她就這點要求。
時間的流逝帶來的還有小一二三他們的成長,如今他們實歲分別是8歲,6歲了。
按地方風俗,說虛歲的話,他們的年齡還得在上面加一歲,分別是9歲的,7歲。
......
回高家村路上最後的2個小時很是風平浪靜,期間張小紅若看小小走累了就抱會小小讓她趴在她肩上休息下,之後還是會放她下來自己走路。看小三走累了,也會抱著他走一段。
她企圖抱走累了的小二,小一,他們倆兄弟都說他們是大人了,自己走。之後小三走累了也咬牙堅持,再也不讓她抱了,對此,張小紅無奈感慨原來這就是“榜樣的力量”呀。
此時,眾人站在高家村入口,看到他們世代居住的破房子還立在原地方,無不欣喜歡呼。那怕越走近你就發現原來它們更破了,有些只剩殘垣斷壁,也不減高家眾人臉上喜色。
張小紅帶著四崽最後入住的高家祠堂,因為她們家的屋子就是只剩來一堵墻的“殘垣斷壁”。
住祠堂的也顯然不止他們一家,幸好,祠堂每年都組織族人維修,那怕這會還屹立不倒,算是完好,就是裏面空蕩蕩的。如果不是如此,說不得他們還不能在裏面住了,所以福之禍兮相依之。
其實,張小紅真的希望能在祠堂住,畢竟祠堂地上有鋪石板,地面光滑許多,而自家得踩黃泥巴。
說到這請原諒她!
她從出生到大關於水泥地,黃泥巴路面只存在與爺爺奶奶,爸爸媽媽的嘴中,真是不曾見過。長輩們說是穿著布鞋,下雨天他們腳踩在地下,布鞋被弄臟不止,偶爾還會被卡在泥裏,然後,是整只鞋慘遭“淋浴”。
在祠堂休息的這天晚上張小紅也顧不上給孩子洗漱,都是早早地睡了。
好好的休息了一晚。
第二天,張小紅早早起床了。
考慮到他們家只剩的一堵墻,於是,他們家在第一批修房子的名單上。
因為此時手中僅撚著的幾個錢,張小紅就只打算起一個大間,就著原來的墻壁,利用坍塌地原泥胚重新糅合做墻壁。
至於屋梁則是坎了一顆屋後的大樹,也不是齊根短,恰好留了個圓形的樹桌在原地,眾人一開始還詫異,等聽張小紅的沒拔根而起,看到留下的一個樹桌紛紛表示則很好,他們之後也這樣。
所以待房子結束,他們自動的給張小紅在樹桌放上了幾條矮板凳,房子完後曬了幾天,張小紅就帶著四崽從祠堂搬回了家。房子按她要求一大間隔成前後兩小間,所以回家後大一帶著小二,小三在後面,她帶著小小睡屋前。
期間,小一帶著弟弟妹妹在張小紅的要求下狠狠戳了個澡,一下給自己減了“三斤肉”。
此時村裏的修房子只是部分竣工,還不算全部完工,張小紅得繼續去幫忙。
還得利用零碎的時間給新家做些零碎的夥計,那叫一個忙得飛起。
不過要說村裏最忙的,當屬高木匠家。
高木匠顧名思義,是個木匠師傅,平時以打造各類木料家私為生。其實,他本名叫高景沖,一開始並沒人叫他木匠,可隨著他出師,慢慢地有人叫他高木匠,後來手藝不斷進益,喊高木匠的人也越來越多,慢慢的就只聞“高木匠”不問其大名了。
至於這會他家裏為什麽這麽忙,跟張小紅也有一點點關系,因為張小紅給他畫了個高低上下鋪。
當然張小紅這麽做的本意也是因為家裏孩子多,房間就那麽點大,她想著得節約空間,可是可以的話三兄弟還是莫積在一個人,然後,上下鋪就這麽想起來了。
之後就是張小紅把高木匠手裏第一個上下鋪從高木匠家擡到家後,高家眾人也不用張小紅說什麽,便紛紛上門也去高木匠家訂了一到兩個上下鋪。
所以,上下鋪就這麽在高家村火了。
村裏風風火火修房子一共歷時2個多月,除了耗了些時間,少許的材料錢,人工費基本沒有,所以高家村每家修房子其實花費的也有限,不過,他們本來手裏的錢就有限。
也是考慮到這,一開始修房子,高三爺就招呼大家來過會,知過氣這次算互相幫忙,你來我往,錢就不說了。
聞言,張小紅感慨這代人的淳樸,當然其實她也清楚知道或許是跟他們是族人有關。不過管那許多幹嘛,實惠有人給就領著。
☆、張小紅的“賣身契”(4)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實際上他還是家中的獨子,族譜上大名叫高景元。據說這個名字是已過世高父花了大價錢讓鎮上一秀才公取得,名字真是取得不錯。
那時高家家境還過得去,高父還計劃送兒子去學堂識幾個字。
可惜命不好,此時國家正逢亂世,到處炮彈紛飛,人命亦是如草芥,隨後而來的就是物價的飛升,貪官汙吏橫行。
高家僅有的那麽一點底子也漸漸沒有了。不過,也可以理解。
高家說是家境不差,那也只是說有吃,畢竟農腿子一個,田裏出息也有限。
於是,高景元讀書只能擱淺。
之後還因高母不放心的終成空。
最後,高景元都年歲老大了還是大字不識一個,算是向他家祖祖輩輩靠齊了。
到了娶親年紀,高景元經媒人介紹認識了高家村河對面過去老遠的張小紅,兩人見過一面都覺得還行,父母雙方也樂意,就這麽走到了一起。
婚後不久,張小紅就懷孕了,十月瓜熟蒂落,順利產下大兒,高小一。
張小紅生大兒子時正值侵略戰爭爆發,家裏日子還不算最難。不過畢竟國家正值風雨飄搖之際,高家生活還是略有些捉襟見肘,所以也沒人想著給他取個名,就小一,小一這麽的叫,這麽就叫開了,等高家人覺得名字太過隨意時也晚了。幸好孩子得3歲後才上族譜,於是,高小一實際上大名是高明一。
別以為花了多少心思,因為他這輩是明字輩,又小一叫開了,高家人思索好一番才定下這麽個大名。
2年過去雙胞胎高小二,小三出生,他們大名高明二,高明三,不過,這都很少有人叫,都是諢名“小二,小三”叫他們。
要說雙胞胎出生誰最開心,就屬高父高。連一向不茍言笑地高父,張小紅月子期間都聽到過他嘹亮地笑聲,不過,到底年景不行,那怕高興,還得過日子,想慶祝都只能作罷,自己樂呵一場罷了。
又是一個2年過去,張小紅又懷孕了。
可惜,這會懷孕對他們來說不算什麽好消息,只因他們要開始逃難了,侵略者的腳步都已經到了陽臺市隔壁,馬上要到打到他們這。
誰都能猜到逃難路上的艱辛,尤其後面還有敵軍的飛機大炮不時落下來的轟鳴,輕則受傷重則喪命。
張小紅他們也是在逃亡的這一路上先後喪逝了高父,高景元,最後高母。
前兩者都是不慎被敵軍炮火擊中,高母則是接二連三地喪夫喪子心情郁郁,最後病逝。
此時她們剛進城,尚未找到地方落腳,於是張小紅和高家眾人最後只得匆匆於城外草地挖個坑安葬了高母。
他們一行人最後幸運的找到了一個落腳處,那是一個小破廟,破廟裏卻住了高家村一個大家子,破廟裏住不下,好些還在屋檐旁打起了地鋪。
不過考慮到孩子,婦孺老人抵抗力底他們都在屋內,因為找到這是天色已晚,略一安頓,他們就沈沈睡去了,破廟也臨時成了他們的家。
隔天一大早眾人醒來,高三爺便直接吩咐大家莫忙去找活,先把家裏打理好。
於是在高家人齊心合作下,有人修補屋前屋後,有人伐木坐床,有人堆土做竈,也少不了拾柴,挖野菜的,不到一天時間破廟就收拾了個住人的樣子出來。
他們也就這麽開始了上南市破廟生活。這一住就3年,張小紅也在破廟平安生下了小小。
小小是張小紅唯一的女兒,又是在戰亂年代生下來的,雖說難得,可生活本來在破廟就是勉強糊口,產後張小紅根本沒奶,真要養不活了。
最後是有經驗的老輩建議喝米湯,於是小小才不在餓肚子,有吃的喝的進食。
一開始,小小根本不喝,可實在餓的狠也閉著眼睛喝了,到後面那怕不在拒絕,米湯也不是每天有得喝。
此時細糧價格貴些了,他們這些破廟屈身的難民那裏吃的起,所以小小很快連米湯也吃不上了,最後是張小紅他們吃什麽,她也跟著吃,不過考慮到小孩子腸胃,一般是張小紅在嘴裏嚼成米糊糊狀餵她。
許是因為營養嚴重不良,所以小小即便快3歲了,身子依舊弱小,話也說得不是很流利。不過能活就好,張小紅對她就這點要求。
時間的流逝帶來的還有小一二三他們的成長,如今他們實歲分別是8歲,6歲了。
按地方風俗,說虛歲的話,他們的年齡還得在上面加一歲,分別是9歲的,7歲。
......
回高家村路上最後的2個小時很是風平浪靜,期間張小紅若看小小走累了就抱會小小讓她趴在她肩上休息下,之後還是會放她下來自己走路。看小三走累了,也會抱著他走一段。
她企圖抱走累了的小二,小一,他們倆兄弟都說他們是大人了,自己走。之後小三走累了也咬牙堅持,再也不讓她抱了,對此,張小紅無奈感慨原來這就是“榜樣的力量”呀。
此時,眾人站在高家村入口,看到他們世代居住的破房子還立在原地方,無不欣喜歡呼。那怕越走近你就發現原來它們更破了,有些只剩殘垣斷壁,也不減高家眾人臉上喜色。
張小紅帶著四崽最後入住的高家祠堂,因為她們家的屋子就是只剩來一堵墻的“殘垣斷壁”。
住祠堂的也顯然不止他們一家,幸好,祠堂每年都組織族人維修,那怕這會還屹立不倒,算是完好,就是裏面空蕩蕩的。如果不是如此,說不得他們還不能在裏面住了,所以福之禍兮相依之。
其實,張小紅真的希望能在祠堂住,畢竟祠堂地上有鋪石板,地面光滑許多,而自家得踩黃泥巴。
說到這請原諒她!
她從出生到大關於水泥地,黃泥巴路面只存在與爺爺奶奶,爸爸媽媽的嘴中,真是不曾見過。長輩們說是穿著布鞋,下雨天他們腳踩在地下,布鞋被弄臟不止,偶爾還會被卡在泥裏,然後,是整只鞋慘遭“淋浴”。
在祠堂休息的這天晚上張小紅也顧不上給孩子洗漱,都是早早地睡了。
好好的休息了一晚。
第二天,張小紅早早起床了。
考慮到他們家只剩的一堵墻,於是,他們家在第一批修房子的名單上。
因為此時手中僅撚著的幾個錢,張小紅就只打算起一個大間,就著原來的墻壁,利用坍塌地原泥胚重新糅合做墻壁。
至於屋梁則是坎了一顆屋後的大樹,也不是齊根短,恰好留了個圓形的樹桌在原地,眾人一開始還詫異,等聽張小紅的沒拔根而起,看到留下的一個樹桌紛紛表示則很好,他們之後也這樣。
所以待房子結束,他們自動的給張小紅在樹桌放上了幾條矮板凳,房子完後曬了幾天,張小紅就帶著四崽從祠堂搬回了家。房子按她要求一大間隔成前後兩小間,所以回家後大一帶著小二,小三在後面,她帶著小小睡屋前。
期間,小一帶著弟弟妹妹在張小紅的要求下狠狠戳了個澡,一下給自己減了“三斤肉”。
此時村裏的修房子只是部分竣工,還不算全部完工,張小紅得繼續去幫忙。
還得利用零碎的時間給新家做些零碎的夥計,那叫一個忙得飛起。
不過要說村裏最忙的,當屬高木匠家。
高木匠顧名思義,是個木匠師傅,平時以打造各類木料家私為生。其實,他本名叫高景沖,一開始並沒人叫他木匠,可隨著他出師,慢慢地有人叫他高木匠,後來手藝不斷進益,喊高木匠的人也越來越多,慢慢的就只聞“高木匠”不問其大名了。
至於這會他家裏為什麽這麽忙,跟張小紅也有一點點關系,因為張小紅給他畫了個高低上下鋪。
當然張小紅這麽做的本意也是因為家裏孩子多,房間就那麽點大,她想著得節約空間,可是可以的話三兄弟還是莫積在一個人,然後,上下鋪就這麽想起來了。
之後就是張小紅把高木匠手裏第一個上下鋪從高木匠家擡到家後,高家眾人也不用張小紅說什麽,便紛紛上門也去高木匠家訂了一到兩個上下鋪。
所以,上下鋪就這麽在高家村火了。
村裏風風火火修房子一共歷時2個多月,除了耗了些時間,少許的材料錢,人工費基本沒有,所以高家村每家修房子其實花費的也有限,不過,他們本來手裏的錢就有限。
也是考慮到這,一開始修房子,高三爺就招呼大家來過會,知過氣這次算互相幫忙,你來我往,錢就不說了。
聞言,張小紅感慨這代人的淳樸,當然其實她也清楚知道或許是跟他們是族人有關。不過管那許多幹嘛,實惠有人給就領著。
☆、張小紅的“賣身契”(4)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