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王耽美小說網

第四百九十七章 班師回朝

關燈
劉夫人把劉備喚到身邊,笑著從榻上取了一襲衣衫來,道:“我兒回來了,來試試看這件衣衫是否合適。”

劉備接過這件衣裳,看著衣裳上面密密麻麻的針線,眼眶便是一紅,娘親每年都會給他縫制衣服,便是到了如今他已經錦衣玉食了,也不例外。劉備答應一聲,立時便出去換了來,再又重新來見。母子二人許久不見,劉夫人有很多話要講,絮絮叨叨了很久,劉備便坐在旁邊,只是安靜的聽著。直到盧珻來喊吃飯。

到得晚間,卻又是別有溫柔萬種。個中滋味,難以言表。

第二日,沐浴更衣後的劉備,上朝了。大將軍出征,班師後自然要向君王覆命。昔日劉備征幽州回來往見天子時,曾被殿前武士以戟交頸,曾發誓此習不改,絕不入朝。這次卻是沒有此等事了。

天子高居殿上,殿下太傅、三公與文武百官俱在。不管之前的朝廷百官對劉備有甚想法,現在也只剩下了滿心喜悅。自來青州之後,朝廷所能控制的地盤越來越大。眼看著這一仗之後,袁紹覆滅在即,冀州大半已然到手。楊彪他們如何不高興?

經過十數年動亂之後,宦官集團已經覆滅,外戚集團也被削弱到無以覆加的程度。等天下一統,四海清平之後,劉備必然還政。到時這天下,便是他們士族說了算啦!

自黨錮之禍以來,天下士人、豪強許多已經和漢朝廷離心離德,這也是為什麽掃平黃巾之後,諸雄並起的一個重要原因。

但黨錮之禍,說白了不過是漢朝廷內部的權力爭鬥達到激化罷了。把所有責任推到皇帝與宦官、外戚身上,那也是一種歷史虛無主義。士人每每指責宦官為禍地方,擾亂朝政。但為禍地方最厲害的,並不是宦官,而是地方士族、豪強,以及與宦官勾結在一起的士族。想來宦官們也是很委屈,憑什麽你們士族就能侵占田地,販賣私鹽等等,咱家就不行?

兩次黨錮之禍,最後以士人慘敗而告終。卻也因此而激起民變,最終釀成了黃巾之亂。或許是經歷過了黃巾之亂的殺戮和無秩序。一些士人清醒過來,覺得之前雖然也在爭吵、打壓,但日子還是能過的。不是特別犯混,這生命安全還是能保障的。而且現在為禍天下的宦官都死了,那麽自己就要挺身而出,輔佐君王匡正天下。還有一些士族,在黃巾之亂中,得到了莫名的好處,大權在握之後,卻是不願再交出來。心中想著天子,兵強馬壯者為之。與其再去受劉漢天子的氣,不如換了自己來做。這種人,就是以袁氏為代表的各路諸侯了。

天子見了劉備,笑道:“大將軍為國操勞,奏凱而還,朕當設宴,為大將軍賀!”

劉備聽了,對天子拜道:“臣豈敢居功。幸賴陛下鴻福也。”

楊彪出班站定,對天子道:“漢興有望,臣等為陛下賀、為大將軍賀!”

天子哈哈大笑。劉備界橋一戰,打得袁紹落荒而逃,他心中實在是暢快。袁紹先是另立他皇兄、現在又立他皇侄,當初他東歸想的也是去投袁紹,結果被他拒之於關外。天子又不是真正的聖賢,這心中如何不怨。現在被自己的大將軍給打得即將敗亡,就別提這高興勁了。

君臣宴罷,就開始議事了。劉備秉政,雖然出征在外,但內政卻被長史荀彧等幕府諸人給牢牢把控著。

劉備也不去管太多,他只要牢牢把握住軍權、財權和人事權,然後有條不紊的持續推行他的新政便可以了。當然,為了平衡和安撫,隨著他地盤的不斷擴大,他也任命了許多朝中百官舉薦上來的官吏。

所謂的新政,無非就是這幾條。

一是授田,官府將大量的無主之地收為官有,除了賞賜有功將士和作為百官俸祿的祿田之外,還會免費租賃給百姓耕種;又鼓勵民間開荒。開荒所得田地則造冊為開荒者所有;所有田地,實行三十稅一。

二是免賦,在免口錢,免賦錢,為商人提供平民同等待遇方面,百官也與劉備爭論過很多次。最後還是劉備勝出了。畢竟現在鑄新錢的是劉備,而朝廷自天子到百官,都得依靠劉備的供養。反正這錢都是劉備的,所以百官們也懶得去爭了。當然,在對鼓勵生育以及尊老方面的政策,他們還是很讚同的。覺得劉備不愧是鄭玄親傳、名教弟子。

最最重要的,還是教育。楊彪自來青州之後,一直謀求重立太學。楊彪要立太學,劉備自無不允。但他卻要求楊彪在太學中施行青州書院的體制。兩人曾為此鬧得不歡而散。

劉備也曾在太學中待過。他很清楚現在的太學是怎麽一回事。在他看來,入了太學,那麽就好好求學,別弄些別的名堂出來。當年士人的風氣就是好名養望。當然這也是出於舉薦制上的需要。如此一來,太學生們便互相標榜,互相結托。從而結黨以營謀進身,牽引同類,淆亂是非。太學生們在激揚名聲,互相題拂,品核公卿,裁量執政。那還有什麽心思讀書?而能入得太學的,又都是天下精英,身後各自有一個家族在撐著。於是便攪亂得當時的洛陽烏煙瘴氣,也引發了許多本可避免的不良事件來。

他本就有意用科舉制來逐漸取代察舉制,自然會想著在太學中大力推行他一手創立的青州書院的制度。但在楊彪看來,劉備這是不懷好意。若人人都參加科舉,那還要他們這些世家來做什麽?世家以儒學來傳家養望,來獲取政治地位和社會名望。但也保不準哪一代就沒甚出色的子弟,這個時候就需要其他世家來照顧了。你這次照顧我,下次我就可以照顧你。相互舉薦嘛。但若是棄察舉而用科舉,大家都憑真本事。那這結果可就真不好說了。而且科舉制度大行於世之後,所有官員等於是皆出於劉備門下,他這是想幹什麽?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