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關燈
小
中
大
李家村的養豬場辦起來後, 需要的勞動力也不少, 村裏人爭相報名。
畢竟到養豬場幹活可比去地裏上工清閑的多,還能拿差不多同等的工分, 對於想多掙點口糧花銷的人家, 簡直是天大的好事了。
而且到了農忙的時候照樣還能去地裏上工掙工分,農閑就去養豬場養豬,全年有活幹, 不用躺懶吃閑飯。
“主席都說了, 勤勞能致富!大家夥好好幹, 咱們李家村也能走上致富的道路!”李老頭在養豬場建成的掀紅布儀式上對村民們如此鼓勵道。
不過, 等他將臺子搭起來後就退位讓賢了, 把養豬場交給大兒子李治國管理, 大兒媳婦趙鳳仙協助。
畢竟李老頭一直都牢牢記得自身當大隊長的本分, 那就是帶著隊員們好好搞生產, 讓地裏多出息,多增收,大家生活水平芝麻開花節節高。
這才是他最應該關註的著重點,而不是本末倒置顧此失彼地荒廢田地莊稼, 去花費大量精力搞其他副業。
好在李治國能力不錯,人又穩重, 顧好養豬場是不成問題的, 作為左膀右臂幫李老頭管好折騰起來的一攤子。
其實辦養豬場, 李老頭也沒啥多餘想法, 只是為了全村人能經常吃上肉就好, 這是他對隊員們的承諾。
至於之後做大了給公社交了好多頭肉豬惠及廣大人民群眾的事情,他還沒想那麽長遠,更是預料不到的。
目前,李治國兢兢業業地剛從老爹手中接過了養豬場的棒子,選了些村裏家中勞力多且幹活麻利的村民當養殖員,開始摸索著養起了豬。
趙鳳仙作為輔助,負責管好其中的幾個媳婦婆子,另外因為識字會算術,她還兼顧記賬一事,一下子隱隱成為村裏婦女們的帶頭人了。
錢春娥本來還十分羨慕來著,感覺嫂子每天意氣風發充滿幹勁兒地管著手下那些人,看著就風光。
等到李治富在化肥廠發了工資,拿回了不少的錢票時,她就心裏很平衡了,他們小兩口也不吃虧不是,有失有得唄。
李治富的工資雖然要上交公中,但是家裏寬裕,李婆子在這方面也不摳摳索索的了,只收了大部分,小部分留給兒子在工廠裏人情往來。
然後錢春娥就會偶爾從丈夫那兒得到一些小禮物,比如花手絹、好看的頭繩、小件衣裳、零嘴等等,日子感覺比整天忙了家裏忙外面的大嫂子還要快活,她就更計較不起來了,被丈夫哄的服服帖帖。
家裏老大老二兩家都有了正經事做,剩下一個讓人不放心的老三小夫妻倆。
李婆子本來還擔心小兩口會因此心有怨懟什麽的,結果一看這倆貨都被一雙小兒女的事纏的脫不開身。
兩人全力顧著養活好孩子就不錯了,哪還有閑心思再做其他,找事讓他們去做估計人自己都有自知之明地給推嘍。
見他們自己有分寸,李婆子就不再多操心了,全心全意地照顧家裏兩個小神仙。
另外家裏五只小的,李長江和李荷花都長大了,可以管著底下的三個堂弟妹,減輕大人們的負擔。
等到榮錦和陳向陽小學畢業去上縣初中時,這兩人也跟著考去了,再加上村裏其他升初中的孩子,一下子一大群。
李治國的早晚護送仍舊沒斷,為此還把架子車廂加寬一些,多買來一頭驢拉車,解決了人數過多一趟拉不完的問題。
周圍的生產隊看到了都羨慕不已,待到隊裏有了閑錢就學著將驢車拉起來,在縣城和村子來回跑了那麽一段時間後,發現不僅方便了村裏人還挺賺錢的。
於是漸漸的,縣城周邊陸陸續續出現了不少拉人的驢車牛車馬車等等。
那些基本都是生產大隊的公共財產,送本村人趕集走親戚逛縣城之餘,還能順路拉拉其他人賺點外塊增加收入。
有這樣方便的交通工具,花點小錢就能去目的地,大家一般都挺喜歡乘坐的,因此出來活動的人就多了起來。
大家私底下你來我往互通有無,無形中帶動了這片地方的經濟。
縣領導得知後觀察了一段時間,由縣政府出面統一給每個大隊的車輛做了編號和統計,只要他們不作奸犯科不犯事,想跑車使就跑吧。
年終,當他把這些寫進工作文件上報上去後,稍後得到上頭的一條指令。
上頭領導要求縣裏專門成立一個小部門,集體把那些拉人賺錢的車輛管理起來,每月月底考核檢查,確保不能讓人憑此斂財做壞事,更不能因質量問題出現什麽交通事故。
而到年底時,可以將此作為相應大隊的增收業績,像交公糧一樣,把增收按照比例交上來一部分歸入國庫。
縣領導看完後嘖嘖讚嘆,上頭真有想法,如此一來,不僅方便了百姓,國家還多了些進項,說是一舉多得也不為過。
這條指令下達沒多久,上頭來的指導員就到了,準備指導縣政府把水泥廠辦起來,然後就可以開始鋪路造橋建結實房子了。
“要想富,先修路!”
前衛的標語提前了很多年,在水泥廠建成後掛遍了縣城和鄉下的各個角落。
有了國家的支持,增收和建設兩不誤,甚至相輔相成,到處都是一片生機勃勃充滿希望的景象,比前幾年暮霭沈沈沒有絲毫生氣的場景好上太多。
百姓們的生活欣欣向榮,勤勞致富奔小康早已成了大眾的口號,激勵著他們腳踏實地辛勤勞作過上好日子。
此後不到三年的時間裏,豫東平原這塊資源貧瘠的地方幾乎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成為全國人民矚目的示範之地、希望之星。
這裏成功向所有人展示了經濟民生的發展模板,給那些還處於貧困境地的人們莫大的希望,激勵他們跟著組織的領導號召,努力奮鬥下去。
李家村所在的那片地方經歷三年的時間,已經一躍成為一省的糧倉所在。
有大神坐鎮,風調雨順的好年景裏莊稼收成不會低到哪去,外加有化肥有機肥等研究出的肥料的加持,每年的糧產都簌簌地往上竄,高的驚人。
每季收獲之後,縣領導把統計的糧食產量報上去,省城甚至京都那邊都要過來核查一番,那麽高的數目讓人不免想起前幾年差點刮起來的那股浮誇風,不得不謹慎對待。
然而當領導們實地考察過後,卻發現一切都是那麽正常,收上來的糧食實打實地擱在那兒,下鄉親眼看到的百姓生活也做不了假,真是將糧產搞上去了。
其中,唯一不正常的大概就是這裏的老百姓貌似都喜歡去拜神燒香,光明正大地信奉某位小神仙,都說是對方給他們帶來了吃飽穿暖的好生活。
領導們:“…………”和著我們辛辛苦苦地推行政策搞建設都是白忙活的是吧?
雖然有點哭笑不得有點小不忿,但是對於在高層圈中早就傳開的某個真神仙,眾位領導心裏都有數,能不招惹還是不要招惹為妙。
只要百姓們過的好了,國家一步步走向繁榮富強,他們即使有再多的辛苦和委屈也都不算事兒。
榮錦可不覺得他們有啥可委屈的,她還覺得委屈呢。
事實上,她就要點功德,信仰力都沒拿,直接反饋給這方世界了,其他的功績什麽的不都落到相應的人頭上啦。
升官發財不要太輕松,委屈個毛。
這三年來,她就老老實實地在縣初中蹲著,和小夥伴一起將初中三年一級級爬了過來。
說來這幾年周圍確實變化很大,生活為此便利很多。
首先是縣城邊上開了許多各種各樣的廠子,化肥廠、水泥廠、紡織廠、磚瓦廠、面粉廠等等,帶動了周邊一大片的經濟。
然後田裏的莊稼收成更高了,地上的路鋪的平坦又順當,成片的棉花田帶來了高收益,人們的穿著也跟著好起來。
磚瓦和水泥賣的便宜又實惠,只要踏實肯幹,幾乎家家戶戶不用一年,就能買來材料蓋上結實耐用的水泥小平房或者青磚大瓦房。
細糧種開後,大家夥都開始舍得吃白面了,自家吃不完,多餘的還能賣給公社,面粉廠造的面粉不僅供應了周邊幾個城鎮,甚至運往全國各地的大城市。
粗糧當然也種的,不過大都通過公社賣給搞養殖的地方。
李家村現在表面上就是養豬的大戶,每年出欄生豬幾千頭,除了留下自己大隊上吃的,剩下每隔一季就賣給公社一批,賺的盆滿缽滿。
當然,養那麽多頭,光是本村收莊稼餘下的玉米芯野菜豬草什麽的肯定是不夠的,那樣餵養也不長膘。
幾乎都餵的糧食,從公社換購回來的粗糧。
至於公社那邊從哪兒來,不是還有很多種粗糧賺錢增收的村子嘛,一個大型養豬場能帶動好幾個村落。
隨著豬肉供應量足,大家夥都有了肉吃,李家村風風火火搞的養豬產業已經聲名遠揚了,都上了報紙,被領導點名表揚。
當然其他跟著養雞養鴨養兔子之類的大隊也不少,但規模和影響暫時都還比不上第一個吃螃蟹且受到特殊關註的李家村。
李老頭每次去開大會上臺發言,已然混熟了的生產隊長們都羨慕的很,搶著跟他照相,說不定就能一起上上報紙在大領導面前露個臉呢。
李老頭如今養的白白胖胖,聽著同僚們的恭維追捧,面上笑瞇瞇,心裏爽歪歪。
其實他們都不知道,李家村支起的攤子裏就數養豬最不賺錢,也就為了讓大家夥都能吃上肉,才一直養。
養著養著就養成現在這個規模,但是在村裏幾個營生中還是不賺啥錢。
比如那什麽制香、雕刻甚至神仙化身的香火錢都比賣豬賺的多,只不過沒跟養豬似的弄到明面上來。
悶聲發大財。
好日子越過越有盼頭,就在榮錦高一快上完時,李家村又迎來了新的變化。
經過他們的申請和努力,村裏終於將要通電了!
電線桿架起來,電燈泡裝起來!
“耕地不用牛,點燈不用油;樓上樓下,電燈電話!”多麽美好幸福的生活向往。
李老頭在村大會上向鄉親們保證了,未來三年內必定會爭取讓全村隊員都過上這樣的好生活!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畢竟到養豬場幹活可比去地裏上工清閑的多,還能拿差不多同等的工分, 對於想多掙點口糧花銷的人家, 簡直是天大的好事了。
而且到了農忙的時候照樣還能去地裏上工掙工分,農閑就去養豬場養豬,全年有活幹, 不用躺懶吃閑飯。
“主席都說了, 勤勞能致富!大家夥好好幹, 咱們李家村也能走上致富的道路!”李老頭在養豬場建成的掀紅布儀式上對村民們如此鼓勵道。
不過, 等他將臺子搭起來後就退位讓賢了, 把養豬場交給大兒子李治國管理, 大兒媳婦趙鳳仙協助。
畢竟李老頭一直都牢牢記得自身當大隊長的本分, 那就是帶著隊員們好好搞生產, 讓地裏多出息,多增收,大家生活水平芝麻開花節節高。
這才是他最應該關註的著重點,而不是本末倒置顧此失彼地荒廢田地莊稼, 去花費大量精力搞其他副業。
好在李治國能力不錯,人又穩重, 顧好養豬場是不成問題的, 作為左膀右臂幫李老頭管好折騰起來的一攤子。
其實辦養豬場, 李老頭也沒啥多餘想法, 只是為了全村人能經常吃上肉就好, 這是他對隊員們的承諾。
至於之後做大了給公社交了好多頭肉豬惠及廣大人民群眾的事情,他還沒想那麽長遠,更是預料不到的。
目前,李治國兢兢業業地剛從老爹手中接過了養豬場的棒子,選了些村裏家中勞力多且幹活麻利的村民當養殖員,開始摸索著養起了豬。
趙鳳仙作為輔助,負責管好其中的幾個媳婦婆子,另外因為識字會算術,她還兼顧記賬一事,一下子隱隱成為村裏婦女們的帶頭人了。
錢春娥本來還十分羨慕來著,感覺嫂子每天意氣風發充滿幹勁兒地管著手下那些人,看著就風光。
等到李治富在化肥廠發了工資,拿回了不少的錢票時,她就心裏很平衡了,他們小兩口也不吃虧不是,有失有得唄。
李治富的工資雖然要上交公中,但是家裏寬裕,李婆子在這方面也不摳摳索索的了,只收了大部分,小部分留給兒子在工廠裏人情往來。
然後錢春娥就會偶爾從丈夫那兒得到一些小禮物,比如花手絹、好看的頭繩、小件衣裳、零嘴等等,日子感覺比整天忙了家裏忙外面的大嫂子還要快活,她就更計較不起來了,被丈夫哄的服服帖帖。
家裏老大老二兩家都有了正經事做,剩下一個讓人不放心的老三小夫妻倆。
李婆子本來還擔心小兩口會因此心有怨懟什麽的,結果一看這倆貨都被一雙小兒女的事纏的脫不開身。
兩人全力顧著養活好孩子就不錯了,哪還有閑心思再做其他,找事讓他們去做估計人自己都有自知之明地給推嘍。
見他們自己有分寸,李婆子就不再多操心了,全心全意地照顧家裏兩個小神仙。
另外家裏五只小的,李長江和李荷花都長大了,可以管著底下的三個堂弟妹,減輕大人們的負擔。
等到榮錦和陳向陽小學畢業去上縣初中時,這兩人也跟著考去了,再加上村裏其他升初中的孩子,一下子一大群。
李治國的早晚護送仍舊沒斷,為此還把架子車廂加寬一些,多買來一頭驢拉車,解決了人數過多一趟拉不完的問題。
周圍的生產隊看到了都羨慕不已,待到隊裏有了閑錢就學著將驢車拉起來,在縣城和村子來回跑了那麽一段時間後,發現不僅方便了村裏人還挺賺錢的。
於是漸漸的,縣城周邊陸陸續續出現了不少拉人的驢車牛車馬車等等。
那些基本都是生產大隊的公共財產,送本村人趕集走親戚逛縣城之餘,還能順路拉拉其他人賺點外塊增加收入。
有這樣方便的交通工具,花點小錢就能去目的地,大家一般都挺喜歡乘坐的,因此出來活動的人就多了起來。
大家私底下你來我往互通有無,無形中帶動了這片地方的經濟。
縣領導得知後觀察了一段時間,由縣政府出面統一給每個大隊的車輛做了編號和統計,只要他們不作奸犯科不犯事,想跑車使就跑吧。
年終,當他把這些寫進工作文件上報上去後,稍後得到上頭的一條指令。
上頭領導要求縣裏專門成立一個小部門,集體把那些拉人賺錢的車輛管理起來,每月月底考核檢查,確保不能讓人憑此斂財做壞事,更不能因質量問題出現什麽交通事故。
而到年底時,可以將此作為相應大隊的增收業績,像交公糧一樣,把增收按照比例交上來一部分歸入國庫。
縣領導看完後嘖嘖讚嘆,上頭真有想法,如此一來,不僅方便了百姓,國家還多了些進項,說是一舉多得也不為過。
這條指令下達沒多久,上頭來的指導員就到了,準備指導縣政府把水泥廠辦起來,然後就可以開始鋪路造橋建結實房子了。
“要想富,先修路!”
前衛的標語提前了很多年,在水泥廠建成後掛遍了縣城和鄉下的各個角落。
有了國家的支持,增收和建設兩不誤,甚至相輔相成,到處都是一片生機勃勃充滿希望的景象,比前幾年暮霭沈沈沒有絲毫生氣的場景好上太多。
百姓們的生活欣欣向榮,勤勞致富奔小康早已成了大眾的口號,激勵著他們腳踏實地辛勤勞作過上好日子。
此後不到三年的時間裏,豫東平原這塊資源貧瘠的地方幾乎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成為全國人民矚目的示範之地、希望之星。
這裏成功向所有人展示了經濟民生的發展模板,給那些還處於貧困境地的人們莫大的希望,激勵他們跟著組織的領導號召,努力奮鬥下去。
李家村所在的那片地方經歷三年的時間,已經一躍成為一省的糧倉所在。
有大神坐鎮,風調雨順的好年景裏莊稼收成不會低到哪去,外加有化肥有機肥等研究出的肥料的加持,每年的糧產都簌簌地往上竄,高的驚人。
每季收獲之後,縣領導把統計的糧食產量報上去,省城甚至京都那邊都要過來核查一番,那麽高的數目讓人不免想起前幾年差點刮起來的那股浮誇風,不得不謹慎對待。
然而當領導們實地考察過後,卻發現一切都是那麽正常,收上來的糧食實打實地擱在那兒,下鄉親眼看到的百姓生活也做不了假,真是將糧產搞上去了。
其中,唯一不正常的大概就是這裏的老百姓貌似都喜歡去拜神燒香,光明正大地信奉某位小神仙,都說是對方給他們帶來了吃飽穿暖的好生活。
領導們:“…………”和著我們辛辛苦苦地推行政策搞建設都是白忙活的是吧?
雖然有點哭笑不得有點小不忿,但是對於在高層圈中早就傳開的某個真神仙,眾位領導心裏都有數,能不招惹還是不要招惹為妙。
只要百姓們過的好了,國家一步步走向繁榮富強,他們即使有再多的辛苦和委屈也都不算事兒。
榮錦可不覺得他們有啥可委屈的,她還覺得委屈呢。
事實上,她就要點功德,信仰力都沒拿,直接反饋給這方世界了,其他的功績什麽的不都落到相應的人頭上啦。
升官發財不要太輕松,委屈個毛。
這三年來,她就老老實實地在縣初中蹲著,和小夥伴一起將初中三年一級級爬了過來。
說來這幾年周圍確實變化很大,生活為此便利很多。
首先是縣城邊上開了許多各種各樣的廠子,化肥廠、水泥廠、紡織廠、磚瓦廠、面粉廠等等,帶動了周邊一大片的經濟。
然後田裏的莊稼收成更高了,地上的路鋪的平坦又順當,成片的棉花田帶來了高收益,人們的穿著也跟著好起來。
磚瓦和水泥賣的便宜又實惠,只要踏實肯幹,幾乎家家戶戶不用一年,就能買來材料蓋上結實耐用的水泥小平房或者青磚大瓦房。
細糧種開後,大家夥都開始舍得吃白面了,自家吃不完,多餘的還能賣給公社,面粉廠造的面粉不僅供應了周邊幾個城鎮,甚至運往全國各地的大城市。
粗糧當然也種的,不過大都通過公社賣給搞養殖的地方。
李家村現在表面上就是養豬的大戶,每年出欄生豬幾千頭,除了留下自己大隊上吃的,剩下每隔一季就賣給公社一批,賺的盆滿缽滿。
當然,養那麽多頭,光是本村收莊稼餘下的玉米芯野菜豬草什麽的肯定是不夠的,那樣餵養也不長膘。
幾乎都餵的糧食,從公社換購回來的粗糧。
至於公社那邊從哪兒來,不是還有很多種粗糧賺錢增收的村子嘛,一個大型養豬場能帶動好幾個村落。
隨著豬肉供應量足,大家夥都有了肉吃,李家村風風火火搞的養豬產業已經聲名遠揚了,都上了報紙,被領導點名表揚。
當然其他跟著養雞養鴨養兔子之類的大隊也不少,但規模和影響暫時都還比不上第一個吃螃蟹且受到特殊關註的李家村。
李老頭每次去開大會上臺發言,已然混熟了的生產隊長們都羨慕的很,搶著跟他照相,說不定就能一起上上報紙在大領導面前露個臉呢。
李老頭如今養的白白胖胖,聽著同僚們的恭維追捧,面上笑瞇瞇,心裏爽歪歪。
其實他們都不知道,李家村支起的攤子裏就數養豬最不賺錢,也就為了讓大家夥都能吃上肉,才一直養。
養著養著就養成現在這個規模,但是在村裏幾個營生中還是不賺啥錢。
比如那什麽制香、雕刻甚至神仙化身的香火錢都比賣豬賺的多,只不過沒跟養豬似的弄到明面上來。
悶聲發大財。
好日子越過越有盼頭,就在榮錦高一快上完時,李家村又迎來了新的變化。
經過他們的申請和努力,村裏終於將要通電了!
電線桿架起來,電燈泡裝起來!
“耕地不用牛,點燈不用油;樓上樓下,電燈電話!”多麽美好幸福的生活向往。
李老頭在村大會上向鄉親們保證了,未來三年內必定會爭取讓全村隊員都過上這樣的好生活!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