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六十四章 南北戰爭
關燈
小
中
大
劉、曹兩家暗底裏的動作,被孫策知道之後,孫策大恨,自己怎麽就沒想到這一點呢。不過這會再派死士潛入徐、豫兩州搞破壞,時間也來不及了。整個劉備的領地裏,已經是風聲鶴唳了。
臨甾城,劉備也在冷笑:“孟德以為憑此手段,便可以阻我南下之意乎?”於是召集幕府諸人,共商大事。
夏四月,劉備下令,組建南征行營,征調各路大將,準備親征。一時之間,北方大地之上,民眾踴躍從軍,又獻各種物資,支持大將軍南征,收覆漢家河山。
兵馬齊動,旌旗飄揚。煙塵四起,鼓角爭鳴。戰爭,又要開始了。這一次,劉備並沒有先打誰後打誰的準備。哪一路都是主攻。他準備要以泰山壓頂之勢,橫掃南方。
對付曹操,他動用了呂布、趙雲、張繡三路大將,以荀攸為謀主,盧敏、簡雍、孫乾、法正、諸葛亮等隨軍參讚軍機。鐘繇等人負責後勤供應。
對付江東,他親自下場,調集了關羽、張飛、黃忠三路大將,以賈詡為謀主,徐庶、龐統、糜蘭、陸議等隨軍參讚軍機。
家中荀彧留守,嚴顏、太史慈、陳到、沙摩等大將鎮守四方。盡起戰兵十萬,民夫無數,號稱八十萬大軍,鋪天蓋地,席卷而來。
曹操與孫策這邊接到消息之後,就有點傻眼了。他們之前結盟,是想著劉備攻此,他們就救彼。現在劉備一齊來攻,他們就首尾不能相顧了,自己都自身難保了。還有什麽能力去救別人?
褒斜道,臧霸一把火,把懸空而立的棧道,燒得幹幹凈凈。又於谷口加固塢堡,以防漢軍。自曹、孫罷兵,荊州無戰事,曹操就把一眾戰將全部調了回來,以防劉備的征伐。現在,漢軍果真要來了。臧霸奉命鎮守褒斜道。
從秦嶺入漢中的道路,千年以來,就這麽三條陳倉道、褒斜道、子午道。當年劉邦為漢王,走的就是子午道。走完之後聽張良之計,一把火把子午道的棧道給燒了,向項羽表示自己無圖中原之意。後來出兵之時,就明修棧道,暗渡陳倉,率軍走散關,把項羽給騙了。也給後世留下了明修棧道,暗渡陳倉的這個經典成語。
當然,這是三條最主要的道路。其他的路,自然也有,只是很少有人走,人跡罕至罷了。比如隴南諸道。
這會趙雲諸將,就和荀攸等人在一起商討,隴南這條道路,要不要派兵。隴南這條路,要比大山深處的路要好走多了。具體路線如下:自上邽到武都,走河池、沮縣,然後攻打漢中。
歷史上諸葛亮北伐,走的也是這條路。兵出武都,走祁山,上邽,然後奪取戰略要地街泉亭(街亭)。為什麽要這麽走?
因為這條路比重兵把守又道路艱險的陳倉(散關)道、子午谷、褒斜道都要好走。而且走隴南的話,可以先控制涼州這一片,然後沿著渭水居高臨下的東進。這就是歷史上諸葛亮六出祁山的原因。
現在問題反過來了,從關中、涼州攻打漢中,要不要走這條路呢?
提出走這條路的是法正,他的理由是:“吾軍多,陳倉、子午谷等要地,必有曹軍屯重兵,且陳倉等險道,不宜行大軍,可使精銳往之,而遣大軍行隴南。”
陳倉道、子午谷、褒斜道等傳統要道曹軍肯定有了防守,而且這幾條道路,不但道路狹窄險阻難行,糧草輜重的運送更是無比困難。這幾個地方,曹軍只要在谷口死守,就可以把漢軍堵死在谷中。
既然這樣,不如就分兵,反正現在自己手裏的兵力那是充足得很,那就這幾條路都走,萬一瞎貓碰到了死耗子,打通了其中一條道路呢。
陳倉等道路,兵宜精不宜多。所以派精銳將士去攻打就行了。其餘的民夫啊,輜重啊,輔兵啊,就全部走隴南好了。這裏道路總歸是要比秦嶺山中的深澗壑谷要好走一點。
但法正的理由,卻遭到了諸葛亮的反對。諸葛亮這會已經二十六歲了,當了好幾年地方官,已經磨練出來了,歷年政績考評都是上上。這次南征,劉備把諸葛亮、陸議、龐統、徐庶、法正、黃敘、傅幹等人全部扔到了軍中,哪怕是打個醬油,也得讓他們感受下軍陣,見識下戰爭。因為,也是時候該培養後備人材了。
他和荀彧都四十多了,未來終究是要交給年輕人的。這麽好的機會,不讓他們感受下,天下一統之後,想要這樣的機會,也沒有了。
諸葛亮的理由也很簡單:“以曹操之才略,豈不知有隴南道乎?若我軍不來,其在蜀中蓄養勢力,必自隴南出,而圖關中。是故隴南必有防備。”
諸葛亮就把自己代入了曹操的思維中,覺得我要是蜀地的割據者,我要想反攻關中,該怎麽做?
也正因為是秦嶺諸道的難行,所以諸葛亮覺得曹操或者是自己要是想反攻關中的話,必然也會選擇隴南道出兵,然後順渭水而下,攻略關中。而不是走秦嶺諸道。事實上也是如此,歷史上他就拒絕了魏延兵出子午谷的建議。
我們翻開地圖,就會驚人的發現,子午谷其實就是21世紀的210國道;褒斜道和陳倉道在南邊有一段是重疊的,然後分叉,一條往陳倉,在後世就是316國道到寶雞的省道;一條往郿縣,就是316國道到太白,再到眉縣的省道。
這會地形圖就掛在墻壁上,供將軍和謀士們參考。法正和諸葛亮說的,各有各的理。至於如何決定,就得看諸位將軍了。
張繡、呂布、趙雲等將,都是北方人,習慣了在平原之上,集中優勢騎兵來進行大規模、大範圍的沖擊戰。對於這樣道路艱險的行軍,經驗少之又少,也就當年趙雲從並州攻打河東,翻越過太行天險,而這一段經歷,對趙雲來說,其實也不是很愉快。那狹窄的道路,山頂的堡壘,都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現在又要進行這樣的行軍,而且這道路的艱險,不下於太行諸陘,趙雲的心裏,那是沈甸甸的。
好在西邊的軍隊中,除了法正外,還有張任、黃權、張松,吳懿等益州老人,這些人,不是益州土著,就是劉焉的老臣。當年曹操兵進成、都。劉璋請降。這些人一個個的,都潛逃往關中,投奔了趙雲。現在戰事又起,他們自然又得到了啟用。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臨甾城,劉備也在冷笑:“孟德以為憑此手段,便可以阻我南下之意乎?”於是召集幕府諸人,共商大事。
夏四月,劉備下令,組建南征行營,征調各路大將,準備親征。一時之間,北方大地之上,民眾踴躍從軍,又獻各種物資,支持大將軍南征,收覆漢家河山。
兵馬齊動,旌旗飄揚。煙塵四起,鼓角爭鳴。戰爭,又要開始了。這一次,劉備並沒有先打誰後打誰的準備。哪一路都是主攻。他準備要以泰山壓頂之勢,橫掃南方。
對付曹操,他動用了呂布、趙雲、張繡三路大將,以荀攸為謀主,盧敏、簡雍、孫乾、法正、諸葛亮等隨軍參讚軍機。鐘繇等人負責後勤供應。
對付江東,他親自下場,調集了關羽、張飛、黃忠三路大將,以賈詡為謀主,徐庶、龐統、糜蘭、陸議等隨軍參讚軍機。
家中荀彧留守,嚴顏、太史慈、陳到、沙摩等大將鎮守四方。盡起戰兵十萬,民夫無數,號稱八十萬大軍,鋪天蓋地,席卷而來。
曹操與孫策這邊接到消息之後,就有點傻眼了。他們之前結盟,是想著劉備攻此,他們就救彼。現在劉備一齊來攻,他們就首尾不能相顧了,自己都自身難保了。還有什麽能力去救別人?
褒斜道,臧霸一把火,把懸空而立的棧道,燒得幹幹凈凈。又於谷口加固塢堡,以防漢軍。自曹、孫罷兵,荊州無戰事,曹操就把一眾戰將全部調了回來,以防劉備的征伐。現在,漢軍果真要來了。臧霸奉命鎮守褒斜道。
從秦嶺入漢中的道路,千年以來,就這麽三條陳倉道、褒斜道、子午道。當年劉邦為漢王,走的就是子午道。走完之後聽張良之計,一把火把子午道的棧道給燒了,向項羽表示自己無圖中原之意。後來出兵之時,就明修棧道,暗渡陳倉,率軍走散關,把項羽給騙了。也給後世留下了明修棧道,暗渡陳倉的這個經典成語。
當然,這是三條最主要的道路。其他的路,自然也有,只是很少有人走,人跡罕至罷了。比如隴南諸道。
這會趙雲諸將,就和荀攸等人在一起商討,隴南這條道路,要不要派兵。隴南這條路,要比大山深處的路要好走多了。具體路線如下:自上邽到武都,走河池、沮縣,然後攻打漢中。
歷史上諸葛亮北伐,走的也是這條路。兵出武都,走祁山,上邽,然後奪取戰略要地街泉亭(街亭)。為什麽要這麽走?
因為這條路比重兵把守又道路艱險的陳倉(散關)道、子午谷、褒斜道都要好走。而且走隴南的話,可以先控制涼州這一片,然後沿著渭水居高臨下的東進。這就是歷史上諸葛亮六出祁山的原因。
現在問題反過來了,從關中、涼州攻打漢中,要不要走這條路呢?
提出走這條路的是法正,他的理由是:“吾軍多,陳倉、子午谷等要地,必有曹軍屯重兵,且陳倉等險道,不宜行大軍,可使精銳往之,而遣大軍行隴南。”
陳倉道、子午谷、褒斜道等傳統要道曹軍肯定有了防守,而且這幾條道路,不但道路狹窄險阻難行,糧草輜重的運送更是無比困難。這幾個地方,曹軍只要在谷口死守,就可以把漢軍堵死在谷中。
既然這樣,不如就分兵,反正現在自己手裏的兵力那是充足得很,那就這幾條路都走,萬一瞎貓碰到了死耗子,打通了其中一條道路呢。
陳倉等道路,兵宜精不宜多。所以派精銳將士去攻打就行了。其餘的民夫啊,輜重啊,輔兵啊,就全部走隴南好了。這裏道路總歸是要比秦嶺山中的深澗壑谷要好走一點。
但法正的理由,卻遭到了諸葛亮的反對。諸葛亮這會已經二十六歲了,當了好幾年地方官,已經磨練出來了,歷年政績考評都是上上。這次南征,劉備把諸葛亮、陸議、龐統、徐庶、法正、黃敘、傅幹等人全部扔到了軍中,哪怕是打個醬油,也得讓他們感受下軍陣,見識下戰爭。因為,也是時候該培養後備人材了。
他和荀彧都四十多了,未來終究是要交給年輕人的。這麽好的機會,不讓他們感受下,天下一統之後,想要這樣的機會,也沒有了。
諸葛亮的理由也很簡單:“以曹操之才略,豈不知有隴南道乎?若我軍不來,其在蜀中蓄養勢力,必自隴南出,而圖關中。是故隴南必有防備。”
諸葛亮就把自己代入了曹操的思維中,覺得我要是蜀地的割據者,我要想反攻關中,該怎麽做?
也正因為是秦嶺諸道的難行,所以諸葛亮覺得曹操或者是自己要是想反攻關中的話,必然也會選擇隴南道出兵,然後順渭水而下,攻略關中。而不是走秦嶺諸道。事實上也是如此,歷史上他就拒絕了魏延兵出子午谷的建議。
我們翻開地圖,就會驚人的發現,子午谷其實就是21世紀的210國道;褒斜道和陳倉道在南邊有一段是重疊的,然後分叉,一條往陳倉,在後世就是316國道到寶雞的省道;一條往郿縣,就是316國道到太白,再到眉縣的省道。
這會地形圖就掛在墻壁上,供將軍和謀士們參考。法正和諸葛亮說的,各有各的理。至於如何決定,就得看諸位將軍了。
張繡、呂布、趙雲等將,都是北方人,習慣了在平原之上,集中優勢騎兵來進行大規模、大範圍的沖擊戰。對於這樣道路艱險的行軍,經驗少之又少,也就當年趙雲從並州攻打河東,翻越過太行天險,而這一段經歷,對趙雲來說,其實也不是很愉快。那狹窄的道路,山頂的堡壘,都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現在又要進行這樣的行軍,而且這道路的艱險,不下於太行諸陘,趙雲的心裏,那是沈甸甸的。
好在西邊的軍隊中,除了法正外,還有張任、黃權、張松,吳懿等益州老人,這些人,不是益州土著,就是劉焉的老臣。當年曹操兵進成、都。劉璋請降。這些人一個個的,都潛逃往關中,投奔了趙雲。現在戰事又起,他們自然又得到了啟用。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