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七章 洛陽風雲 二
關燈
小
中
大
劉備跟著送了喪,又發現沒人管他了。光祿卿既不要他去署中報到辦公,朝廷也不下旨讓他返回駐地。他也不想現在就打報告說要南返荊州。於是他就這麽心安理得的在京師待了下來。
或許是上天有感天子駕崩,這些天一直雨水不斷。劉備也就懶得出去。他此時在京中,也吸引了不少目光。於是便也想保持低調。
按慣例,他應該去拜訪大將軍何進和三公。但劉備視何進為冢中枯鬼,而昔年待他甚厚的長者劉寬、楊賜皆已離世,唯獨一個認識的太尉劉虞,也是外鎮。實在是不好去見,否則被人腦補成兩人勾結就不太好了。見了司徒、司空,唯獨不見太尉,也不好。索性便一個也不見了。想必居喪期間,也無人敢說他失禮。
關羽、張飛兩人在京師更是沒熟識的人,劉備不出去,他們也就跟著宅在家裏。只有荀彧,這幾天,天天在外面。劉備知道他世家出身,交游廣闊,還有個侄兒荀攸,為大將軍座上客,於是便也不去管他。反正文若出去了,也是自己的耳目,有什麽風吹草動,都會向自己匯報,何樂而不為?
荀攸府中,叔侄二人分席而坐。窗外絲雨綿綿,天光甚暗。室內燭火通明。荀攸道:“叔父,劉玄德待汝如何?”
荀彧捧茶輕啜一口,道:“劉玄德不愧海內名士,於學術上每有真知灼見,治政統軍,亦見不凡。我與他,相處甚歡。”
荀攸沈默良久,道:“叔父,回來罷。”
荀彧眉頭輕皺,反問道:“為何?”
荀攸道:“先帝駕崩,而新帝繼位。天下權柄皆在大將軍之手。如今大將軍已然決定清掃閹宦,整齊天下邪亂。我等士人無不仰首期待。叔父之才,十倍於我。天子登基,朝廷自有一番新氣象,正是用人之際。若叔父為朝廷所用,不出數載,必與劉玄德並駕齊驅也!叔父何故自甘為其門客僚屬耶?”
在荀家,荀彧閉門不出,屢拒朝廷征辟之時,大家還很高興,以為荀彧是在養望。結果他卻選擇了入劉備幕府。劉備雖然為海內所重,但畢竟年輕資淺,名位不高。在族中還是有不少意見的。覺得荀彧屈才了。不過限於當時天下紛亂的形勢,又欲借劉備之勢以避中原之禍。故此才隱忍了下來不說。
如今,荀家人見那個喜歡亂來的皇帝漢靈帝已經駕崩了。而天子繼位,大將軍何進重用士人。又覺得到了他們士人大施拳腳的時候了。這個時候大將軍何進要清掃宦官,清掃完之後就正好是論功行賞分蛋糕的時候,位置不多,誰手快,誰能力強就歸誰。荀家後起之秀,一為荀彧,一為荀攸。荀攸已被大將軍何進所征辟。可更出色的荀彧,卻還跟著劉備身後混,這就有點不大好了吧?
若是荀彧也為朝廷所用,不出數年,他們荀家必然又將邁上一個新的臺階。於是,族內老人便在年初就屢發書信與荀彧,只不過荀彧沒有理會,也沒有讓劉備知道罷了。
如今荀彧隨劉備入京,荀攸又受命,勸一勸這個小叔父。
荀彧聽完,眉頭一挑,似笑非笑的問道:“公達,你也覺得大將軍能清掃閹宦,朝廷能有一番新氣象?我輩士人能一施胸中抱負,共襄太平盛世?”
荀攸沈默不語。
荀彧見荀攸不回答,便又喝了一口茶,道:“看來你還算清醒,未曾讓我失望。主公進京之前,與我有言,京師之局面,已成烈火烹油、鮮花著錦之勢。不過世間萬物,總是由盛轉衰。天下人皆知大將軍欲清掃宦官。宦官寧不知焉?而大將軍負天下人望,卻一拖再拖,猶豫不決。其中變數實在太多,只怕難以竟全功。公達,我亦持此論。你以為如何?”
荀攸良久,嘆息一聲,道:“大將軍以袁本初四世三公,能得豪傑用,屢聽其言,已著人征外鎮入京。董卓兵屯上林苑,丁原兵屯孟津。橋瑁兵屯城臯……大將軍掌洛陽禁兵,袁本初為司隸校尉,司隸與京城兵權皆在二人之手,欲誅一閹宦,反而依賴外鎮,我大漢這是怎麽了?”言語見不勝唏噓。
荀彧聞言,也不禁黯然。
良久,荀彧長嘆道:“公達,我觀京師是非之地,居大不易,你,還是見機行事罷。若有事,可往盧尚書府,我與主公皆在此處。”
荀彧叔侄二人在密談的時候,盧植府中,劉恪也在和兄長劉備說話。“十一郎,你在軍中,能掌握多少人馬?”
劉恪道:“五哥,我聽你之言,在軍中善待士卒,從不扣人軍餉,故麾下卒士皆願效死……”如今他身為一營司馬,手底下也有著一班鐵桿兄弟。
劉備聞言,看著這個成熟了不少的小十一,不禁笑道:“好!好!老十一,你且聽我言,如此如此……”
劉恪把胸脯一拍,道:“五哥,你就放心吧。包在我身上了!”
卻說大將軍何進和妹妹何太後攤牌了,可惜何太後仍不聽何進之言,只是道:“中官統領禁省,自古及今,漢家故事,不可廢也。且先帝新棄天下,我奈何楚楚與士人對共事乎?”
何進這人,實在是個沒主見的,萬事俱備,只欠東風了。他卻又瞻前顧後,何太後一說,他又覺得自己應該聽太後的。把個袁紹氣得半死,袁紹只得又苦口婆心的勸,說中官親近至尊,出入號令,今不悉廢,必為後患。
這個時候,也無所謂密謀不密謀的了,一件機密的事件,讓何進搞得滿城皆知,人人都知道大將軍要誅宦官了。袁紹等人也是無語了。
舞陽君與車騎將軍何苗多次收受宦官賄賂,這次宦官知道不好,又著鄉黨郭勝送了億萬錢,前來關說,求大將軍放過。
於是皆在太後面前說何進的壞話:“……大將軍專殺左右,擅權以弱社稷。”
好吧,一個是同父異母的哥哥,一個是自己娘親和異父同母的弟弟,自然是娘親和弟弟要更可信一點。再加上關系到擅權的事情,何太後就不能忍了。兄長再親,能親過自己兒子?於是太後只是不許,屢下詔書讓何進不得擅動,又讓中常侍等人至大將軍府陪罪。
何苗更是苦勸:“始共從南陽來,俱以貧賤,依省內以致貴富。國家之事,亦何容易!覆水不可收。宜深思之,且與省內和也。”
中常侍郭勝、張讓、趙忠等在何進面前痛哭流涕,說願意奉上家財,告老歸田,只求大將軍看在往日情份之上讓他等殘缺之人安度晚年。而弟弟何苗和太後也都替宦官說盡好話。結果何進惻隱之心大動。打算就讓他們退位回家算了。
袁紹聞訊,一拍額頭,我的個天!便匆匆往大將軍府奔去。大將軍府,主簿陳琳也在勸諫:“《易》稱‘即鹿無虞’,諺有‘掩目捕雀’。夫微物尚不可欺以得志,況國之大事,其可以詐立乎?今將軍總皇威,握兵要,龍驤虎步,高下在心,此猶鼓洪爐燎毛發耳。夫違經合道,無人所順,而反委釋利器,更征外助。大兵聚會,強者為雄,所謂倒持幹戈,授人以柄,功必不成,只為亂階。將軍可速決斷!否則遲則生變!吾聞東中郎將劉玄德亦在京師,其人聲名素隆,又久有戰功。將軍何不召之以問策?”
袁紹剛進府,便見陳琳在向何進舉薦劉備,袁紹心中大急,劉備一來,以他的本事,三下五除二,還有自己什麽事?於是急喝道:“不可!”
何進與陳琳一臉疑惑,拿眼來看袁紹,袁紹口不擇言,道:“劉玄德雖然才高,然則孤傲自標,進京月餘,卻不來拜見大將軍,足見其人心意必不肯為大將軍所用。且我等萬事皆備,只待大將軍一聲號令,緣何又欲召劉玄德,徒生變故乎?”
又對何進道:“大將軍,事已至此,交構已成,形勢已露,事留變生,將軍覆欲何待,而不早決之乎?”
何進見袁紹言語逼之甚切,便一橫心,詔命袁紹假節,專命擊斷。然後自己掩耳盜鈴打算不管不顧了。
陳琳見何進始終不納自己之言,心灰意冷,便辭官而去。臨行前本來想見見劉備的,卻又想起袁紹說起劉備孤傲自標,怕劉備不好見。於是素性便不去了。
劉備要是知道袁紹往自己身上潑汙水,讓建安七子中的陳琳陳孔璋避而不見,只怕要跳腳大罵孤傲自標你大爺了。
袁紹膽大包天,得何進之命,便連下數令,先是使洛陽方略武吏司察宦者案情,開始調查了。然後又詔書促董卓速速進兵,進駐平津觀。
天地良心,何進真的只想讓董卓在上林苑,根本就沒想到讓這家夥來洛陽。自己一放權,袁紹就亂來了。也不知道這兩人之間,是不是有什麽協議。
何太後一聽袁紹召董卓,這下就真怕了。怕何進一怒之下不管不顧大開殺戒。於是悉罷中常侍小黃門,使還裏舍。只留了何進平時親近的人,留守宮中。
諸常侍打算又去何進那裏請罪,趙忠、張讓道:“前次請罪,我等已無後路,然大將軍一意孤行,我等再往,自取其辱爾。不若另想他法。”
段珪怒道:“何遂高欺人太盛,不若拼死一搏,我等若死,也必不讓他好過。況且,鹿死誰手,誰可知耶?”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或許是上天有感天子駕崩,這些天一直雨水不斷。劉備也就懶得出去。他此時在京中,也吸引了不少目光。於是便也想保持低調。
按慣例,他應該去拜訪大將軍何進和三公。但劉備視何進為冢中枯鬼,而昔年待他甚厚的長者劉寬、楊賜皆已離世,唯獨一個認識的太尉劉虞,也是外鎮。實在是不好去見,否則被人腦補成兩人勾結就不太好了。見了司徒、司空,唯獨不見太尉,也不好。索性便一個也不見了。想必居喪期間,也無人敢說他失禮。
關羽、張飛兩人在京師更是沒熟識的人,劉備不出去,他們也就跟著宅在家裏。只有荀彧,這幾天,天天在外面。劉備知道他世家出身,交游廣闊,還有個侄兒荀攸,為大將軍座上客,於是便也不去管他。反正文若出去了,也是自己的耳目,有什麽風吹草動,都會向自己匯報,何樂而不為?
荀攸府中,叔侄二人分席而坐。窗外絲雨綿綿,天光甚暗。室內燭火通明。荀攸道:“叔父,劉玄德待汝如何?”
荀彧捧茶輕啜一口,道:“劉玄德不愧海內名士,於學術上每有真知灼見,治政統軍,亦見不凡。我與他,相處甚歡。”
荀攸沈默良久,道:“叔父,回來罷。”
荀彧眉頭輕皺,反問道:“為何?”
荀攸道:“先帝駕崩,而新帝繼位。天下權柄皆在大將軍之手。如今大將軍已然決定清掃閹宦,整齊天下邪亂。我等士人無不仰首期待。叔父之才,十倍於我。天子登基,朝廷自有一番新氣象,正是用人之際。若叔父為朝廷所用,不出數載,必與劉玄德並駕齊驅也!叔父何故自甘為其門客僚屬耶?”
在荀家,荀彧閉門不出,屢拒朝廷征辟之時,大家還很高興,以為荀彧是在養望。結果他卻選擇了入劉備幕府。劉備雖然為海內所重,但畢竟年輕資淺,名位不高。在族中還是有不少意見的。覺得荀彧屈才了。不過限於當時天下紛亂的形勢,又欲借劉備之勢以避中原之禍。故此才隱忍了下來不說。
如今,荀家人見那個喜歡亂來的皇帝漢靈帝已經駕崩了。而天子繼位,大將軍何進重用士人。又覺得到了他們士人大施拳腳的時候了。這個時候大將軍何進要清掃宦官,清掃完之後就正好是論功行賞分蛋糕的時候,位置不多,誰手快,誰能力強就歸誰。荀家後起之秀,一為荀彧,一為荀攸。荀攸已被大將軍何進所征辟。可更出色的荀彧,卻還跟著劉備身後混,這就有點不大好了吧?
若是荀彧也為朝廷所用,不出數年,他們荀家必然又將邁上一個新的臺階。於是,族內老人便在年初就屢發書信與荀彧,只不過荀彧沒有理會,也沒有讓劉備知道罷了。
如今荀彧隨劉備入京,荀攸又受命,勸一勸這個小叔父。
荀彧聽完,眉頭一挑,似笑非笑的問道:“公達,你也覺得大將軍能清掃閹宦,朝廷能有一番新氣象?我輩士人能一施胸中抱負,共襄太平盛世?”
荀攸沈默不語。
荀彧見荀攸不回答,便又喝了一口茶,道:“看來你還算清醒,未曾讓我失望。主公進京之前,與我有言,京師之局面,已成烈火烹油、鮮花著錦之勢。不過世間萬物,總是由盛轉衰。天下人皆知大將軍欲清掃宦官。宦官寧不知焉?而大將軍負天下人望,卻一拖再拖,猶豫不決。其中變數實在太多,只怕難以竟全功。公達,我亦持此論。你以為如何?”
荀攸良久,嘆息一聲,道:“大將軍以袁本初四世三公,能得豪傑用,屢聽其言,已著人征外鎮入京。董卓兵屯上林苑,丁原兵屯孟津。橋瑁兵屯城臯……大將軍掌洛陽禁兵,袁本初為司隸校尉,司隸與京城兵權皆在二人之手,欲誅一閹宦,反而依賴外鎮,我大漢這是怎麽了?”言語見不勝唏噓。
荀彧聞言,也不禁黯然。
良久,荀彧長嘆道:“公達,我觀京師是非之地,居大不易,你,還是見機行事罷。若有事,可往盧尚書府,我與主公皆在此處。”
荀彧叔侄二人在密談的時候,盧植府中,劉恪也在和兄長劉備說話。“十一郎,你在軍中,能掌握多少人馬?”
劉恪道:“五哥,我聽你之言,在軍中善待士卒,從不扣人軍餉,故麾下卒士皆願效死……”如今他身為一營司馬,手底下也有著一班鐵桿兄弟。
劉備聞言,看著這個成熟了不少的小十一,不禁笑道:“好!好!老十一,你且聽我言,如此如此……”
劉恪把胸脯一拍,道:“五哥,你就放心吧。包在我身上了!”
卻說大將軍何進和妹妹何太後攤牌了,可惜何太後仍不聽何進之言,只是道:“中官統領禁省,自古及今,漢家故事,不可廢也。且先帝新棄天下,我奈何楚楚與士人對共事乎?”
何進這人,實在是個沒主見的,萬事俱備,只欠東風了。他卻又瞻前顧後,何太後一說,他又覺得自己應該聽太後的。把個袁紹氣得半死,袁紹只得又苦口婆心的勸,說中官親近至尊,出入號令,今不悉廢,必為後患。
這個時候,也無所謂密謀不密謀的了,一件機密的事件,讓何進搞得滿城皆知,人人都知道大將軍要誅宦官了。袁紹等人也是無語了。
舞陽君與車騎將軍何苗多次收受宦官賄賂,這次宦官知道不好,又著鄉黨郭勝送了億萬錢,前來關說,求大將軍放過。
於是皆在太後面前說何進的壞話:“……大將軍專殺左右,擅權以弱社稷。”
好吧,一個是同父異母的哥哥,一個是自己娘親和異父同母的弟弟,自然是娘親和弟弟要更可信一點。再加上關系到擅權的事情,何太後就不能忍了。兄長再親,能親過自己兒子?於是太後只是不許,屢下詔書讓何進不得擅動,又讓中常侍等人至大將軍府陪罪。
何苗更是苦勸:“始共從南陽來,俱以貧賤,依省內以致貴富。國家之事,亦何容易!覆水不可收。宜深思之,且與省內和也。”
中常侍郭勝、張讓、趙忠等在何進面前痛哭流涕,說願意奉上家財,告老歸田,只求大將軍看在往日情份之上讓他等殘缺之人安度晚年。而弟弟何苗和太後也都替宦官說盡好話。結果何進惻隱之心大動。打算就讓他們退位回家算了。
袁紹聞訊,一拍額頭,我的個天!便匆匆往大將軍府奔去。大將軍府,主簿陳琳也在勸諫:“《易》稱‘即鹿無虞’,諺有‘掩目捕雀’。夫微物尚不可欺以得志,況國之大事,其可以詐立乎?今將軍總皇威,握兵要,龍驤虎步,高下在心,此猶鼓洪爐燎毛發耳。夫違經合道,無人所順,而反委釋利器,更征外助。大兵聚會,強者為雄,所謂倒持幹戈,授人以柄,功必不成,只為亂階。將軍可速決斷!否則遲則生變!吾聞東中郎將劉玄德亦在京師,其人聲名素隆,又久有戰功。將軍何不召之以問策?”
袁紹剛進府,便見陳琳在向何進舉薦劉備,袁紹心中大急,劉備一來,以他的本事,三下五除二,還有自己什麽事?於是急喝道:“不可!”
何進與陳琳一臉疑惑,拿眼來看袁紹,袁紹口不擇言,道:“劉玄德雖然才高,然則孤傲自標,進京月餘,卻不來拜見大將軍,足見其人心意必不肯為大將軍所用。且我等萬事皆備,只待大將軍一聲號令,緣何又欲召劉玄德,徒生變故乎?”
又對何進道:“大將軍,事已至此,交構已成,形勢已露,事留變生,將軍覆欲何待,而不早決之乎?”
何進見袁紹言語逼之甚切,便一橫心,詔命袁紹假節,專命擊斷。然後自己掩耳盜鈴打算不管不顧了。
陳琳見何進始終不納自己之言,心灰意冷,便辭官而去。臨行前本來想見見劉備的,卻又想起袁紹說起劉備孤傲自標,怕劉備不好見。於是素性便不去了。
劉備要是知道袁紹往自己身上潑汙水,讓建安七子中的陳琳陳孔璋避而不見,只怕要跳腳大罵孤傲自標你大爺了。
袁紹膽大包天,得何進之命,便連下數令,先是使洛陽方略武吏司察宦者案情,開始調查了。然後又詔書促董卓速速進兵,進駐平津觀。
天地良心,何進真的只想讓董卓在上林苑,根本就沒想到讓這家夥來洛陽。自己一放權,袁紹就亂來了。也不知道這兩人之間,是不是有什麽協議。
何太後一聽袁紹召董卓,這下就真怕了。怕何進一怒之下不管不顧大開殺戒。於是悉罷中常侍小黃門,使還裏舍。只留了何進平時親近的人,留守宮中。
諸常侍打算又去何進那裏請罪,趙忠、張讓道:“前次請罪,我等已無後路,然大將軍一意孤行,我等再往,自取其辱爾。不若另想他法。”
段珪怒道:“何遂高欺人太盛,不若拼死一搏,我等若死,也必不讓他好過。況且,鹿死誰手,誰可知耶?”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