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七章 號角
關燈
小
中
大
這節課屬於思想教育,國家的統一,在於思想的統一,這是毋庸置疑的。
老一輩的人,思想難以改變,改變不了的直接砍了。
新一代的人,更容易接受新的事物,同時對於他們的洗腦也更加容易一些。
國家不僅僅需要的是,能夠在科學上有所貢獻的人才,同時也要保證他們對於國家的忠心。
為什麽,大明得國最正,下面的學生,交頭接耳議論議論起來。
“學生以為,我明一朝得國最正,乃是因為天命所歸,太祖聖德,萬民臣服爾。”
這麽說起來,也沒錯,如果朱家不是天命所歸,又如何建立大一統的王朝?
但宋應星,沒啥表情。“也對,卻不完整。”
答題的學生,有些失望的坐下。
實際上,如果這題讓他回答,似乎根本答不出來,之所以會出現這麽一道題和內容,完全是聖上欽定的。
而他之所以站在眾人之前講課,則是因為他有……聖上欽定的答案罷了。
“先生,我知道了。”有人似乎想到了什麽,起身道。
“你說。”宋應星點了點頭。
“學生以前看過,元以金德立國,而我明則為火德,所謂五行相克,大明火克金,所以得國為正。”
這就涉及到五行學說了,哪怕是統治者們都很迷信這套玩意。
像朱元璋,把自己的後代的名字都加上金木水火土的偏旁部首,就是因為聽信了王朝五行說。
創造了一大堆的生冷僻字,雖然最終沒有任何卵用,但卻為元素周期表的出現做出了極大的貢獻。
“還是不對。”宋應星皺著否認道。“況且,元本非華夏之朝,又如何類比?”
宋應星對於大家都難以抓到題目的重點,並沒有任何意外,聖上給的答案,是他也想不到的。
如果不通過他的講解,怕是根本沒人能回答對聖上的心意。
這個時候,他註意到還有一個的人似乎想要回答,最後給他們一次機會。
“那你來說說看。”
“學生以為。先生既然強調大明為何得國最正,又與前朝相比,所以回答此題應當首先找出大明和秦漢唐宋不同的地方。”
宋應星,眼前一亮,這小子的思維似乎相比於其他人更清晰一些,如果繼續想下去,就能找到正確答案。
“所以,學生覺得,大明之所以得國最正,是因為太祖起於微末,而能驅除韃虜,恢覆中華,此等功績,非秦漢唐宋可比!”
言之鑿鑿,眾人聽之,無不有所感觸。
宋應星這個時候,終究是掛上了笑容,雖然和正確答案是不一樣的,但意思上基本已經很近了。如果這道題出在卷子上,他這樣回答,十分能給個九分的樣子。
“他說的不對。”有人提出了異議。“太祖怎地起於微末?”
“驅除韃虜是沒錯,但太祖乃是顓頊之後,帝皇苗裔,何談起於微末?”
這個時候,人們還是很重視出身的,像老朱家,本來就是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民,和劉邦那個縣長是沒法比。
論出身,歷史上的皇帝,沒有比他更低賤的,這似乎也是他心中的痛,朱熹是肯定扯不上,距離太近,查下家譜都沒半毛錢關系。
所以安了個顓頊之後,略表安慰,實際上有沒有……這根本就是個糊塗賬。
起於微末這種事情,在現代人看來,是可以津津樂道大加佩服的,但在當時這麽說,真的帶有貶義的色彩。
不過問題不是太大,宋應星並沒有在意,而是公布官方的答案。
“剛才那個學生說的已經很對了,太祖驅除韃虜,恢覆中華,其為得國正也,華夏千年,斷於蒙元,倫序盡喪,肱骨不存,漢家亡國,必覆其身,太祖得國,實為異族手中所得,亡國之覆國也,而與秦漢唐宋之謀反得國,自是不同,然為其正。”
正確答案一出,在眾學生心中,產生了不小的影響。
怎麽樣的國家才是正統國家?
答案是由漢族統治的國家才是正統的國家。
糾正了儒家那一套認同華夏文化就可以統治中國的亡國思想。
那套思想,純粹是給那些漢奸找到了理論依據,純粹是讓國家在危亡時,讓一個個人可以毫無心理壓力的拋棄祖國。
“所以說,大明毫無疑問是華夏最正統的王朝。”
宋應星講著,而下面的學生大多是年輕人,此時也從那漢家王朝找到了沸點,不覺間有些熱血沸騰。
是啊……華夏終究是漢家人統治才是對的,那些異族怎能踐踏我華夏。
“你叫什麽?”宋應星格外註意到了那個回答比較靠譜的男生,在課程結束後特意的關註了一下。
男孩約摸二十歲,長的還是很靦腆,身材也很健壯,和那些宅著的讀書人不太一樣。
“鄭森。”
那個男孩回答道。
……
北京這邊在搞教育。
潼關這邊戰爭的火藥味越來越濃厚。
從北京調來的皇衛營主力正逐漸向潼關以東的陜州集結。
這個過程還是很稿費時間,從五月中旬的動員,到第一批,先鋒騎兵營抵達陜州,已經過了二十多天。
當戚宗明的騎兵部,渡河進駐靈寶的時候,卻看到黃得功已經在當地安營紮寨好幾天了。
戚宗明很詫異,按理說,他從北京出發,顯然比黃得功先得到軍令,結果卻被黃得功落了先手。
感覺十分的不科學,莫非他黃得功會飛不成?
黃得功當然不會飛,他來的這麽早,完全是因為離的比較近而已。
靈寶屬於河南的西部,而當時聽說河南反正消息的李巖,就和他商量著派遣一軍,進駐河南,以幫助起義反正得劉宗敏殘部。
以免河南落到張獻忠手裏,那還真是個膈應人的事情。
接到軍令的黃得功,只是讓部隊,向西邊挺進了八百裏的而已,當然會比戚宗明來的早。
“他姥姥的,這賊軍也太膽小了吧。”黃得功一見到戚宗明,就忍不住抱怨道。
“在潼關下叫罵了好幾天,也沒人出來應戰,真沒勁。”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老一輩的人,思想難以改變,改變不了的直接砍了。
新一代的人,更容易接受新的事物,同時對於他們的洗腦也更加容易一些。
國家不僅僅需要的是,能夠在科學上有所貢獻的人才,同時也要保證他們對於國家的忠心。
為什麽,大明得國最正,下面的學生,交頭接耳議論議論起來。
“學生以為,我明一朝得國最正,乃是因為天命所歸,太祖聖德,萬民臣服爾。”
這麽說起來,也沒錯,如果朱家不是天命所歸,又如何建立大一統的王朝?
但宋應星,沒啥表情。“也對,卻不完整。”
答題的學生,有些失望的坐下。
實際上,如果這題讓他回答,似乎根本答不出來,之所以會出現這麽一道題和內容,完全是聖上欽定的。
而他之所以站在眾人之前講課,則是因為他有……聖上欽定的答案罷了。
“先生,我知道了。”有人似乎想到了什麽,起身道。
“你說。”宋應星點了點頭。
“學生以前看過,元以金德立國,而我明則為火德,所謂五行相克,大明火克金,所以得國為正。”
這就涉及到五行學說了,哪怕是統治者們都很迷信這套玩意。
像朱元璋,把自己的後代的名字都加上金木水火土的偏旁部首,就是因為聽信了王朝五行說。
創造了一大堆的生冷僻字,雖然最終沒有任何卵用,但卻為元素周期表的出現做出了極大的貢獻。
“還是不對。”宋應星皺著否認道。“況且,元本非華夏之朝,又如何類比?”
宋應星對於大家都難以抓到題目的重點,並沒有任何意外,聖上給的答案,是他也想不到的。
如果不通過他的講解,怕是根本沒人能回答對聖上的心意。
這個時候,他註意到還有一個的人似乎想要回答,最後給他們一次機會。
“那你來說說看。”
“學生以為。先生既然強調大明為何得國最正,又與前朝相比,所以回答此題應當首先找出大明和秦漢唐宋不同的地方。”
宋應星,眼前一亮,這小子的思維似乎相比於其他人更清晰一些,如果繼續想下去,就能找到正確答案。
“所以,學生覺得,大明之所以得國最正,是因為太祖起於微末,而能驅除韃虜,恢覆中華,此等功績,非秦漢唐宋可比!”
言之鑿鑿,眾人聽之,無不有所感觸。
宋應星這個時候,終究是掛上了笑容,雖然和正確答案是不一樣的,但意思上基本已經很近了。如果這道題出在卷子上,他這樣回答,十分能給個九分的樣子。
“他說的不對。”有人提出了異議。“太祖怎地起於微末?”
“驅除韃虜是沒錯,但太祖乃是顓頊之後,帝皇苗裔,何談起於微末?”
這個時候,人們還是很重視出身的,像老朱家,本來就是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民,和劉邦那個縣長是沒法比。
論出身,歷史上的皇帝,沒有比他更低賤的,這似乎也是他心中的痛,朱熹是肯定扯不上,距離太近,查下家譜都沒半毛錢關系。
所以安了個顓頊之後,略表安慰,實際上有沒有……這根本就是個糊塗賬。
起於微末這種事情,在現代人看來,是可以津津樂道大加佩服的,但在當時這麽說,真的帶有貶義的色彩。
不過問題不是太大,宋應星並沒有在意,而是公布官方的答案。
“剛才那個學生說的已經很對了,太祖驅除韃虜,恢覆中華,其為得國正也,華夏千年,斷於蒙元,倫序盡喪,肱骨不存,漢家亡國,必覆其身,太祖得國,實為異族手中所得,亡國之覆國也,而與秦漢唐宋之謀反得國,自是不同,然為其正。”
正確答案一出,在眾學生心中,產生了不小的影響。
怎麽樣的國家才是正統國家?
答案是由漢族統治的國家才是正統的國家。
糾正了儒家那一套認同華夏文化就可以統治中國的亡國思想。
那套思想,純粹是給那些漢奸找到了理論依據,純粹是讓國家在危亡時,讓一個個人可以毫無心理壓力的拋棄祖國。
“所以說,大明毫無疑問是華夏最正統的王朝。”
宋應星講著,而下面的學生大多是年輕人,此時也從那漢家王朝找到了沸點,不覺間有些熱血沸騰。
是啊……華夏終究是漢家人統治才是對的,那些異族怎能踐踏我華夏。
“你叫什麽?”宋應星格外註意到了那個回答比較靠譜的男生,在課程結束後特意的關註了一下。
男孩約摸二十歲,長的還是很靦腆,身材也很健壯,和那些宅著的讀書人不太一樣。
“鄭森。”
那個男孩回答道。
……
北京這邊在搞教育。
潼關這邊戰爭的火藥味越來越濃厚。
從北京調來的皇衛營主力正逐漸向潼關以東的陜州集結。
這個過程還是很稿費時間,從五月中旬的動員,到第一批,先鋒騎兵營抵達陜州,已經過了二十多天。
當戚宗明的騎兵部,渡河進駐靈寶的時候,卻看到黃得功已經在當地安營紮寨好幾天了。
戚宗明很詫異,按理說,他從北京出發,顯然比黃得功先得到軍令,結果卻被黃得功落了先手。
感覺十分的不科學,莫非他黃得功會飛不成?
黃得功當然不會飛,他來的這麽早,完全是因為離的比較近而已。
靈寶屬於河南的西部,而當時聽說河南反正消息的李巖,就和他商量著派遣一軍,進駐河南,以幫助起義反正得劉宗敏殘部。
以免河南落到張獻忠手裏,那還真是個膈應人的事情。
接到軍令的黃得功,只是讓部隊,向西邊挺進了八百裏的而已,當然會比戚宗明來的早。
“他姥姥的,這賊軍也太膽小了吧。”黃得功一見到戚宗明,就忍不住抱怨道。
“在潼關下叫罵了好幾天,也沒人出來應戰,真沒勁。”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