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章一百一十五
關燈
小
中
大
直至月末, 永嘉帝依舊留在大相國寺虔心祈福, 沒有回城的打算。朝政之事一應由三位王爺處置,然後匯總送到城外。
在此之前, 若遇到這些情況,都是太子監朝。眾臣子也明白東宮的行事作風, 怎麽說話,說什麽話都在腹中思量一番。但這三位又是如何, 列位臣子都在觀望。
從第一日開始,三位殿下就展現了十分鮮明的個人風格。
那位獻王殿下是個典型的一問三不知。說著說著,還會拿臣子取笑。比如他總是取笑戶部的邱尚書,笑他說話有一股算盤味兒。惹得邱尚書一聽只要是獻王在就幹脆不出現在延英殿裏。
他也只有聽到與兵部,軍營有關的事情才會認真聽一兩句。然後發出:“他奶奶的,總有一天滅了他們全家, 拿他們主子的腦袋當酒壺”之類類似的話。
天冷風大,他來了兩日便覺得累人, 不肯來了。每日叫小太監到延英殿, 尚書局裏知會一聲。後來臣子們也習慣了,只管各自辦公,不去打擾這位爺。
肅王殿下則正與之相反。
大皇子是巴不得臣子們少說一些。他呢,則是嫌臣子們說的不夠。每次來就將臣子匯聚到一起, 探討朝事,美其名曰廣開言路。一眼瞧著人沒到齊,便是不高興,認為臣子們不夠盡責。惹得各部四更天就爬起來, 哆嗦著兩條腿跑過來。
一件小事要討論個七八遍,恨不得方方面面都顧全了,一點差錯都不漏。只是他分明不是一個大度的人,見到是太子一系的人說話,恨不得從頭駁到腳,還要裝出一個虛心納薦的模樣。瞧著都替他覺得累的慌。
梁機監朝那幾日,是朝臣們到的最齊最早的幾日,也是廢話最多,然後辦成的事兒最糊塗最少的幾日。誰叫七嘴八舌,什麽話都有。結果都是互相瞪眼,容後再議。
直到昭王殿下時,眾位朝臣已經被折騰得筋疲力盡。又想這位殿下比另兩位是出了名的辦事較真,只怕比肅王殿下更重規矩。然而肅王好歹是要討個仁的名聲,臣子若有一二錯處倒不會加以責備。
可這位殿下就大不同了,他從來不會給人留什麽面子。以往朝議時,他若有話,可不管誰是誰,開口犀利,不曾考慮過面子二字的。
於是,分明是疲累的很,朝臣們也不敢懈怠。當日依舊是天不亮就在延英殿裏等了。
哪想到等到天亮,昭王殿下還不曾來。
中途探頭探腦進來一個小太監,看到大臣們都面無人色地列成兩排站著,顯然是嚇了一跳,哆嗦著手腳跑了出去。
不到一刻鐘之後,見幾個太監擡了好幾個木桶進來。濃郁的米香四溢,大殿裏發出一連串高高低低的腹鳴之音。
一個領頭的內侍站出來說:“傳昭王殿下話,朝時有規,凡臣子儀事皆在辰正一刻。列位臣工不必早候。請各位大人只管吃了粥後回去歇息,今日早間不議事,下午輪值的再來吧。”
又餓又冷的朝臣們聽到這句話簡直是要哭了,抖著手將那熱粥往嘴裏送。只管吃飽了,才各自離開。有人不放心,特意拉著那內侍問:“真的是辰正再來?”
那內侍苦笑道:“是真的,何必說這等假話。方才傳話來,昭王殿下昨日清理這十日政務通宵達旦。今兒本也不是朝議的日子,還想趁著多睡一會兒。哪曉得,才剛剛躺下就被人叫醒說大臣們在延英殿等著。真是……”
這話說得不輕,周圍也都聽到了。不由怨起來,對梁煜卻也感同身受。幸好還有半日回籠覺可睡,此時回去方是正經。
只管過了午時,沒有輪值的早在家裏逍遙了。輪值的只好又頂著一頭寒風到了宮中。誰想昭王殿下已經到了,坐在一旁看折子。唬得一地人不敢多說話,全都到自個兒的位置上坐好。
僵坐了一會兒,眾人奇怪道:怎麽還不開口?
又等了半個時辰,見這位爺還沒有個訓話的意思。便有人拿著政務跑上去,開口詢問起來。
有了第一個,便有第二個。直到五個之後,昭王殿下終於放下手中的筆,瞧著人道:“你們所問之事皆有章程,按法理行事就好。你們時時來問我,莫非是一點小事都拿不定主意?”
那人嚇了一跳,忙道:“並非如此!回殿下話,只不過是向殿下請示罷了。”
梁煜似乎也知道了前幾天自家兄弟鬧出的德行,平淡道:“不必,按章程辦事就好。”
說完,低下頭看自己的東西,不說話了。
而坐在下頭聽到這一句話的大臣門感動地都快要哭了。
梁煜除了叫臣子們終於不再受皮肉之苦,但那精神上卻是半點不放松。比之獻王丟鍋,肅王攪亂,這位殿下是半點廢話不說,但如果該做的沒做到,光是瞧過來的目光就叫人頭皮發麻。
一日議政裏,其他五部做事都非常利落。有議上提,點問,提案。一整套下來行雲流水,好不拖泥帶水。問題解決得又快又漂亮。昭王殿下也忍不住嘉獎了幾句。
然而輪到工部時,卻出了一個小岔子。許是工部侍郎還沒從前兩位殿下成謎的風格中脫身出來,被問到三年來審計財算之時,一會兒一個說法,到最後自己都說記不清了。
昭王問:“你既然記不清,為何不做統算計表?”
那一刻,工部侍郎只覺得其他五部瞧著他那鄙夷的目光,能削掉他臉上三層皮。
有了這位殿下在,臣工們睡得好吃得飽,做事麻利。不僅將之前遺留下的種種都解決,還提前將一年的政務都整理完畢。如此高速效率,便是永嘉帝在時,也是沒有了。
雖是皇子監朝,但大臣們也不是不和永嘉帝聯系。裏外如何,那位人主自然了解得清清楚楚。
“一個沒心沒肺,一個上躥下跳,”永嘉帝如此評價道。只是對梁煜如何,卻是沈默沒有說話。
略過一會兒,他拿起關於處置泰匯曇一案的議呈,左右翻看了三遍,擡手招來了張保壽,“你去單獨傳話給煜兒。叫他將這個案子查得細一些,問清楚……那些個東西到底是真沈了,還是被沈了!”
張保壽聽到這話裏咬牙切齒的意味也是一驚,半彎著腰行禮,慢慢退了出去。
“你爹覺得這事兒有蹊蹺?”聞頤書嘴裏含著一瓣橘子,一臉難以置信。
梁煜嗯了一聲,丟了塊巾子給他,讓他擦擦嘴邊的汁水,“他覺得應當細查。若非要說個原因,大約是因為有前科。”
聞頤書又撥開一個橘子,將橘肉塞到梁煜嘴裏,“噢,疑心病犯了。”
橘子很甜,聞頤書貪吃想多嘗幾個,被梁煜眼疾手快地阻止。
“冬日裏也就這麽個新鮮的可以嘗嘗了,你還攔著,”聞頤書不高興,擡手捏住梁煜兩頰的肉往外扯,“能不能不要管這麽寬!”
梁煜反手也捏住聞頤書的臉,盡力字正腔圓,“為你好。”
兩個人誰也不服誰,幼稚地開始比較誰忍得比較久。最後果然是聞頤書敗下陣來,率先放開。梁煜才撤開手,淡定地吩咐下人一日只準聞頤書吃三個橘子。
聞頤書瞪他,“小氣!”
又揉了揉臉,補上一句:“幼稚!”
幼稚的梁煜捏了捏聞頤書的後頸,繼續說:“這次倒是個機會,若能將之前的事情審出來,便也就方便你我了。”
聞頤書自然讚同,只是,“我沒想到金磚的事情那麽難查。這次能不能從泰匯曇嘴裏翹點什麽?而且我覺得呀,他既然敢買金磚,那其他東西說不得也有。不妨趁這個時候查一查。”
隱秘的東西有時反而有更為明確的記錄。因為它們既是邀功的證明,也是保命的證據。聞頤書覺得有必要回去再翻翻父親留下的東西。他覺得自己肯定有什麽遺漏的東西沒有發現——哪怕他已經將那些遺物翻看了千千萬萬遍了。
“不和你說了,”聞頤書從椅子上跳下來,準備回自個兒家。
剛擡腳又看向梁煜,“我覺得到了這個局面,你二哥不可能再病著了。你可有打算?”
梁煜自然是盤算過的,他道:“只要父皇一直躲著他,我便有辦法。只等提審過了泰匯曇後,就可放出消息了。”
到了這種時候,聞頤書反倒不急了,喃喃自語著:“這種時候更應該一步一個腳印才是。”
說著,不知是想到了什麽他從沈思之中醒神過來,對著梁煜揮揮手,“我走了。”
“叫馮碩跟著,”梁煜在後頭喊了一聲。
“知道了!”聞頤書應聲,叫上一旁的馮碩出了昭王府。
梁煜轉頭叫來王府總管,吩咐道:“走阿浣給的路子送信去揚州,問林海鹽務可否理清。等今年封筆之前,叫他密報入京,不得耽擱。”
薛成領命下去,不到半刻,昭王府侍衛便直奔城門出城。
十二月初五,長安城落下鵝毛大雪。昭王梁煜奉永嘉帝暗令,秘密提審漕運總督泰匯曇。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在此之前, 若遇到這些情況,都是太子監朝。眾臣子也明白東宮的行事作風, 怎麽說話,說什麽話都在腹中思量一番。但這三位又是如何, 列位臣子都在觀望。
從第一日開始,三位殿下就展現了十分鮮明的個人風格。
那位獻王殿下是個典型的一問三不知。說著說著,還會拿臣子取笑。比如他總是取笑戶部的邱尚書,笑他說話有一股算盤味兒。惹得邱尚書一聽只要是獻王在就幹脆不出現在延英殿裏。
他也只有聽到與兵部,軍營有關的事情才會認真聽一兩句。然後發出:“他奶奶的,總有一天滅了他們全家, 拿他們主子的腦袋當酒壺”之類類似的話。
天冷風大,他來了兩日便覺得累人, 不肯來了。每日叫小太監到延英殿, 尚書局裏知會一聲。後來臣子們也習慣了,只管各自辦公,不去打擾這位爺。
肅王殿下則正與之相反。
大皇子是巴不得臣子們少說一些。他呢,則是嫌臣子們說的不夠。每次來就將臣子匯聚到一起, 探討朝事,美其名曰廣開言路。一眼瞧著人沒到齊,便是不高興,認為臣子們不夠盡責。惹得各部四更天就爬起來, 哆嗦著兩條腿跑過來。
一件小事要討論個七八遍,恨不得方方面面都顧全了,一點差錯都不漏。只是他分明不是一個大度的人,見到是太子一系的人說話,恨不得從頭駁到腳,還要裝出一個虛心納薦的模樣。瞧著都替他覺得累的慌。
梁機監朝那幾日,是朝臣們到的最齊最早的幾日,也是廢話最多,然後辦成的事兒最糊塗最少的幾日。誰叫七嘴八舌,什麽話都有。結果都是互相瞪眼,容後再議。
直到昭王殿下時,眾位朝臣已經被折騰得筋疲力盡。又想這位殿下比另兩位是出了名的辦事較真,只怕比肅王殿下更重規矩。然而肅王好歹是要討個仁的名聲,臣子若有一二錯處倒不會加以責備。
可這位殿下就大不同了,他從來不會給人留什麽面子。以往朝議時,他若有話,可不管誰是誰,開口犀利,不曾考慮過面子二字的。
於是,分明是疲累的很,朝臣們也不敢懈怠。當日依舊是天不亮就在延英殿裏等了。
哪想到等到天亮,昭王殿下還不曾來。
中途探頭探腦進來一個小太監,看到大臣們都面無人色地列成兩排站著,顯然是嚇了一跳,哆嗦著手腳跑了出去。
不到一刻鐘之後,見幾個太監擡了好幾個木桶進來。濃郁的米香四溢,大殿裏發出一連串高高低低的腹鳴之音。
一個領頭的內侍站出來說:“傳昭王殿下話,朝時有規,凡臣子儀事皆在辰正一刻。列位臣工不必早候。請各位大人只管吃了粥後回去歇息,今日早間不議事,下午輪值的再來吧。”
又餓又冷的朝臣們聽到這句話簡直是要哭了,抖著手將那熱粥往嘴裏送。只管吃飽了,才各自離開。有人不放心,特意拉著那內侍問:“真的是辰正再來?”
那內侍苦笑道:“是真的,何必說這等假話。方才傳話來,昭王殿下昨日清理這十日政務通宵達旦。今兒本也不是朝議的日子,還想趁著多睡一會兒。哪曉得,才剛剛躺下就被人叫醒說大臣們在延英殿等著。真是……”
這話說得不輕,周圍也都聽到了。不由怨起來,對梁煜卻也感同身受。幸好還有半日回籠覺可睡,此時回去方是正經。
只管過了午時,沒有輪值的早在家裏逍遙了。輪值的只好又頂著一頭寒風到了宮中。誰想昭王殿下已經到了,坐在一旁看折子。唬得一地人不敢多說話,全都到自個兒的位置上坐好。
僵坐了一會兒,眾人奇怪道:怎麽還不開口?
又等了半個時辰,見這位爺還沒有個訓話的意思。便有人拿著政務跑上去,開口詢問起來。
有了第一個,便有第二個。直到五個之後,昭王殿下終於放下手中的筆,瞧著人道:“你們所問之事皆有章程,按法理行事就好。你們時時來問我,莫非是一點小事都拿不定主意?”
那人嚇了一跳,忙道:“並非如此!回殿下話,只不過是向殿下請示罷了。”
梁煜似乎也知道了前幾天自家兄弟鬧出的德行,平淡道:“不必,按章程辦事就好。”
說完,低下頭看自己的東西,不說話了。
而坐在下頭聽到這一句話的大臣門感動地都快要哭了。
梁煜除了叫臣子們終於不再受皮肉之苦,但那精神上卻是半點不放松。比之獻王丟鍋,肅王攪亂,這位殿下是半點廢話不說,但如果該做的沒做到,光是瞧過來的目光就叫人頭皮發麻。
一日議政裏,其他五部做事都非常利落。有議上提,點問,提案。一整套下來行雲流水,好不拖泥帶水。問題解決得又快又漂亮。昭王殿下也忍不住嘉獎了幾句。
然而輪到工部時,卻出了一個小岔子。許是工部侍郎還沒從前兩位殿下成謎的風格中脫身出來,被問到三年來審計財算之時,一會兒一個說法,到最後自己都說記不清了。
昭王問:“你既然記不清,為何不做統算計表?”
那一刻,工部侍郎只覺得其他五部瞧著他那鄙夷的目光,能削掉他臉上三層皮。
有了這位殿下在,臣工們睡得好吃得飽,做事麻利。不僅將之前遺留下的種種都解決,還提前將一年的政務都整理完畢。如此高速效率,便是永嘉帝在時,也是沒有了。
雖是皇子監朝,但大臣們也不是不和永嘉帝聯系。裏外如何,那位人主自然了解得清清楚楚。
“一個沒心沒肺,一個上躥下跳,”永嘉帝如此評價道。只是對梁煜如何,卻是沈默沒有說話。
略過一會兒,他拿起關於處置泰匯曇一案的議呈,左右翻看了三遍,擡手招來了張保壽,“你去單獨傳話給煜兒。叫他將這個案子查得細一些,問清楚……那些個東西到底是真沈了,還是被沈了!”
張保壽聽到這話裏咬牙切齒的意味也是一驚,半彎著腰行禮,慢慢退了出去。
“你爹覺得這事兒有蹊蹺?”聞頤書嘴裏含著一瓣橘子,一臉難以置信。
梁煜嗯了一聲,丟了塊巾子給他,讓他擦擦嘴邊的汁水,“他覺得應當細查。若非要說個原因,大約是因為有前科。”
聞頤書又撥開一個橘子,將橘肉塞到梁煜嘴裏,“噢,疑心病犯了。”
橘子很甜,聞頤書貪吃想多嘗幾個,被梁煜眼疾手快地阻止。
“冬日裏也就這麽個新鮮的可以嘗嘗了,你還攔著,”聞頤書不高興,擡手捏住梁煜兩頰的肉往外扯,“能不能不要管這麽寬!”
梁煜反手也捏住聞頤書的臉,盡力字正腔圓,“為你好。”
兩個人誰也不服誰,幼稚地開始比較誰忍得比較久。最後果然是聞頤書敗下陣來,率先放開。梁煜才撤開手,淡定地吩咐下人一日只準聞頤書吃三個橘子。
聞頤書瞪他,“小氣!”
又揉了揉臉,補上一句:“幼稚!”
幼稚的梁煜捏了捏聞頤書的後頸,繼續說:“這次倒是個機會,若能將之前的事情審出來,便也就方便你我了。”
聞頤書自然讚同,只是,“我沒想到金磚的事情那麽難查。這次能不能從泰匯曇嘴裏翹點什麽?而且我覺得呀,他既然敢買金磚,那其他東西說不得也有。不妨趁這個時候查一查。”
隱秘的東西有時反而有更為明確的記錄。因為它們既是邀功的證明,也是保命的證據。聞頤書覺得有必要回去再翻翻父親留下的東西。他覺得自己肯定有什麽遺漏的東西沒有發現——哪怕他已經將那些遺物翻看了千千萬萬遍了。
“不和你說了,”聞頤書從椅子上跳下來,準備回自個兒家。
剛擡腳又看向梁煜,“我覺得到了這個局面,你二哥不可能再病著了。你可有打算?”
梁煜自然是盤算過的,他道:“只要父皇一直躲著他,我便有辦法。只等提審過了泰匯曇後,就可放出消息了。”
到了這種時候,聞頤書反倒不急了,喃喃自語著:“這種時候更應該一步一個腳印才是。”
說著,不知是想到了什麽他從沈思之中醒神過來,對著梁煜揮揮手,“我走了。”
“叫馮碩跟著,”梁煜在後頭喊了一聲。
“知道了!”聞頤書應聲,叫上一旁的馮碩出了昭王府。
梁煜轉頭叫來王府總管,吩咐道:“走阿浣給的路子送信去揚州,問林海鹽務可否理清。等今年封筆之前,叫他密報入京,不得耽擱。”
薛成領命下去,不到半刻,昭王府侍衛便直奔城門出城。
十二月初五,長安城落下鵝毛大雪。昭王梁煜奉永嘉帝暗令,秘密提審漕運總督泰匯曇。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