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關燈
小
中
大
這一年的京城很是熱鬧,或者說,京城那就沒有不熱鬧的時候。從甄回一家子到了京城之後,幾乎每隔上一段時間,就能聽到些大消息。也許這也就是京城的魅力所在了。
在戶部折騰出來的拍賣會場裏,每隔上幾天就會有一場拍賣,甚至不少老一輩去世之後,準備發賣物件回老家的人,也開始很精明的吧這發賣家中物件的事兒交給了拍賣會場,這讓不少喜歡掏老宅子,收集古籍古董的人都一下子失去了很多的市場。
倒是那些敗家子們,一個個高興的不行,往日想要把家裏那些能看不能吃的東西賣出去,還怕找不到收購的人,或者是有了人買還賣不出價格,如今好了,到了這拍賣會場就不一樣了,即使他們不懂這些東西的價值,不明白這到底能值多少,可是有人競價就肯定有價值這一點他們還是懂的,反正絕對比自己胡亂賣出去的強,價格不知道高了多少,怎麽能不讓他們欣喜。
還有些紈絝,手頭緊,想要換點銀子花花,也不用瞎折騰了,直接從自己屋子裏拿個值錢的擺件,立馬就能換來足夠的銀子。只要不顯眼的,不至於讓外人一看就知道是自家的,不至於丟了自家的顏面,就是隔上三五個月,都不一定有人知道是自己賣的,這人家拍賣會場可是有賣家,買家姓名不洩露的條款的。
說起這個不洩露姓名什麽的,一開始是專門針對買家的,誰也不希望剛買了東西,一出門就讓人搶劫不是,還有中國人特有的財不露白的傳統意識,所以就有了二樓三樓專用的匿名包廂,從這一點來說,熱鳥戶部真心是有人才。而這賣家不透露姓名,那是皇帝搞出來的,誰讓皇帝時常要加上些私貨往外放呢,這樣一來倒是也算造福了不少人了。
能真正知道所有信息的人,除了戶部幾個高官能有權查閱資料之外,剩下的或許只有皇帝了,他屬於特權的特權,就是讓人知道了這拍賣會場對著皇帝透明,估計也沒有人會說些什麽。
不過在火熱的事兒也有過去的時候,像是到了六月份,這京城百姓的註意力就放到了別的事兒上,比如這即將在八月開始的鄉試。
六月份,周邊地方不少的秀才們開始慢慢的往京城匯集,三年一次,只要是有鄉試考場的地方都已經習慣了這樣的規律,不止是鄉試,等這鄉試過去,只要過一個年,那就是會試,殿試,這都是全天下的學子們的盛事,到時候來的可不僅僅是周邊的秀才了,來自全國的舉子們都會在這天下的中心匯聚,每到了這樣的時候,就是京城很多百姓們掙錢的良機。
開客棧的,開飯館的就不說了,就是沒有這些,他們的生意也不會太差,畢竟是京城,消費潛力本身就比別的地方高些,關鍵是,那些賣菜的,買各式各樣物品的,哪怕是賣泥人的,都能比往日多做三成的生意,這才是提高整個京城gdp的關鍵。那些出租房子的,幫人洗衣服的,給人做飯的,拉車的,賣文具的,就不說了,衣食住行,哪一樣不需要對吧,這人口總數上去,自然這需求量也上去了,可是連著給人專門做考籃,考試專用服裝的都能大大的掙上一筆,這真的是讓不少人有些哭笑不得的感覺了。
甄家這一次也算是借了東風了,那一處剛買了沒有半年的三進宅子就這麽租了出去,重要的是,有甄回這個財迷在,這宅子在出租的過程中,他那是發揮了十二萬分的本事,所有的屋子利用的簡直令人發指。
這三進的宅子是典型的北方格局,倒座,正屋,後罩房,在甄回的操作下,直接就變成了三個院子,最前面的倒座,被他又分割成了三個小院子,進門左邊的單間小院本身在連接進門照壁的那邊就有個圓形的拱門,這上頭裝上對開門,可不就是一個小院子了?還有進門的右邊,還有一處圓形拱門,和那個小院子門對應,也加上了門,裏頭是三間屋子,這又是一處院子,可以算是中等的院子了,雖然朝向不怎麽好,可是這地方大,二門這裏又被封住了,放上了大盆的綠色植物,怎麽看怎麽就是處不錯的住宅。在往裏,原本還有出圓形拱門,只是這一處還是被封住了,那裏頭的兩間的宅子被甄回讓人從宅子圍墻這裏重新開了一處們,也成了一個院子,如此一來,相互之間互不影響,直接就變成了三個院子,可以分被租給三個條件不一樣的考生。
中間的正院倒是沒有分割,甄回也想做點大生意不是,就這麽一個正院,正面三間四耳的正房,兩邊各三間,靠向二門處又各帶著一個耳房的廂房,整體加在一處,收拾收拾,那可就是十五間屋子,怎麽分都沒有辦法劃分規整,所以他索性直接租給了浙江會館,這浙江會館,就像是浙江駐京辦,只是這一般都是民間商戶自發組織的民間機構,專門為老鄉們提供各種幫助的,如此一來凡是進京有麻煩的時不時就會找上門,像是丟了錢,沒地方住的,像是找人的,或者是做生意的,什麽人都有,這和浙江會館裏頭雖然也有住宿的地方,可是房間畢竟有限,所以常在外頭租用些院子,好緩解一二。至於房錢誰出?浙江人有錢!特別是能當上什麽會館主事的,那一般都是浙江的大商家,他們已經不看重錢了,看中的是人脈,是名聲。這樣的人甄回自然是不會放過的,把這正院租給他們,讓他們又有面子,又能得到實惠,畢竟不是整體院子,價錢上自然比其他地方便宜不少不是,全是按照房間數量來算的。從正房邊上開上一個門,沒什麽不妥當的。絕對是大家都滿意的事兒。
至於後罩房?那自然更加是要重新開門的,要不是想要多掙錢,連開門都省了,這宅子本來就有後門,直接用後門就成是的,就這一溜的七間屋子,他居然還能在分割,後門這邊五間,專門租給最沒錢的秀才們,按照一間屋子兩張床來算,可以安置十個人呢,這是用數量來彌補質量的典範。另一邊有兩間是被一處圓形拱門隔開的地方,也不知是不是原本用作廚房的,反正甄回讓人重新大裝修了一遍,然後開了個門,堵上和五間屋子聯通的地方,把這裏又作為一個兩間屋子的獨立小院給租出去了。
你還別說,這甄回的想法真的是很不錯,很有針對性的,像是中間的給會館的就不說了,地域性太強,這會兒估計來住的人不會太多,要到過年後,會試即將開始的時候才能發揮最大的作用,到時候浙江來的考生,估計能把這十多間屋子全填滿。倒是前後這些給秀才的屋子,已經全部租出去了,兩間的小院最搶手,因為這最符合一個秀才帶著一個或者兩個書童長隨的配置。就是跟隨的人在多上一二個,這兩間屋子也是住的下的,一間屋子的那個院子,那是有潔癖,喜歡清靜的書生的最愛,哪怕是帶著書童,有些擠,可是看在清靜的份上,也不缺人要。還有三間的院子,那是講究點的書生租下的,他除了自己的屋子,下人的屋子,還留出一間當了會客室,要接待來訪的好友。只有那五間的哪一處,如今只住下了一半,這也正常,越是沒錢的秀才,來的就越晚,原因很簡單,想要減少在京城的開銷唄。
買下這宅子,甄老爺花費了一千兩,甄回改造了一下,用了一百兩,搬進去一些最最簡單實用便宜的實木家具,又花費了三百兩,也就是說這整體成本不到一千五百兩。而到了如今,算算這屋子,要是住滿人,一個月的月租金就已經很可觀了,兩間屋子的兩個小院,因為朝向的問題,價格不一樣,一處五兩,一處七兩一個月,一間屋子的小院是三兩,三間屋子的是十兩,正院直接打包給浙江會館,是一個月三十兩。那個五間的地方,一個床位是一兩,十個床位,那就是十兩,如此一來,六十五兩,再加上甄回還給他們提供了洗衣服服務,一人一百文一個月,這個可以給家中仆婦們幹,另外給分紅。還有提供飯食,可提前告知是不是需要,每一餐,一葷一素一碗白飯,一人三十文,多一個菜,多加錢,葷菜二十文,素菜十文,隨便點,就是最最沒錢的,光要白飯加湯他也能提供,五文錢保證湯多飯飽,絕對成本供應。這個可以交給自家大廚房,反正兩個宅子近,買菜什麽的可以合在一起,量大便宜,大鍋裏多一勺少一勺的事兒。要不是怕吃相太難看,影響了他家的名聲,他都準備練筆墨紙硯都提供優惠價,把這些人的所有生意都做完。咳咳咳,或許這就是他把正院包租給浙江會館而不是江蘇會館的原因了,好歹在老鄉面前遮著點,沒暴露出本性來。不管怎麽說吧,只要到時候人住滿了,按照甄回計算的,那一個月一百兩絕對有!如此一來,只要一年,那就什麽成本都回來了!
當然這樣的好事兒可能性不大畢竟這事兒三年才一回,可是你別忘了這可是從六七月,能一直持續到三月底的,也就是說能有大半年,這樣一來的話,就是其他時間沒有全滿,估計用上兩年,那成本也就全回來了。再加上住下的秀才也好,舉人也好,誰也說不準他們會不會留在京城,繼續租用房子當個京漂什麽的,他們不愁沒有租客。如此一來,當包租公其實還是很有錢途的事業。
甄回的賬算得精明不說,還幹凈利索,什麽因素都能考慮的分外的周詳,在這計劃書出爐的那一刻,就是甄老爺都有些震驚了,他可是知道的,在京城,就是直接租用一個三進的院子也不過是五十兩一個月,當初買宅子的時候,他就想過沒人住,就直接租出去的,所以行情什麽的早就打聽好了。而到了兒子手裏,這收益居然就能直接翻上一翻,這實在是太不可思議了。難道他生的不是兒子,而是財神?哎呦,罪過罪過,神仙別怪罪啊!他真的是太吃驚了。
吃驚的人不止是甄老爺,連最最沒有金錢意識的林家人也有點吃驚,林家人雖然是書香門第,對什麽權利名望之類的不怎麽看重,也從不缺錢花,可是這不代表他們不知道銀錢的好處,只是看的不重而已,但是如今看到甄回用一個只能租出去五十兩的院子,一下子變成一百兩收入的院子,他們還是很好奇的。這說明了什麽?別人或許只能看到他貪財的一面,可是林家的人,特別是曾經在家族裏主過事兒的林家三老爺和身為侯爺,又做著官的林侯爺來說,他們看到的卻是甄回機變的性子。
有這樣一個孩子,還是身邊的孩子,他們忍不住就多想了,自家孩子是個什麽樣子他們自家知道,都不是什麽生財有道的人,雖然他們這樣的人家也不需要生財有道,可是精通庶務卻還是需要的,不然以後成為一家之主,只怕是會受不住家業,要是這樣的話,他們就是去了地下,只怕也不安心,所以他們就想著是不是讓自家的孩子跟著甄回學學,不求能像是甄回這樣能點石成金一樣的本事,只要知道怎麽利用手裏的本錢往家回籠投資就成。
於是乎,難得的林洵和林海都被家裏的老爹關照,要學著甄回做一回生意,把自家交給他們的一處宅子租出去掙錢,至於他們怎麽做,怎麽處理,那就要他們自己做主了,唯一的要求是這每個月的收入要符合這宅子租出去市場的租金,要是有多的,那就是他們的私房錢,要是虧了,那就要他們自己的私房錢補貼出來。
聽了這樣的要求,這兩個孩子差點沒直接露出一張哭喪臉,他們對於這些真的是不精通啊!好在還有個能剝削的人力資源,那就是甄回。在甄回帶著他們聽了小廝們報告的各處租房子的情況,知道了各處租金的價格波動,再去參觀了甄回主持改造的院子之後,這兩個不願意多在這上頭動腦子的小子很直接就讓身邊的心腹小廝來個蕭規曹隨,跟著甄回的樣子做,把院子全改整了一下,反正都是一樣的三進的宅子,就林海手裏的多了一個跨院,好改的很,弄好了就像甄回一樣放出去,想來銀子絕對不會少。
他們覺得這事兒其實還是很省心的,不過是聽了一天的京城物價的事兒,參觀了一下地方,加在一起也就是三天的時間,至於銀錢?只要不虧本,那就成了,他們也不指望多多少銀子花。
只是這樣的情緒到一個月之後,他們手裏突然多了五十兩銀子的時候,那情況就變了,楞是誰,特別是小孩子,突然多出將近半年月例錢的銀子,也會有點傻眼。當然他們都是好孩子,有了銀子,也不會財迷的立馬藏起來,在多了這些銀子之後,第一個反應就是去買了好些的禮物給父母兄弟什麽的。一開始真的只是覺得意外之財,花出去痛快什麽的,可是當用屬於自己的,或者說是自己親自掙來的銀子送禮物的時候,這感覺就很不一樣了,那個成就感充滿了他們的心田,也就是在那一刻,難得的,這兩個往日對銀子不怎麽在意的人,第一次知道了親手掙錢的樂趣,對著這兩處他們手裏改建,租出去的宅子關心了起來,等到了第二個月,這銀子再一次到手裏之後,他們立馬做了一件事兒,就是把以前自己的私房全拿出來,然後湊在一次開始準備讓甄回帶著他們去買宅子,他們這是認準了當包租公這個偉大的,掙錢的事業了,想把自己這包租公的工作做大做強。
想要買宅子,自然就要接觸到中人,再然後自然是開始了解這京城房屋的價格,地理位置的區別,各處建築好壞的價格區分,也就是說在這買房子一個過程中,其實這兩個孩子已經上了一堂生動的市場物價的課程。連帶著磚瓦,木料,建築年份的講究也一樣被告知了一遍,即使是被動的聽著,也把他們從後宅那種不問世事的情況下拉了出來。
而在看房子的過程中,一路上各處的物價,各處民生百態自然也入了他們的耳朵裏,更有這雇傭洗衣仆婦之類的雇工的價格也知道了一個大概。這一切的一切,都像是打開了一扇門,讓他們看到了不一樣的世界。不是家中的清貴雅致,不是別家的富貴榮華,也不是郊外的漫漫山野,阡陌縱橫,而是這京城小市民的尋常生活。
等到他們一人置辦了一處小宅子,開始往外頭出租,成為他們的第一份屬於自己的產業出息之後,這兩個孩子在不知不覺中開始成熟了,有了大孩子的樣子,這讓兩人的父親深感欣慰。
而這兩位老爺感覺欣慰之後第一件事兒就是開始教導自家的孩子一些家務上的事兒,比如田莊,鋪子的情況,每年的出息,怎麽運作的,怎麽管理這些管事,而不至於被人哄騙。這也讓他們頭一次知道,即使在他們這樣的清貴書香的人家,這些往日認為是俗物的事兒其實也一樣很多,甚至想的多一些,他們能這樣清清靜靜的讀書,能不用操心生計,說白了就是因為自家這些產業不斷的在給自家輸血的緣故,真是不能忽視這些產業的作用呢。
他們能這麽快的有這份覺悟,當然也有甄回的作用,他在帶著這兩個走動的時候,心下也早就琢磨出了這兩個人老爹的用意,自然很是配合,乖乖的開始講一些故事,什麽誰誰誰家,出了一個書呆子,不事生產,只知道讀書,結果家中田地給賣了一個幹凈,最後居然靠著老娘織布,媳婦給人洗衣服過活,而他自己居然什麽都不做,還只知道讀書,時不時還要用這些老母妻兒的辛苦銀子去參加什麽文會,最終連祖宅都沒有能保住。老母病死,媳婦回了娘家,他自己也流落街頭,最終只能在寺廟棲身。或者是誰誰誰,不通事務,田產家業都被人騙走,哭訴無門不說,還自盡了,等等,反正全是這些,這樣的故事給了這兩個孩子很大的觸動,最起碼他們自此之後,那是絕對不會覺得,這世道簡單的,光靠讀書好就能無憂無慮了。
另外這甄回還很是壞心的引著這兩個孩子去看了一場拍賣,看著好些心動的好東西,手裏沒錢買下來,這對於這兩個孩子來說,實在是太讓人揪心了,越發覺得,這甄回講的實在是沒錯,銀子不是萬能的,可是沒有了銀子那是萬萬不能的。所以為了能買到喜歡的東西,為了能無憂無慮的過自己想要的生活,好好的經營家中產業,多掙錢還是很有必要的。
而在這個時候,賈敬也終於迎來了他的第一場鄉試。這一次的鄉試,緊張的不僅僅是參加考試的賈敬和賈代儒,整個賈家其實都很有些看重,不為別的,就為了賈家族中那麽多在學堂讀書的孩子們,還有賈代化在祠堂宣布的那些高額的獎勵,也讓這些賈家族人也不得不把這科舉作為自家孩子出頭的一個途徑,和自家翻身的最佳方案。
倒是賈赦和賈政,被知道林侯爺把兒子放出來開始接觸庶務的賈代善也送到了甄回這邊,成為了甄回的另外兩個學生。還指明告訴甄回,要甄回幫著這兩個家夥爭取第一桶金,甚至這老家夥吝嗇到連最基本的本錢都沒有給多少,真是太欺負人了,難道讓甄回帶著他們做小販?
再說了,這個先生當的真的很是吃虧啊!甄回仰頭望天。沒有束修,沒有好處,還要接受官階比他爹大的壓力,無形的威脅!這都什麽跟什麽嗎!帶著幾個比自己還大,卻什麽都不懂的大孩子,這是那自己當免費幼教嗎?幫著他們每人五十兩的本錢掙錢,這是拿自己當沈萬三嗎?太看得起自己了吧!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在戶部折騰出來的拍賣會場裏,每隔上幾天就會有一場拍賣,甚至不少老一輩去世之後,準備發賣物件回老家的人,也開始很精明的吧這發賣家中物件的事兒交給了拍賣會場,這讓不少喜歡掏老宅子,收集古籍古董的人都一下子失去了很多的市場。
倒是那些敗家子們,一個個高興的不行,往日想要把家裏那些能看不能吃的東西賣出去,還怕找不到收購的人,或者是有了人買還賣不出價格,如今好了,到了這拍賣會場就不一樣了,即使他們不懂這些東西的價值,不明白這到底能值多少,可是有人競價就肯定有價值這一點他們還是懂的,反正絕對比自己胡亂賣出去的強,價格不知道高了多少,怎麽能不讓他們欣喜。
還有些紈絝,手頭緊,想要換點銀子花花,也不用瞎折騰了,直接從自己屋子裏拿個值錢的擺件,立馬就能換來足夠的銀子。只要不顯眼的,不至於讓外人一看就知道是自家的,不至於丟了自家的顏面,就是隔上三五個月,都不一定有人知道是自己賣的,這人家拍賣會場可是有賣家,買家姓名不洩露的條款的。
說起這個不洩露姓名什麽的,一開始是專門針對買家的,誰也不希望剛買了東西,一出門就讓人搶劫不是,還有中國人特有的財不露白的傳統意識,所以就有了二樓三樓專用的匿名包廂,從這一點來說,熱鳥戶部真心是有人才。而這賣家不透露姓名,那是皇帝搞出來的,誰讓皇帝時常要加上些私貨往外放呢,這樣一來倒是也算造福了不少人了。
能真正知道所有信息的人,除了戶部幾個高官能有權查閱資料之外,剩下的或許只有皇帝了,他屬於特權的特權,就是讓人知道了這拍賣會場對著皇帝透明,估計也沒有人會說些什麽。
不過在火熱的事兒也有過去的時候,像是到了六月份,這京城百姓的註意力就放到了別的事兒上,比如這即將在八月開始的鄉試。
六月份,周邊地方不少的秀才們開始慢慢的往京城匯集,三年一次,只要是有鄉試考場的地方都已經習慣了這樣的規律,不止是鄉試,等這鄉試過去,只要過一個年,那就是會試,殿試,這都是全天下的學子們的盛事,到時候來的可不僅僅是周邊的秀才了,來自全國的舉子們都會在這天下的中心匯聚,每到了這樣的時候,就是京城很多百姓們掙錢的良機。
開客棧的,開飯館的就不說了,就是沒有這些,他們的生意也不會太差,畢竟是京城,消費潛力本身就比別的地方高些,關鍵是,那些賣菜的,買各式各樣物品的,哪怕是賣泥人的,都能比往日多做三成的生意,這才是提高整個京城gdp的關鍵。那些出租房子的,幫人洗衣服的,給人做飯的,拉車的,賣文具的,就不說了,衣食住行,哪一樣不需要對吧,這人口總數上去,自然這需求量也上去了,可是連著給人專門做考籃,考試專用服裝的都能大大的掙上一筆,這真的是讓不少人有些哭笑不得的感覺了。
甄家這一次也算是借了東風了,那一處剛買了沒有半年的三進宅子就這麽租了出去,重要的是,有甄回這個財迷在,這宅子在出租的過程中,他那是發揮了十二萬分的本事,所有的屋子利用的簡直令人發指。
這三進的宅子是典型的北方格局,倒座,正屋,後罩房,在甄回的操作下,直接就變成了三個院子,最前面的倒座,被他又分割成了三個小院子,進門左邊的單間小院本身在連接進門照壁的那邊就有個圓形的拱門,這上頭裝上對開門,可不就是一個小院子了?還有進門的右邊,還有一處圓形拱門,和那個小院子門對應,也加上了門,裏頭是三間屋子,這又是一處院子,可以算是中等的院子了,雖然朝向不怎麽好,可是這地方大,二門這裏又被封住了,放上了大盆的綠色植物,怎麽看怎麽就是處不錯的住宅。在往裏,原本還有出圓形拱門,只是這一處還是被封住了,那裏頭的兩間的宅子被甄回讓人從宅子圍墻這裏重新開了一處們,也成了一個院子,如此一來,相互之間互不影響,直接就變成了三個院子,可以分被租給三個條件不一樣的考生。
中間的正院倒是沒有分割,甄回也想做點大生意不是,就這麽一個正院,正面三間四耳的正房,兩邊各三間,靠向二門處又各帶著一個耳房的廂房,整體加在一處,收拾收拾,那可就是十五間屋子,怎麽分都沒有辦法劃分規整,所以他索性直接租給了浙江會館,這浙江會館,就像是浙江駐京辦,只是這一般都是民間商戶自發組織的民間機構,專門為老鄉們提供各種幫助的,如此一來凡是進京有麻煩的時不時就會找上門,像是丟了錢,沒地方住的,像是找人的,或者是做生意的,什麽人都有,這和浙江會館裏頭雖然也有住宿的地方,可是房間畢竟有限,所以常在外頭租用些院子,好緩解一二。至於房錢誰出?浙江人有錢!特別是能當上什麽會館主事的,那一般都是浙江的大商家,他們已經不看重錢了,看中的是人脈,是名聲。這樣的人甄回自然是不會放過的,把這正院租給他們,讓他們又有面子,又能得到實惠,畢竟不是整體院子,價錢上自然比其他地方便宜不少不是,全是按照房間數量來算的。從正房邊上開上一個門,沒什麽不妥當的。絕對是大家都滿意的事兒。
至於後罩房?那自然更加是要重新開門的,要不是想要多掙錢,連開門都省了,這宅子本來就有後門,直接用後門就成是的,就這一溜的七間屋子,他居然還能在分割,後門這邊五間,專門租給最沒錢的秀才們,按照一間屋子兩張床來算,可以安置十個人呢,這是用數量來彌補質量的典範。另一邊有兩間是被一處圓形拱門隔開的地方,也不知是不是原本用作廚房的,反正甄回讓人重新大裝修了一遍,然後開了個門,堵上和五間屋子聯通的地方,把這裏又作為一個兩間屋子的獨立小院給租出去了。
你還別說,這甄回的想法真的是很不錯,很有針對性的,像是中間的給會館的就不說了,地域性太強,這會兒估計來住的人不會太多,要到過年後,會試即將開始的時候才能發揮最大的作用,到時候浙江來的考生,估計能把這十多間屋子全填滿。倒是前後這些給秀才的屋子,已經全部租出去了,兩間的小院最搶手,因為這最符合一個秀才帶著一個或者兩個書童長隨的配置。就是跟隨的人在多上一二個,這兩間屋子也是住的下的,一間屋子的那個院子,那是有潔癖,喜歡清靜的書生的最愛,哪怕是帶著書童,有些擠,可是看在清靜的份上,也不缺人要。還有三間的院子,那是講究點的書生租下的,他除了自己的屋子,下人的屋子,還留出一間當了會客室,要接待來訪的好友。只有那五間的哪一處,如今只住下了一半,這也正常,越是沒錢的秀才,來的就越晚,原因很簡單,想要減少在京城的開銷唄。
買下這宅子,甄老爺花費了一千兩,甄回改造了一下,用了一百兩,搬進去一些最最簡單實用便宜的實木家具,又花費了三百兩,也就是說這整體成本不到一千五百兩。而到了如今,算算這屋子,要是住滿人,一個月的月租金就已經很可觀了,兩間屋子的兩個小院,因為朝向的問題,價格不一樣,一處五兩,一處七兩一個月,一間屋子的小院是三兩,三間屋子的是十兩,正院直接打包給浙江會館,是一個月三十兩。那個五間的地方,一個床位是一兩,十個床位,那就是十兩,如此一來,六十五兩,再加上甄回還給他們提供了洗衣服服務,一人一百文一個月,這個可以給家中仆婦們幹,另外給分紅。還有提供飯食,可提前告知是不是需要,每一餐,一葷一素一碗白飯,一人三十文,多一個菜,多加錢,葷菜二十文,素菜十文,隨便點,就是最最沒錢的,光要白飯加湯他也能提供,五文錢保證湯多飯飽,絕對成本供應。這個可以交給自家大廚房,反正兩個宅子近,買菜什麽的可以合在一起,量大便宜,大鍋裏多一勺少一勺的事兒。要不是怕吃相太難看,影響了他家的名聲,他都準備練筆墨紙硯都提供優惠價,把這些人的所有生意都做完。咳咳咳,或許這就是他把正院包租給浙江會館而不是江蘇會館的原因了,好歹在老鄉面前遮著點,沒暴露出本性來。不管怎麽說吧,只要到時候人住滿了,按照甄回計算的,那一個月一百兩絕對有!如此一來,只要一年,那就什麽成本都回來了!
當然這樣的好事兒可能性不大畢竟這事兒三年才一回,可是你別忘了這可是從六七月,能一直持續到三月底的,也就是說能有大半年,這樣一來的話,就是其他時間沒有全滿,估計用上兩年,那成本也就全回來了。再加上住下的秀才也好,舉人也好,誰也說不準他們會不會留在京城,繼續租用房子當個京漂什麽的,他們不愁沒有租客。如此一來,當包租公其實還是很有錢途的事業。
甄回的賬算得精明不說,還幹凈利索,什麽因素都能考慮的分外的周詳,在這計劃書出爐的那一刻,就是甄老爺都有些震驚了,他可是知道的,在京城,就是直接租用一個三進的院子也不過是五十兩一個月,當初買宅子的時候,他就想過沒人住,就直接租出去的,所以行情什麽的早就打聽好了。而到了兒子手裏,這收益居然就能直接翻上一翻,這實在是太不可思議了。難道他生的不是兒子,而是財神?哎呦,罪過罪過,神仙別怪罪啊!他真的是太吃驚了。
吃驚的人不止是甄老爺,連最最沒有金錢意識的林家人也有點吃驚,林家人雖然是書香門第,對什麽權利名望之類的不怎麽看重,也從不缺錢花,可是這不代表他們不知道銀錢的好處,只是看的不重而已,但是如今看到甄回用一個只能租出去五十兩的院子,一下子變成一百兩收入的院子,他們還是很好奇的。這說明了什麽?別人或許只能看到他貪財的一面,可是林家的人,特別是曾經在家族裏主過事兒的林家三老爺和身為侯爺,又做著官的林侯爺來說,他們看到的卻是甄回機變的性子。
有這樣一個孩子,還是身邊的孩子,他們忍不住就多想了,自家孩子是個什麽樣子他們自家知道,都不是什麽生財有道的人,雖然他們這樣的人家也不需要生財有道,可是精通庶務卻還是需要的,不然以後成為一家之主,只怕是會受不住家業,要是這樣的話,他們就是去了地下,只怕也不安心,所以他們就想著是不是讓自家的孩子跟著甄回學學,不求能像是甄回這樣能點石成金一樣的本事,只要知道怎麽利用手裏的本錢往家回籠投資就成。
於是乎,難得的林洵和林海都被家裏的老爹關照,要學著甄回做一回生意,把自家交給他們的一處宅子租出去掙錢,至於他們怎麽做,怎麽處理,那就要他們自己做主了,唯一的要求是這每個月的收入要符合這宅子租出去市場的租金,要是有多的,那就是他們的私房錢,要是虧了,那就要他們自己的私房錢補貼出來。
聽了這樣的要求,這兩個孩子差點沒直接露出一張哭喪臉,他們對於這些真的是不精通啊!好在還有個能剝削的人力資源,那就是甄回。在甄回帶著他們聽了小廝們報告的各處租房子的情況,知道了各處租金的價格波動,再去參觀了甄回主持改造的院子之後,這兩個不願意多在這上頭動腦子的小子很直接就讓身邊的心腹小廝來個蕭規曹隨,跟著甄回的樣子做,把院子全改整了一下,反正都是一樣的三進的宅子,就林海手裏的多了一個跨院,好改的很,弄好了就像甄回一樣放出去,想來銀子絕對不會少。
他們覺得這事兒其實還是很省心的,不過是聽了一天的京城物價的事兒,參觀了一下地方,加在一起也就是三天的時間,至於銀錢?只要不虧本,那就成了,他們也不指望多多少銀子花。
只是這樣的情緒到一個月之後,他們手裏突然多了五十兩銀子的時候,那情況就變了,楞是誰,特別是小孩子,突然多出將近半年月例錢的銀子,也會有點傻眼。當然他們都是好孩子,有了銀子,也不會財迷的立馬藏起來,在多了這些銀子之後,第一個反應就是去買了好些的禮物給父母兄弟什麽的。一開始真的只是覺得意外之財,花出去痛快什麽的,可是當用屬於自己的,或者說是自己親自掙來的銀子送禮物的時候,這感覺就很不一樣了,那個成就感充滿了他們的心田,也就是在那一刻,難得的,這兩個往日對銀子不怎麽在意的人,第一次知道了親手掙錢的樂趣,對著這兩處他們手裏改建,租出去的宅子關心了起來,等到了第二個月,這銀子再一次到手裏之後,他們立馬做了一件事兒,就是把以前自己的私房全拿出來,然後湊在一次開始準備讓甄回帶著他們去買宅子,他們這是認準了當包租公這個偉大的,掙錢的事業了,想把自己這包租公的工作做大做強。
想要買宅子,自然就要接觸到中人,再然後自然是開始了解這京城房屋的價格,地理位置的區別,各處建築好壞的價格區分,也就是說在這買房子一個過程中,其實這兩個孩子已經上了一堂生動的市場物價的課程。連帶著磚瓦,木料,建築年份的講究也一樣被告知了一遍,即使是被動的聽著,也把他們從後宅那種不問世事的情況下拉了出來。
而在看房子的過程中,一路上各處的物價,各處民生百態自然也入了他們的耳朵裏,更有這雇傭洗衣仆婦之類的雇工的價格也知道了一個大概。這一切的一切,都像是打開了一扇門,讓他們看到了不一樣的世界。不是家中的清貴雅致,不是別家的富貴榮華,也不是郊外的漫漫山野,阡陌縱橫,而是這京城小市民的尋常生活。
等到他們一人置辦了一處小宅子,開始往外頭出租,成為他們的第一份屬於自己的產業出息之後,這兩個孩子在不知不覺中開始成熟了,有了大孩子的樣子,這讓兩人的父親深感欣慰。
而這兩位老爺感覺欣慰之後第一件事兒就是開始教導自家的孩子一些家務上的事兒,比如田莊,鋪子的情況,每年的出息,怎麽運作的,怎麽管理這些管事,而不至於被人哄騙。這也讓他們頭一次知道,即使在他們這樣的清貴書香的人家,這些往日認為是俗物的事兒其實也一樣很多,甚至想的多一些,他們能這樣清清靜靜的讀書,能不用操心生計,說白了就是因為自家這些產業不斷的在給自家輸血的緣故,真是不能忽視這些產業的作用呢。
他們能這麽快的有這份覺悟,當然也有甄回的作用,他在帶著這兩個走動的時候,心下也早就琢磨出了這兩個人老爹的用意,自然很是配合,乖乖的開始講一些故事,什麽誰誰誰家,出了一個書呆子,不事生產,只知道讀書,結果家中田地給賣了一個幹凈,最後居然靠著老娘織布,媳婦給人洗衣服過活,而他自己居然什麽都不做,還只知道讀書,時不時還要用這些老母妻兒的辛苦銀子去參加什麽文會,最終連祖宅都沒有能保住。老母病死,媳婦回了娘家,他自己也流落街頭,最終只能在寺廟棲身。或者是誰誰誰,不通事務,田產家業都被人騙走,哭訴無門不說,還自盡了,等等,反正全是這些,這樣的故事給了這兩個孩子很大的觸動,最起碼他們自此之後,那是絕對不會覺得,這世道簡單的,光靠讀書好就能無憂無慮了。
另外這甄回還很是壞心的引著這兩個孩子去看了一場拍賣,看著好些心動的好東西,手裏沒錢買下來,這對於這兩個孩子來說,實在是太讓人揪心了,越發覺得,這甄回講的實在是沒錯,銀子不是萬能的,可是沒有了銀子那是萬萬不能的。所以為了能買到喜歡的東西,為了能無憂無慮的過自己想要的生活,好好的經營家中產業,多掙錢還是很有必要的。
而在這個時候,賈敬也終於迎來了他的第一場鄉試。這一次的鄉試,緊張的不僅僅是參加考試的賈敬和賈代儒,整個賈家其實都很有些看重,不為別的,就為了賈家族中那麽多在學堂讀書的孩子們,還有賈代化在祠堂宣布的那些高額的獎勵,也讓這些賈家族人也不得不把這科舉作為自家孩子出頭的一個途徑,和自家翻身的最佳方案。
倒是賈赦和賈政,被知道林侯爺把兒子放出來開始接觸庶務的賈代善也送到了甄回這邊,成為了甄回的另外兩個學生。還指明告訴甄回,要甄回幫著這兩個家夥爭取第一桶金,甚至這老家夥吝嗇到連最基本的本錢都沒有給多少,真是太欺負人了,難道讓甄回帶著他們做小販?
再說了,這個先生當的真的很是吃虧啊!甄回仰頭望天。沒有束修,沒有好處,還要接受官階比他爹大的壓力,無形的威脅!這都什麽跟什麽嗎!帶著幾個比自己還大,卻什麽都不懂的大孩子,這是那自己當免費幼教嗎?幫著他們每人五十兩的本錢掙錢,這是拿自己當沈萬三嗎?太看得起自己了吧!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