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五章 劉備興兵
關燈
小
中
大
劉備聞袁術稱帝,長嘆不已。於是上表洛陽,請許專征,以討伐袁術。表至洛陽,卻被袁紹給扣下了。袁術再不濟,也是我袁氏子弟,我袁本初的弟弟。劉備你想出兵就出兵,我也攔不著你,不過你還想以朝廷的名分興兵,那卻是休想。
劉備未見洛陽有表還,知道肯定是袁紹那裏出了問題,於是也不再等。召孔融來府,命其撰寫討袁檄文。
孔融也深恨袁術之為漢賊。雖然他不能上陣殺敵,但讓他搖旗吶喊,這事他拿手啊。於是喊府中從事筆墨侍候。未幾,一篇墨汁淋漓的《討漢賊袁術檄》便新鮮出爐了。
“偽仲氏之袁術者,世受漢祿,累代高門。今其居高位而不思報漢恩。趁國家多難,枉顧臣節,遂竊據豫揚,而逆施倒行,僭稱尊號。其行四海共震,天下同仇。此實漢賊也……
備本漢室宗親,受先帝之簡拔,荷本朝之厚恩。聞賊窺竊神器,包藏禍心。痛涕失聲!嗚呼!嘆霍子孟之不作,朱虛侯之已亡。宋微子之興悲,良有以也。袁君山之流涕,豈徒然哉?是用氣憤風雲,志安社稷。因天下之失望,順宇內之推心,爰舉義旗,誓清漢賊。特移檄豫、揚之賢士:
公等身居漢土,世受漢恩。秉聖人之教,寄萬姓之命。文官武將,皆系漢臣。今為時勢所屈,委質漢賊。察其本心,非所願也。倘能棄暗投明,轉禍為福。共立除殘去穢之勳,無廢家國天下之義。爵賞之誓,同指山河。若其眷戀窮途,岐路不返。義師南下江東之日,即助紂者見誅之時。機不再舉,時不再來。布告遐邇,移檄州郡,鹹使知聞!如律令!
漢青州牧、鎮東將軍、廣陽侯劉備。”
檄文所到之處,天下嘩然。於是,幽州牧劉虞、兗州牧曹操、荊州牧劉表、益州牧劉璋等,齊齊表態,聲援劉備。
天下士人百姓也是引頸向北,觀看劉備動作。
益州牧劉璋遠在成都,亦是對袁術忿恨不已。他雖然在益州稱王稱霸,但也知道這是得益於這天下目前還姓劉。若是袁術得了這天下,他們姓劉的哪裏還有好日子過。而劉姓若是出了個強勢皇帝能挽天傾。以他劉璋的身份,亦不失諸侯王之封。是以劉璋在看了檄文之後,第一時間發聲表態支持劉備,並與諸臣道:“益州若非遠在西南,恨不能舉兵以應劉玄德也。”
劉表雖然支持的是長安天子,但長安天子也姓劉啊。於是劉表也一聲不吭的在荊州開始動作了。源源不斷的糧草和軍械,自長沙郡送入了豫章。以供劉繇、華歆使用。若非是江夏兵要用來監視南陽的張繡。劉表早就讓黃祖帶兵進入廬江了。
劉虞在幽州,給劉備送來了三千騎兵,轉告劉備,他為幽州政事所累,身弱體孱,不能親來。故遣三千幽州子弟兵以壯玄德之行。
曹操在豫州,更是舉雙手擁護劉備,這樣一來,他攻打起豫州來,理由更加正當了。於是在徐州二郡方面,也不再給劉備設置障礙,去信夏侯淵,讓他派人與青州方面交接,然後交割完畢後,速速率軍來助他爭奪豫州。
短短時日,風雲變幻,讓劉備看到了天下人心,看到了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當然,有支持的,自然便也有扯後腿的。袁紹一聲不吭,假扮透明。但在清河國的兵力,無形中又增添了許多。劉備命令關羽,若是袁紹敢犯境一步,便立即出擊,不再隱忍。關羽得令大喜,他久屯平原,每日裏除了操練士卒,處理國中政務外,便無所事事,骨頭都有些生銹了。如今得了劉備許可,每日裏只眼巴巴的看著河對岸的冀州軍,恨不得他們腦袋發熱,立馬就打過來才好。
袁紹不吭聲,公孫瓚也不表態,只是在易縣休養生息。至於涼州諸閥,他們完全沒興趣關東發生了什麽事。在涼州這個窩裏都折騰個沒完的他們,哪有精力去管遠在千裏之外的事情。
九月十六日,劉備以張飛為討賊先鋒,嚴顏為副將,領青州第二軍、第四軍南下。自己則率中軍於後緩緩而行。劉恪、沙摩拱衛左右,盧敏、崔琰隨讚軍機,荀彧留鎮青州,順便督糧。
兵到瑯琊,每過一處,士人百姓紛紛扶老攜幼,來看劉使君。但見青州大軍,盔晃晃,甲明明,斧鉞現冷色,刀劍閃寒光。軍威壯盛,所向無前。又見當先兩員大將,氣勢非凡。各跨名駒,著寶甲,雙眸開闔,顧盼生威。不由喜道:“今日覆見我漢家之威儀。”
大軍過境時,劉備命大軍緩緩而行,一再讓軍法官傳令勿得踐踏田地,勿得侵害百姓。青州軍向來就是紀律森嚴。大軍到處,秋毫無犯。百姓更是喜歡,紛紛夾道相迎,又有鄉間老者,各具果酒來獻。
劉備見了這些須發皆白的老者,慌忙翻滾下馬,親自來迎。無論在漢時也好,在後世也好,尊老愛幼這一傳統美德,早已深深融入了漢人的骨子裏,從來未曾有變。面對這些耄耋老人,劉備實在是擺不出州牧的架子。
劉備扶起這些老者,一一問好,又使左右贈之以杖、賜之以絹。老人們激動得心潮湧動,老淚縱橫。一個勁的喊道:“好,好。”
百姓們見劉備和藹敦厚,一如傳說中的仁德。紛紛下拜,口稱使君。劉備不得不一路緩步而行,時時拱手以禮示意。沿途歡呼聲不絕於耳,直到許多年以後,有幸目睹並參與此次事件的人都已經垂垂老矣,仍在家中滔滔不絕的說給子孫聽。後世有詩讚曰:“袁術為禍亂紛紛,殺氣三時作陣雲。至今憑吊江淮地,父老猶憶劉使君。”
兵臨東海,麋竺、陳登與陶謙二子陶商、陶應出郯城三十裏郊迎。劉備攜了麋竺和陳登兩人雙手,同時登車,道:“吾於臨甾,聞子仲、元龍大名久矣。今得一見,吾心甚悅。”
又令大軍屯於城外,只與眾將率數百親軍隨麋竺、陳登等人一道入城。
麋竺是自己的鐵桿支持者,歷史上劉備被趕出徐州,麋竺竟然散盡家財、拋棄祖業來追隨劉備,一路從徐州到荊州,再到益州。可謂是榮辱與共,生死相同。陳登,雖然因個人原因在自己失敗後不再跟隨,但自己在徐州時,他也是傾盡全力來相助。這兩個人,如今終於還是歸在自己麾下了。
劉備在好言安慰了陶商、陶應之後,便問麋竺與陳登道:“子仲,元龍,我方來徐州,不知此地風俗,我欲表子仲為瑯琊相,元龍為東海相,分鎮兩地。還請二位為我分憂,使我無後顧之患,得以率軍前向,以討袁賊。”
麋竺和陳登互望一眼,陳登開口了。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劉備未見洛陽有表還,知道肯定是袁紹那裏出了問題,於是也不再等。召孔融來府,命其撰寫討袁檄文。
孔融也深恨袁術之為漢賊。雖然他不能上陣殺敵,但讓他搖旗吶喊,這事他拿手啊。於是喊府中從事筆墨侍候。未幾,一篇墨汁淋漓的《討漢賊袁術檄》便新鮮出爐了。
“偽仲氏之袁術者,世受漢祿,累代高門。今其居高位而不思報漢恩。趁國家多難,枉顧臣節,遂竊據豫揚,而逆施倒行,僭稱尊號。其行四海共震,天下同仇。此實漢賊也……
備本漢室宗親,受先帝之簡拔,荷本朝之厚恩。聞賊窺竊神器,包藏禍心。痛涕失聲!嗚呼!嘆霍子孟之不作,朱虛侯之已亡。宋微子之興悲,良有以也。袁君山之流涕,豈徒然哉?是用氣憤風雲,志安社稷。因天下之失望,順宇內之推心,爰舉義旗,誓清漢賊。特移檄豫、揚之賢士:
公等身居漢土,世受漢恩。秉聖人之教,寄萬姓之命。文官武將,皆系漢臣。今為時勢所屈,委質漢賊。察其本心,非所願也。倘能棄暗投明,轉禍為福。共立除殘去穢之勳,無廢家國天下之義。爵賞之誓,同指山河。若其眷戀窮途,岐路不返。義師南下江東之日,即助紂者見誅之時。機不再舉,時不再來。布告遐邇,移檄州郡,鹹使知聞!如律令!
漢青州牧、鎮東將軍、廣陽侯劉備。”
檄文所到之處,天下嘩然。於是,幽州牧劉虞、兗州牧曹操、荊州牧劉表、益州牧劉璋等,齊齊表態,聲援劉備。
天下士人百姓也是引頸向北,觀看劉備動作。
益州牧劉璋遠在成都,亦是對袁術忿恨不已。他雖然在益州稱王稱霸,但也知道這是得益於這天下目前還姓劉。若是袁術得了這天下,他們姓劉的哪裏還有好日子過。而劉姓若是出了個強勢皇帝能挽天傾。以他劉璋的身份,亦不失諸侯王之封。是以劉璋在看了檄文之後,第一時間發聲表態支持劉備,並與諸臣道:“益州若非遠在西南,恨不能舉兵以應劉玄德也。”
劉表雖然支持的是長安天子,但長安天子也姓劉啊。於是劉表也一聲不吭的在荊州開始動作了。源源不斷的糧草和軍械,自長沙郡送入了豫章。以供劉繇、華歆使用。若非是江夏兵要用來監視南陽的張繡。劉表早就讓黃祖帶兵進入廬江了。
劉虞在幽州,給劉備送來了三千騎兵,轉告劉備,他為幽州政事所累,身弱體孱,不能親來。故遣三千幽州子弟兵以壯玄德之行。
曹操在豫州,更是舉雙手擁護劉備,這樣一來,他攻打起豫州來,理由更加正當了。於是在徐州二郡方面,也不再給劉備設置障礙,去信夏侯淵,讓他派人與青州方面交接,然後交割完畢後,速速率軍來助他爭奪豫州。
短短時日,風雲變幻,讓劉備看到了天下人心,看到了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當然,有支持的,自然便也有扯後腿的。袁紹一聲不吭,假扮透明。但在清河國的兵力,無形中又增添了許多。劉備命令關羽,若是袁紹敢犯境一步,便立即出擊,不再隱忍。關羽得令大喜,他久屯平原,每日裏除了操練士卒,處理國中政務外,便無所事事,骨頭都有些生銹了。如今得了劉備許可,每日裏只眼巴巴的看著河對岸的冀州軍,恨不得他們腦袋發熱,立馬就打過來才好。
袁紹不吭聲,公孫瓚也不表態,只是在易縣休養生息。至於涼州諸閥,他們完全沒興趣關東發生了什麽事。在涼州這個窩裏都折騰個沒完的他們,哪有精力去管遠在千裏之外的事情。
九月十六日,劉備以張飛為討賊先鋒,嚴顏為副將,領青州第二軍、第四軍南下。自己則率中軍於後緩緩而行。劉恪、沙摩拱衛左右,盧敏、崔琰隨讚軍機,荀彧留鎮青州,順便督糧。
兵到瑯琊,每過一處,士人百姓紛紛扶老攜幼,來看劉使君。但見青州大軍,盔晃晃,甲明明,斧鉞現冷色,刀劍閃寒光。軍威壯盛,所向無前。又見當先兩員大將,氣勢非凡。各跨名駒,著寶甲,雙眸開闔,顧盼生威。不由喜道:“今日覆見我漢家之威儀。”
大軍過境時,劉備命大軍緩緩而行,一再讓軍法官傳令勿得踐踏田地,勿得侵害百姓。青州軍向來就是紀律森嚴。大軍到處,秋毫無犯。百姓更是喜歡,紛紛夾道相迎,又有鄉間老者,各具果酒來獻。
劉備見了這些須發皆白的老者,慌忙翻滾下馬,親自來迎。無論在漢時也好,在後世也好,尊老愛幼這一傳統美德,早已深深融入了漢人的骨子裏,從來未曾有變。面對這些耄耋老人,劉備實在是擺不出州牧的架子。
劉備扶起這些老者,一一問好,又使左右贈之以杖、賜之以絹。老人們激動得心潮湧動,老淚縱橫。一個勁的喊道:“好,好。”
百姓們見劉備和藹敦厚,一如傳說中的仁德。紛紛下拜,口稱使君。劉備不得不一路緩步而行,時時拱手以禮示意。沿途歡呼聲不絕於耳,直到許多年以後,有幸目睹並參與此次事件的人都已經垂垂老矣,仍在家中滔滔不絕的說給子孫聽。後世有詩讚曰:“袁術為禍亂紛紛,殺氣三時作陣雲。至今憑吊江淮地,父老猶憶劉使君。”
兵臨東海,麋竺、陳登與陶謙二子陶商、陶應出郯城三十裏郊迎。劉備攜了麋竺和陳登兩人雙手,同時登車,道:“吾於臨甾,聞子仲、元龍大名久矣。今得一見,吾心甚悅。”
又令大軍屯於城外,只與眾將率數百親軍隨麋竺、陳登等人一道入城。
麋竺是自己的鐵桿支持者,歷史上劉備被趕出徐州,麋竺竟然散盡家財、拋棄祖業來追隨劉備,一路從徐州到荊州,再到益州。可謂是榮辱與共,生死相同。陳登,雖然因個人原因在自己失敗後不再跟隨,但自己在徐州時,他也是傾盡全力來相助。這兩個人,如今終於還是歸在自己麾下了。
劉備在好言安慰了陶商、陶應之後,便問麋竺與陳登道:“子仲,元龍,我方來徐州,不知此地風俗,我欲表子仲為瑯琊相,元龍為東海相,分鎮兩地。還請二位為我分憂,使我無後顧之患,得以率軍前向,以討袁賊。”
麋竺和陳登互望一眼,陳登開口了。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