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二章專治不服
關燈
小
中
大
江東糧價暴漲,起因還在於秦宜。
去年秦宜出臺稅收法規,十畝地以下不征稅,十畝地以上者按照梯級征稅,土地越多者繳納的稅負越多,顯然不利於土地多的大戶人家。
淮南一地,因為袁術折騰的厲害,豪強、世家衰敗,貧民多數都成為流民,大多被揚州牧秦宜招募為屯田兵,尤其是靠近淮河兩岸,其所有土地歸屬屯田兵,征稅這一政策在淮南地區影響不大。
但是,江東原本屬於孫策地盤,而孫策更側重於依靠世家豪強,秦宜的統治與孫策截然相反,土地政策不利於大家族,自然有抵觸情緒。
有沒有串通暫時不知道,源頭從吳郡開始,其實這已經說明了問題。
秦宜沒有均田的想法,也不會幹預土地自由買賣。但秦宜知道人的貪婪無止境,豪強、世家憑借自己雄厚資本,貪婪周邊那些小戶人家土地,甚至不擇手段。
好吧,你希望手裏的土地越多越好,我就讓土地多的人多交稅負來遏制這種貪婪。
相對來說,秦宜所采取的的策略還算溫柔,只希望土地兼並別太過分。
哪裏有壓迫哪裏就有反抗,秦宜想限制人家世家大戶掠取土地,人家卻以為特意針對他們而來,心裏自然產生不滿情緒。這其中不乏激進人士,想方設法給秦宜搗亂。
既然搗亂,必然選擇時機,春季青黃不接之時,肯定是最佳機會。
凡事就怕有挑頭的,有一家就有兩家,跟風者一擁而上,糧食漲價形成趨勢,大家族控制的糧棧都開始囤貨,糧食自然水漲船高。
諸葛孔明知道事情不趕緊與陳群、袁煥等人來找秦宜商議對策。
弄清楚了大概情況,秦宜冷笑不已。或許秦宜在采取這種政策的時候,大概預料到會發生類似事件,畢竟後世金融發達,秦宜耳朵裏知道的比眾人多。比如49年,滬上不也發生類似的事情嗎?
秦宜對眾人說:“諸位,稍安勿躁,首先要肯定,揚州政策沒有問題,一些人貪婪無度,認為揚州策略阻礙了他們兼並土地的企圖,采取與州府對抗在所難免。某些不法商販采取囤貨手段,推高糧價,攪亂市場秩序,借機從中牟取暴利,估計州府暫時沒有相關法律制裁。哼哼,沒有法律制裁他們,本州也不會讓他們好受,看看到最後怎麽收場。“
諸葛孔明擔心秦宜蠻幹,弄出事端,勸道:“也不是沒有辦法制裁,可以先讓各郡官方警告一下,視其態度再做決斷。”
秦宜搖搖頭,否決了孔明建議,跟我玩他們還差得遠:“不必如此麻煩,我用市場手段解決,各郡只需維持好治安即可。不就是糧食嘛,看他們能囤積多少糧食。”
秦宜簡單介紹一番具體措施,令孔明等人大喜,分頭去安排。
江東各郡糧價還在上漲,在紛亂的鬧市中,不知不覺間各城都有新的糧棧開業,糧食價格始終要比其他糧棧低百分之十,這在一片漲價聲中很吸引一些市民眼球,紛紛前來購買糧食。
但是,很快情況變了,購買糧食的人越來越多,甚至有些人購買的數量,超出一般家庭食用數量,致使新開糧棧斷貨,提早關門。
有一點很奇怪,那些當天斷貨的糧棧,在第二天最多第三天又開門賣糧了。
開門賣糧、斷貨,繼續開門,周而覆始,這些糧棧很頑強,似乎糧食供應源源不斷。至於其他糧棧,幾乎成了旁觀者,少有人問津。
這些糧棧門前很熱鬧,人頭攢動,衙門擔心出事,每天必會派出人維持秩序,防止發生意外。
其實,不難發現有些異常,購買糧食的人,有些確實屬於家裏需要,而有些人則不屬於這一類,他們的目的不過是想買空這裏的糧食。只要這裏的糧棧斷糧,其他糧棧立刻擡升價格,一段時間來,幾乎成為規律。
令人不解的是,其他糧棧買糧食顯然目的不純,就連旁觀者都能看出門到,難道賣糧者沒有察覺嗎?詭異的是,賣糧的糧棧似乎不聞不問,只管賣糧。
還有另一個疑問,這些糧棧的糧食從哪裏運來的,為何源源不斷供給?江南水道縱橫,大小船舶穿行其間,根本無法查出來自何方。
這種一買一賣的游戲終歸要有結束的時日,買家再有錢,也有花完的那一天,不可能永無枯竭。不知從那一天開始,人們註意到買糧食的人逐漸減少,有逐日遞減的趨勢。
毫無疑問,城內其他糧棧不再收購糧食了。是因為糧庫滿了,還是因為資金斷裂,外人無從得知。反正他們不再收購糧食。
大概賣家也發現這一跡象,所做出的的反應大出所有人意料之外,糧棧宣布糧食降價,牌子一翻,降價一成!
這就奇怪了,又沒有人跟你搶,降價何必這樣猛?
這一招特別好使,本來不再購買糧食的其他糧棧似乎害怕糧食跌價,又回來購買糧食,也希望帶動城內居民搶購風。可惜,大多數人成為看熱鬧的旁觀者,除非家裏斷炊而不得不買米。
一家賣糧,數家買糧,場面很熱鬧,卻很荒唐。這哪裏是買賣糧食,而是一場較量。一天搬走多少糧食,誰也不知道,反正是買買買和賣賣賣,一直到日落關門。
衙門似乎也意識到已經是白熱化了,派出衙役日夜監視,生怕鬧出大事。
到了第二天開門,眾人一看,又降價了,糧價在昨日降價一成的基礎上,繼續降價一成。買糧食的其他糧棧似乎到了強弩之末,即便是降價,來搶購的人數明顯減少。
這場較量持續了近一個月時間,終於以本地糧棧資金鏈斷裂而結束,各郡糧價逐漸回落到往年正常價位,市場重歸平靜。
至於其他糧棧所購買的糧食,無疑被套在高位。
毫無疑問,揚州牧秦宜出手了,他讓劉通派人在各郡開設糧棧,屯田兵負責運輸糧食,與江東大戶打一場糧食價格爭奪戰。
呵呵,世家豪強即便再有錢,與一州之牧鬥,大概還差的多。
此役,秦宜掏空了世家豪強的家底,糧食倒是存了不少,想出手就必須賠本賣。那些新開的糧棧相當於公家買賣,由他們在,糧價被官府牢牢控制,維持在低價位上。
囤積糧食不過是為了低買高賣賺取差價,現在高位買進來,除非割肉賣出,否則,就只能抱在手裏。
這些世家豪強真的傷筋動骨了,從此一蹶不振。
若只是動用自家錢還好說,怕就怕舉債收購,那才要了命。
哼哼,秦宜專治不服。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去年秦宜出臺稅收法規,十畝地以下不征稅,十畝地以上者按照梯級征稅,土地越多者繳納的稅負越多,顯然不利於土地多的大戶人家。
淮南一地,因為袁術折騰的厲害,豪強、世家衰敗,貧民多數都成為流民,大多被揚州牧秦宜招募為屯田兵,尤其是靠近淮河兩岸,其所有土地歸屬屯田兵,征稅這一政策在淮南地區影響不大。
但是,江東原本屬於孫策地盤,而孫策更側重於依靠世家豪強,秦宜的統治與孫策截然相反,土地政策不利於大家族,自然有抵觸情緒。
有沒有串通暫時不知道,源頭從吳郡開始,其實這已經說明了問題。
秦宜沒有均田的想法,也不會幹預土地自由買賣。但秦宜知道人的貪婪無止境,豪強、世家憑借自己雄厚資本,貪婪周邊那些小戶人家土地,甚至不擇手段。
好吧,你希望手裏的土地越多越好,我就讓土地多的人多交稅負來遏制這種貪婪。
相對來說,秦宜所采取的的策略還算溫柔,只希望土地兼並別太過分。
哪裏有壓迫哪裏就有反抗,秦宜想限制人家世家大戶掠取土地,人家卻以為特意針對他們而來,心裏自然產生不滿情緒。這其中不乏激進人士,想方設法給秦宜搗亂。
既然搗亂,必然選擇時機,春季青黃不接之時,肯定是最佳機會。
凡事就怕有挑頭的,有一家就有兩家,跟風者一擁而上,糧食漲價形成趨勢,大家族控制的糧棧都開始囤貨,糧食自然水漲船高。
諸葛孔明知道事情不趕緊與陳群、袁煥等人來找秦宜商議對策。
弄清楚了大概情況,秦宜冷笑不已。或許秦宜在采取這種政策的時候,大概預料到會發生類似事件,畢竟後世金融發達,秦宜耳朵裏知道的比眾人多。比如49年,滬上不也發生類似的事情嗎?
秦宜對眾人說:“諸位,稍安勿躁,首先要肯定,揚州政策沒有問題,一些人貪婪無度,認為揚州策略阻礙了他們兼並土地的企圖,采取與州府對抗在所難免。某些不法商販采取囤貨手段,推高糧價,攪亂市場秩序,借機從中牟取暴利,估計州府暫時沒有相關法律制裁。哼哼,沒有法律制裁他們,本州也不會讓他們好受,看看到最後怎麽收場。“
諸葛孔明擔心秦宜蠻幹,弄出事端,勸道:“也不是沒有辦法制裁,可以先讓各郡官方警告一下,視其態度再做決斷。”
秦宜搖搖頭,否決了孔明建議,跟我玩他們還差得遠:“不必如此麻煩,我用市場手段解決,各郡只需維持好治安即可。不就是糧食嘛,看他們能囤積多少糧食。”
秦宜簡單介紹一番具體措施,令孔明等人大喜,分頭去安排。
江東各郡糧價還在上漲,在紛亂的鬧市中,不知不覺間各城都有新的糧棧開業,糧食價格始終要比其他糧棧低百分之十,這在一片漲價聲中很吸引一些市民眼球,紛紛前來購買糧食。
但是,很快情況變了,購買糧食的人越來越多,甚至有些人購買的數量,超出一般家庭食用數量,致使新開糧棧斷貨,提早關門。
有一點很奇怪,那些當天斷貨的糧棧,在第二天最多第三天又開門賣糧了。
開門賣糧、斷貨,繼續開門,周而覆始,這些糧棧很頑強,似乎糧食供應源源不斷。至於其他糧棧,幾乎成了旁觀者,少有人問津。
這些糧棧門前很熱鬧,人頭攢動,衙門擔心出事,每天必會派出人維持秩序,防止發生意外。
其實,不難發現有些異常,購買糧食的人,有些確實屬於家裏需要,而有些人則不屬於這一類,他們的目的不過是想買空這裏的糧食。只要這裏的糧棧斷糧,其他糧棧立刻擡升價格,一段時間來,幾乎成為規律。
令人不解的是,其他糧棧買糧食顯然目的不純,就連旁觀者都能看出門到,難道賣糧者沒有察覺嗎?詭異的是,賣糧的糧棧似乎不聞不問,只管賣糧。
還有另一個疑問,這些糧棧的糧食從哪裏運來的,為何源源不斷供給?江南水道縱橫,大小船舶穿行其間,根本無法查出來自何方。
這種一買一賣的游戲終歸要有結束的時日,買家再有錢,也有花完的那一天,不可能永無枯竭。不知從那一天開始,人們註意到買糧食的人逐漸減少,有逐日遞減的趨勢。
毫無疑問,城內其他糧棧不再收購糧食了。是因為糧庫滿了,還是因為資金斷裂,外人無從得知。反正他們不再收購糧食。
大概賣家也發現這一跡象,所做出的的反應大出所有人意料之外,糧棧宣布糧食降價,牌子一翻,降價一成!
這就奇怪了,又沒有人跟你搶,降價何必這樣猛?
這一招特別好使,本來不再購買糧食的其他糧棧似乎害怕糧食跌價,又回來購買糧食,也希望帶動城內居民搶購風。可惜,大多數人成為看熱鬧的旁觀者,除非家裏斷炊而不得不買米。
一家賣糧,數家買糧,場面很熱鬧,卻很荒唐。這哪裏是買賣糧食,而是一場較量。一天搬走多少糧食,誰也不知道,反正是買買買和賣賣賣,一直到日落關門。
衙門似乎也意識到已經是白熱化了,派出衙役日夜監視,生怕鬧出大事。
到了第二天開門,眾人一看,又降價了,糧價在昨日降價一成的基礎上,繼續降價一成。買糧食的其他糧棧似乎到了強弩之末,即便是降價,來搶購的人數明顯減少。
這場較量持續了近一個月時間,終於以本地糧棧資金鏈斷裂而結束,各郡糧價逐漸回落到往年正常價位,市場重歸平靜。
至於其他糧棧所購買的糧食,無疑被套在高位。
毫無疑問,揚州牧秦宜出手了,他讓劉通派人在各郡開設糧棧,屯田兵負責運輸糧食,與江東大戶打一場糧食價格爭奪戰。
呵呵,世家豪強即便再有錢,與一州之牧鬥,大概還差的多。
此役,秦宜掏空了世家豪強的家底,糧食倒是存了不少,想出手就必須賠本賣。那些新開的糧棧相當於公家買賣,由他們在,糧價被官府牢牢控制,維持在低價位上。
囤積糧食不過是為了低買高賣賺取差價,現在高位買進來,除非割肉賣出,否則,就只能抱在手裏。
這些世家豪強真的傷筋動骨了,從此一蹶不振。
若只是動用自家錢還好說,怕就怕舉債收購,那才要了命。
哼哼,秦宜專治不服。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