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5章 鄭秀開口
關燈
小
中
大
“申適先住口!”弘覆帝忍無可忍阻止了申適繼續狡辯。
朝廷選士,至少在他執政時期極其重視科舉這一途徑,但無奈的是他執政也才十餘年,這期間還有兩屆科舉都因國喪未能舉行,而先帝時的科舉試難免有舞蔽的情況存在,選士有失公允,他也難以斟選究竟哪些人具備真才實學。
就更不說通過科舉入仕的士人,保不定也會受到官場腐敗的熏染,逐漸背離聖賢之言,一心只圖功名錢權,就像這個申適!
虧他還曾經考慮過擢升申適入閣拜相,哪能想到這人竟然罪大惡極!
要沒有這些亂臣罪子蠱惑唆使,他的子孫何至於兩眼只有權位而完全沒有君國社稷,甚至血緣親情!
遷怒實為人之常情,哪怕是九五之尊也在所難免。
弘覆帝的態度也著實是讓申適心頭大震,他自己都能看見從自己額頭上滴落的冷汗來。
“皇上,臣認為人犯薛化的供述並非全然可信。”蘭庭卻道。
申適沒忍住自己難以置信的猛一擡頭,震驚的神色更是落在了弘覆帝及四閣臣的眼裏,他們都忍不住挑了挑眉——這個申適,究竟還在僥幸什麽?
“皇上及諸閣老,既然相信家岳丈並非如申尚書質疑那般,先被倭寇所擄困禁海外數載好容易才重返故國,卻立時與太子殿下及臣共謀陷害臨淄王,那麽也應當相信家岳丈的供述,家岳丈在東瀛夷島打探得知,為申、徐、桑三家保駕護航者並非薛化而是靖海侯溫驍,今日薛化突然因為脫逃而被逮獲,經他招供是江寬方為臨淄王幫兇,著實太過巧合,故臣以為,人犯薛化真正目的乃是替靖海侯摘清罪行。”
“趙蘭庭你簡直就是顛倒是非,誣陷本王也就罷了,你竟然連鎮守福建之將領也不放過,你還敢說你沒有裏通蠻夷?”臨淄王早已從地上站了起來,用玉圭指著蘭庭便是破口大罵。
“那麽臨淄王是承認了江寬及申、徐、桑三族有罪?”蘭庭給了臨淄王一個正眼。
“你,你這是狡辯!”
“臣並不
讚成江寬為主謀,質疑乃是薛化罪供,總不能連薛化都是臣籠絡買通吧?臨淄王早前在薛化指控申尚書及江統領時不置一詞,而今卻忽然質疑臣狡辯,恕臣不明,臨淄王究竟認為薛化是為誰指使?”
臨淄王啞口無言。
而當這時,鄭秀終於出聲了。
“皇上,臣懇請表建。”
弘覆帝此時的心情越發覆雜了。
今日是太子一再建議,他才召令鄭秀、秦王到場,但他根本不認為連鄭秀也與這件案子相幹,但深思熟慮後還是答應了太子的提諫,畢竟,這個國家將來是要交給太子的,如果太子對鄭秀不能打消疑慮,他現在能保鄭秀一時,日後呢?弘覆帝比誰都清楚,他的身體已經有如即將耗盡的蠟燭,留給他的,也無非只有那短短一截的光陰。
撒手人寰後,他又能護得了誰?
“林英,你講。”弘覆帝到底還是允諫。
“臣以為,無論是人犯薛化還是人證顧舉人之說皆不存謊詐,不過是所處境遇有所區別而已,薛化乃申尚書門生,在福州申門中寄居已久,可謂衣食住行全靠申尚書給予,故而申尚書對薛化的信任是理所當然,然而顧舉人卻大不一樣了。”鄭秀看向顧濟滄,似乎漫不經心一笑:“我若沒記錯,顧舉人起初似乎還特意闡明了自己也拿不準回國時究竟被誰逮拿吧?”
“確然如是。”
“那鄭某再問顧舉人,你在東瀛時打聽的諸多內情,是否皆為倭人之說呢?”
“這也確然。”
鄭秀頷首,轉身面對蘭庭:“所以趙都禦,我以為這是東條大名的詭計。有意讓顧舉人察知所謂的隱情,當然,是真假摻半,否則也難以讓人信以為真,緊跟著又故意縱容顧舉人從東瀛逃脫回國,同時又再將顧舉人已經回國之事告之江寬,以便江寬及時將顧舉人逮獲,這樣一來,臨淄王若勝,對於東條大名而言當然有益,萬一臨淄王事敗,溫驍亦能被當作臨淄王黨一並鏟除,福建若無靖海侯鎮守,倭寇豈不更加放心膽大劫掠東南沿海?所以臣的看法是,顧舉人雖然不曾偽供,不過卻被
東條大名所利用。”
顧濟滄蹙著眉,他當然並不認同鄭秀的看法,可一時之間也難以作出有力的反駁。
蘭庭當然是不願岳丈大人孤軍作戰的,立即便道:“這麽說來,據魏國公所見,這起事件竟然完全是東瀛大名勢力的陰謀?”
“正是如此,畢竟我國越是動/亂,於那些倭寇而言便越是有益,這些年來溫侯鎮守福建,雖然沒有徹底蕩滅倭寇,但的確擊潰過數十回倭寇襲擊,保得沿海居民免受更多劫難,溫侯若被治罪……臣只恐福建會民心離亂,豈不給予倭寇更多可乘之機?”
鄭秀的確對弘覆帝知之甚深。
他明白弘覆帝最關註的事,還確然是社稷民生,對於倭寇這麽一個時時侵擾君國,又偏偏不能根除的毒瘤著實傷透了腦筋,多虧得靖海侯鎮守海防,才使燒殺劫掠之事有所緩解,一方安定是最重要的事,尤其是鎮守邊防的武將,可不是能夠說換就換的。
只要提出一種合理性,弘覆帝必然便會偏向更安全的權衡,因為倘若貿然將溫驍處罪,萬一造成東南沿海失控,這必然成為弘覆帝執政期間最大的敗筆,君王,有幾個能不重視丹書史冊上怎麽定論他的功過,甚至越是如弘覆帝一樣以仁德自律的人,就越是重視後人對他的評價。
只可惜,今日鄭秀的對手是蘭庭。
“魏國公是篤定,不管靖海侯有罪無罪,臨淄郡王、成國公及申尚書等等,都必然有罪了?”
鄭秀眸子裏,笑意早就斂褪了,他就這麽看著蘭庭,眨眼之間便有回應。
“是。所以臨淄王欲行伏殺之前,才會有倭寇故意洩露顧舉人身在何處,因為在東條大名看來,非我族內其心必誅,臨淄王即便有一日克承大統,不再需要他的援助便很有可能斷絕交往,甚至反目為仇。所以不如借機鏟除靖海侯,這才是對倭寇更大的實惠。但不管什麽樣的情況,臨淄王及其眾多黨徒都必定是罪責難逃。”
鄭秀話音剛落,蘭庭便目睹臨淄王像是被金磚地面硌了腳般,幾乎沒有原地躥起半尺,所有的怒火都轉移到了魏國公的身上。
------------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朝廷選士,至少在他執政時期極其重視科舉這一途徑,但無奈的是他執政也才十餘年,這期間還有兩屆科舉都因國喪未能舉行,而先帝時的科舉試難免有舞蔽的情況存在,選士有失公允,他也難以斟選究竟哪些人具備真才實學。
就更不說通過科舉入仕的士人,保不定也會受到官場腐敗的熏染,逐漸背離聖賢之言,一心只圖功名錢權,就像這個申適!
虧他還曾經考慮過擢升申適入閣拜相,哪能想到這人竟然罪大惡極!
要沒有這些亂臣罪子蠱惑唆使,他的子孫何至於兩眼只有權位而完全沒有君國社稷,甚至血緣親情!
遷怒實為人之常情,哪怕是九五之尊也在所難免。
弘覆帝的態度也著實是讓申適心頭大震,他自己都能看見從自己額頭上滴落的冷汗來。
“皇上,臣認為人犯薛化的供述並非全然可信。”蘭庭卻道。
申適沒忍住自己難以置信的猛一擡頭,震驚的神色更是落在了弘覆帝及四閣臣的眼裏,他們都忍不住挑了挑眉——這個申適,究竟還在僥幸什麽?
“皇上及諸閣老,既然相信家岳丈並非如申尚書質疑那般,先被倭寇所擄困禁海外數載好容易才重返故國,卻立時與太子殿下及臣共謀陷害臨淄王,那麽也應當相信家岳丈的供述,家岳丈在東瀛夷島打探得知,為申、徐、桑三家保駕護航者並非薛化而是靖海侯溫驍,今日薛化突然因為脫逃而被逮獲,經他招供是江寬方為臨淄王幫兇,著實太過巧合,故臣以為,人犯薛化真正目的乃是替靖海侯摘清罪行。”
“趙蘭庭你簡直就是顛倒是非,誣陷本王也就罷了,你竟然連鎮守福建之將領也不放過,你還敢說你沒有裏通蠻夷?”臨淄王早已從地上站了起來,用玉圭指著蘭庭便是破口大罵。
“那麽臨淄王是承認了江寬及申、徐、桑三族有罪?”蘭庭給了臨淄王一個正眼。
“你,你這是狡辯!”
“臣並不
讚成江寬為主謀,質疑乃是薛化罪供,總不能連薛化都是臣籠絡買通吧?臨淄王早前在薛化指控申尚書及江統領時不置一詞,而今卻忽然質疑臣狡辯,恕臣不明,臨淄王究竟認為薛化是為誰指使?”
臨淄王啞口無言。
而當這時,鄭秀終於出聲了。
“皇上,臣懇請表建。”
弘覆帝此時的心情越發覆雜了。
今日是太子一再建議,他才召令鄭秀、秦王到場,但他根本不認為連鄭秀也與這件案子相幹,但深思熟慮後還是答應了太子的提諫,畢竟,這個國家將來是要交給太子的,如果太子對鄭秀不能打消疑慮,他現在能保鄭秀一時,日後呢?弘覆帝比誰都清楚,他的身體已經有如即將耗盡的蠟燭,留給他的,也無非只有那短短一截的光陰。
撒手人寰後,他又能護得了誰?
“林英,你講。”弘覆帝到底還是允諫。
“臣以為,無論是人犯薛化還是人證顧舉人之說皆不存謊詐,不過是所處境遇有所區別而已,薛化乃申尚書門生,在福州申門中寄居已久,可謂衣食住行全靠申尚書給予,故而申尚書對薛化的信任是理所當然,然而顧舉人卻大不一樣了。”鄭秀看向顧濟滄,似乎漫不經心一笑:“我若沒記錯,顧舉人起初似乎還特意闡明了自己也拿不準回國時究竟被誰逮拿吧?”
“確然如是。”
“那鄭某再問顧舉人,你在東瀛時打聽的諸多內情,是否皆為倭人之說呢?”
“這也確然。”
鄭秀頷首,轉身面對蘭庭:“所以趙都禦,我以為這是東條大名的詭計。有意讓顧舉人察知所謂的隱情,當然,是真假摻半,否則也難以讓人信以為真,緊跟著又故意縱容顧舉人從東瀛逃脫回國,同時又再將顧舉人已經回國之事告之江寬,以便江寬及時將顧舉人逮獲,這樣一來,臨淄王若勝,對於東條大名而言當然有益,萬一臨淄王事敗,溫驍亦能被當作臨淄王黨一並鏟除,福建若無靖海侯鎮守,倭寇豈不更加放心膽大劫掠東南沿海?所以臣的看法是,顧舉人雖然不曾偽供,不過卻被
東條大名所利用。”
顧濟滄蹙著眉,他當然並不認同鄭秀的看法,可一時之間也難以作出有力的反駁。
蘭庭當然是不願岳丈大人孤軍作戰的,立即便道:“這麽說來,據魏國公所見,這起事件竟然完全是東瀛大名勢力的陰謀?”
“正是如此,畢竟我國越是動/亂,於那些倭寇而言便越是有益,這些年來溫侯鎮守福建,雖然沒有徹底蕩滅倭寇,但的確擊潰過數十回倭寇襲擊,保得沿海居民免受更多劫難,溫侯若被治罪……臣只恐福建會民心離亂,豈不給予倭寇更多可乘之機?”
鄭秀的確對弘覆帝知之甚深。
他明白弘覆帝最關註的事,還確然是社稷民生,對於倭寇這麽一個時時侵擾君國,又偏偏不能根除的毒瘤著實傷透了腦筋,多虧得靖海侯鎮守海防,才使燒殺劫掠之事有所緩解,一方安定是最重要的事,尤其是鎮守邊防的武將,可不是能夠說換就換的。
只要提出一種合理性,弘覆帝必然便會偏向更安全的權衡,因為倘若貿然將溫驍處罪,萬一造成東南沿海失控,這必然成為弘覆帝執政期間最大的敗筆,君王,有幾個能不重視丹書史冊上怎麽定論他的功過,甚至越是如弘覆帝一樣以仁德自律的人,就越是重視後人對他的評價。
只可惜,今日鄭秀的對手是蘭庭。
“魏國公是篤定,不管靖海侯有罪無罪,臨淄郡王、成國公及申尚書等等,都必然有罪了?”
鄭秀眸子裏,笑意早就斂褪了,他就這麽看著蘭庭,眨眼之間便有回應。
“是。所以臨淄王欲行伏殺之前,才會有倭寇故意洩露顧舉人身在何處,因為在東條大名看來,非我族內其心必誅,臨淄王即便有一日克承大統,不再需要他的援助便很有可能斷絕交往,甚至反目為仇。所以不如借機鏟除靖海侯,這才是對倭寇更大的實惠。但不管什麽樣的情況,臨淄王及其眾多黨徒都必定是罪責難逃。”
鄭秀話音剛落,蘭庭便目睹臨淄王像是被金磚地面硌了腳般,幾乎沒有原地躥起半尺,所有的怒火都轉移到了魏國公的身上。
------------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