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8章 江水犀照
關燈
小
中
大
小皇帝認同王導的意見,陶侃溫嶠也不好說什麽了。
庾亮見大局已定,站出來說來:“蘇峻之亂,因臣征召他到臺城當大司農而起,害得太後自盡,顧命大臣卞壸父子三人皆戰死,臺城被焚,化為廢墟,臣請皇上降罪,賜罪臣一死。”
庾亮這是以退為進,蘇峻之亂,他責不旁貸,這個時候與其讓被被人彈劾,不如站出來請罪,自己打自己嘴巴子,讓別人無處可打。
其實朝臣們也是玩一哭二鬧三上吊的把戲,庾亮並非真的想死。
此話一出,群臣嘩然,紛紛勸道:
“蘇峻狼子野心,心有反骨之人,遲早會反,國舅無需自責。”
尤其是少年時期的好朋友溫嶠聞言心下一酸,說道:“我們七個顧命大臣,卞壸已經戰死,司馬羕自甘墮落投靠蘇峻被斬首,七人只剩下五個人,太後又**殉國,皇上還小,臺城化為灰燼,建康至少五年才會恢覆往西繁華,國舅若死了,誰來輔佐皇上把這片廢墟恢覆原狀?”
溫嶠厚道啊,之前庾亮防著他,把他排擠出臺城,趕到地方當刺史,又寫信要他“不能越雷池一步”,結果溫嶠以怨報德,一次次幫助庾亮。
王導曉得庾亮的計謀,如果他這個時候不開口挽留,顯得他刻薄無情,可是如果像溫嶠那樣無條件的原諒庾亮,王導肯定做不到——庾太後曾經窺覬我寶貝兒子王悅的美色!庾亮雖然把我們一家三口送出宮,但是後來找個和我兒子相貌相似的替身送到庾太後床上去了,這樣做也不行,當哥哥難道不能好好教訓妹妹麽。
王導心胸開闊,從不斤斤計較,但是涉及王悅,王導就那麽大方了。
王導嘆道:“庾國舅的長子庾彬也死於蘇峻之亂,英勇戰死,庾家為國流過血,怎麽能讓庾國舅也去死呢。我也失去過長子,因而深知你的痛苦,但是逝者已逝,活人還是要面對現實的,死解決不了問題,活著才可以。”
王導這句話很有水平了,即表明了自己仁德的品格,還能暗戳戳的點明庾亮必須承擔蘇峻之亂的責任。
你想一死了之還賺的知錯能改的好名聲?
沒門!
庾亮一聽,恨不得撕了王導這張嘴!王導用最深情的方式撕毀了庾亮的借口。
庾亮沒辦法,只得退一步說道:“王公說的對,在罪臣的罪孽還沒有贖清楚之前,罪臣不能死,罪臣做錯事,就要接受懲罰,皇上寬恕了罪臣的死罪,但是活罪難逃,罪臣自請辭去所有官職,帶著庾氏全家歸隱山林,任憑微臣自生自滅,如此,方能讓天下知道全善罰惡的道理。”
出於孝道,小皇帝當然要挽留舅舅了。這是他親舅舅,如果真由庾亮自生自滅,他這個皇帝會落下不仁的名聲,畢竟庾亮長子戰死殉國,太後**殉國,庾氏算是“滿門忠烈”。
庾亮為了表現自己贖罪的誠意,不顧小皇帝和群臣挽留,堅決請辭,當天就帶著家人坐船走了。
陶侃聽到此事,暗自腹誹:虛偽!
王導:矯情!太特麽矯情了!
小皇帝很有眼色,知道陶侃和王導都看不慣庾國舅,連忙派了庾亮的好朋友溫嶠開著戰船去長江上頭攔截庾家的船只。
溫嶠說道:“我年輕時好賭,站在賭船上大呼‘卿可贖我”,每次你都用錢給我贖身。我一直記在心裏,現在我也來贖你一次,給你面子。你裝可以,差不多就行了,別太矯情,過猶不及。“
庾亮抓緊了溫嶠,卻作勢就要投江,“嗚嗚,我有罪,我錯了,就讓江水洗凈我的罪孽吧。”
庾亮實在太能演了。
溫嶠的胳膊被庾亮死死拉住,庾亮要是真跳,溫嶠也要跟著下去餵魚。
溫嶠火冒三丈:你就是仗著我見不得你死!
溫嶠是個戀舊情的人,只得配合出演,好說歹說,勸庾亮放下輕生的念頭,並指揮將士搶奪船舵,把船開回建康。
庾亮琢磨著他幾次作秀,應該能夠平息民間朝堂的怒火,適可而止,上書小皇帝,說我沒臉在建康城待了,自請去地方做官,為國效力,為我自己贖罪。
在如何處理國舅這件事情上,小皇帝不敢自專,他寫了詔書問王導的意見,在書中還特意用“朕誠惶誠恐的敬問王公”這樣謙卑的字眼。
須知皇帝是君,王導是臣,君無需敬臣。小皇帝這樣有誠意,王導備有面子,看小皇帝左右為難不容易,就去了臨時小朝廷見小皇帝,小皇帝居然在門口迎接王導。
王導看得心酸,連忙下拜,小皇帝不準他拜。
王導見小皇帝心誠,動了憐憫之心,說道:“國舅畢竟有錯,就讓國舅去豫州當都督,去接替桓彜的位置吧。”
桓彜被叛軍砍頭,兒子桓溫剛剛殺了仇人韓晃和江播的三個兒子為父覆仇。桓溫承襲了父親的爵位,官職一直空缺,剛好庾亮去填補。
本來王導希望庾亮就此倒臺,看在小皇帝的份上,還是遞給一副梯子,讓庾亮好下臺。
小皇帝說道:“朕會一直記住王公的恩德。”小皇帝也難啊。
於是庾亮被“貶官”,去了豫州。
庾亮一走,朝中五名顧命大臣,只剩下四個了。其中陸曄請求回家掃墓,結果一去不返——陸曄回鄉後病重,死了。
顧命大臣只剩下三人,溫嶠,郗鑒和王導。陶侃雖然是勤王盟主,立功最大,但他不是顧命大臣,所以暫且不能和這三人並肩。
大晉需要一個宰相,也只會在這三人之間產生。
遠在豫州的庾亮當然希望好朋友溫嶠當宰相啊,寫信要溫嶠爭一爭,他會擺脫親信力挺溫嶠。
溫嶠只有四十二歲,還年輕,還有激情,也想嘗嘗當宰相的滋味,但是他也曉得自己資歷不如王導,士族們也大多數支持王導,沒有勝算,於是回信只有簡短的四個字,“憑天由命。”
郗鑒有自知之明,他的家族高平郗氏不夠資格和瑯琊王氏爭,何況是他是武將,當過流民帥,他馴服流民為軍隊,這次蘇峻之亂,皆因流民過多失控而起,朝野上下對流民越發防備,時刻警惕,於是郗鑒自請去鎮守京口,主動退出宰相之爭,免得得不到還惹上一堆罵名。
王導本來都退休了,和曹淑相伴,鬥鬥嘴,含飴弄孫,小日子過的挺美。但是蘇峻之亂,建康城毀於一旦,王導看著他一手覆活的大晉遭遇重創,很是心痛,又見小皇帝小小年紀就要瞻前顧後治理國家,他便有心東山再起,第四次出任宰相。
王導決定為自己爭取一下。這個時代的官場規則是如果要爭,就要先退,絕對不能大肆宣稱“我還想幹第四屆”這種話,會被人恥笑的。
那如何表現想當宰相的意願呢?
答案就是請辭。
王導上詔書,說蘇峻之亂已經平息,我要回家養老了。
小皇帝嚇壞了,親自來到烏衣巷,請王導務必留在朝廷,將丞相之印送給王導。
王導裝模作樣推辭了幾下了,收下了。
王導東山再起,第四次當宰相,輔佐東晉第三代帝王,堪稱傳奇人物了。
這個結局並不意外。
溫嶠也只是很短暫的幻想過當宰相而已。
溫嶠覺得既然不能當宰相,留在京城也沒意思,一山不容二虎,建康不能有兩個顧命大臣,還有可能被王導忌憚,所以溫嶠幹脆自請出京城,去鎮守重地武昌。
王導裝作模樣挽留了幾次,同意了,小皇帝想賜給溫嶠一些禮物,無奈國庫空空,他的龍袍穿短都得繼續穿,窮的很,王導看出小皇帝的窘迫,就拿出了私財入了皇帝的私庫。
小皇帝覺得羞恥,但沒有法子,接受了王導的“進貢”,轉手賜給溫嶠。
溫嶠是個厚道人,曉得小皇帝的難處,就將絕大部分禮物贈給王導,要他拿去修化為廢墟的臺城,只拿了幾個犀角。
看到自家的東西輾轉送回來,王導等於把左口袋的東西掏到右口袋了,哭笑不得。不過他由此對溫嶠的態度大為改觀,覺得溫嶠雖然是庾亮的死黨好友,但是為人比庾亮好多了,算是個高風亮節的君子。
誰會料到年少輕狂時數次出入賭船把自己都典當出去,對庾亮大呼“卿可贖我”的賭徒居然如此光明磊落呢?
溫嶠兩袖清風去鎮守武昌,途經牛渚磯時,看到了“絕壁臨巨川,連峰勢相向。亂石流洑間,回波自成浪。但驚群木秀,莫測精靈狀”的奇景,此時正值夜晚,一聲聲猿啼在夾岸大山兩邊回蕩著,只有書畫裏才能見的夢幻之地。
溫嶠披衣欣賞詭異的美景,無意中水手們說江水下是另一個屬於妖魔鬼怪的世界,所以這裏風景和別處不一樣。
溫嶠好奇,問道:“怎麽能看到江水下的世界?”
水手說道:“用燃燒的犀角照著,就可以看到水下妖魔。”
溫嶠手上剛好留著幾個小皇帝所賜的犀角,就命人拿出來點燃,自己登上小船,舉著燃燒的犀角照著夜色下黑漆漆的江水。
山川猿聲的詭異音調觸發了心理暗示,但見犀照之下(聲明:殘害野生動物是違法的,本文作者反對使用任何犀角制品,小說內容並不代表作者認同犀角制品,請勿舉報,請勿模仿,謝謝)江水之中燈火通明,猶如海市蜃樓,就像沒有遭遇戰火之前的建康城。
有亭臺樓閣,有街市作坊,各種水形妖怪,紅衣魔女等等穿梭期間,他們或飛翔,或者乘坐馬車牛車,和人間差不多。
犀角燒完,一切都消失了。
溫嶠嘆為觀止,將這一切記錄下來,寫信給好友庾亮。晚上睡覺的時候,溫嶠夢見江水裏出來妖人,對他說道:“我和你幽明有別,互不相擾,為什麽要用犀角照我們呢?既然你看到了我們的世界,我們就要帶你走了,免得你透露出去,將來有更多的人騷擾我們。”
說完,就來拖溫嶠,溫嶠當然不肯走啊!奮力掙紮,但是手腳不懂使喚,紋絲不動。
溫嶠驚醒了,大聲喊人,卻也發不出聲響,第二天仆人端來洗臉水時,才發現溫嶠昨晚中風了,趕緊去找大夫。
溫嶠到了武昌,病情依然嚴峻,溫嶠用盡最後的力氣,把那晚的怪夢口述給幕僚,要幕僚寫信告訴庾亮,“……生死有命,我窺破天機,要付出代價,我一生無子,只有兩個還未出嫁的女兒,我死之後,請你照顧我的妻女,為她們尋一戶好人家嫁了。”
溫嶠暴亡,年僅四十二歲。
噩耗傳到豫州蕪湖庾亮那裏,庾亮看著兩封信,難以接受現實,對著武昌的方向跪下,設了祭壇,大聲嚎哭不止。
悲傷之後,庾亮派人去武昌料理溫嶠喪事,把孤兒寡女接到蕪湖,把溫家兩個女兒當做親女兒一樣看待,好生照顧。
庾亮翻看著溫嶠遺物,看到了剩下的兩根犀角,頓時想起了溫嶠玄之又玄”犀照江水”的死因。
庾亮不信鬼神,可是溫嶠身體明明好好的,只有四十二歲,比自己還小,怎麽可能就突然中風死了呢?
是不是犀角有問題?
庾亮命親信去建康調查犀角的來歷,兜兜轉轉,查到了犀角來自王導。
庾亮聽了,頓時暴怒:“我就知道是王導搗的鬼!王導忌憚溫嶠,怕他將來積攢了資歷,又有我的支持,會和他搶奪宰相之位!所以他算計溫嶠,在犀角裏下毒!”
其實王導一直貫徹“以和為貴”的處事原則,根本不會這麽做。但是庾亮本來和王導有仇怨,加上溫嶠死的離奇,就認定王導是殺害溫嶠的兇手,一心想弄死他。
王導害死溫嶠,庾亮要搞死王導報仇的事情立刻傳遍了大晉。
王導覺得可笑,並不在意,清者自清,溫嶠從來就不是他的對手。
駐守京口的郗鑒聽了,頓時頭疼,這特麽有完沒完啊!
郗鑒真是覺得夠了,從老皇帝,到王敦之亂,到蘇峻之亂,一次次的內訌,無窮無盡,你方唱罷我登場,受害的永遠都是老百姓,流血的都是他們這些當兵的,一次次被拖進去內戰。
郗鑒不想王導出事,到時候江南又要大亂,可是自從王敦死了,王家失去軍權,也沒有任何一個有能力和庾亮抗衡的武將瑯琊王氏族人,誰來保護王導,鉗制庾亮的殺心呢?
郗鑒為國擔憂,去庭院散步,看到西窗下正在練字的長女郗璿(念旋),長成了亭亭玉立的少女,目前已經有不少士族試探他的口風,想要和郗家結親。
看到長女郗璿,郗鑒立刻有了法子:我把女兒嫁到瑯琊王氏,找個瑯琊王氏的族人當女婿不就行了嘛!
郗家和瑯琊王氏一旦聯姻,庾亮就不敢對王導動手。
郗鑒拿定主意,要幕僚去建康城,和王導商議兩家聯姻的大事。
幕僚南下去了烏衣巷王家,把郗鑒的書信遞上,王導狂喜萬分:真是瞌睡遇到枕頭了!我正在愁庾亮對我使絆子呢,郗鑒就來幫忙了。
王導說道:“感謝郗公的信任,來人,把家裏未婚的兒郎召集起來,任憑挑選。”
王導要表現誠意,仆人立刻去尋人,家裏除了王恬結婚生子,其餘五個兒子,連同寄居在家裏的侄兒王羲之都還沒有結婚。
侍妾雷氏聽說郗鑒要挑女婿,連忙把兩個兒子召過來,好生打扮,把自己的妝奩給兒子們,塗脂抹粉,帥氣無比。
其餘三個庶子,大奴二奴三奴見兩個哥哥如此慎重,當然不甘落後,也是收拾得如珠似玉。
五個未婚少年齊聚一堂,站立如松,風度翩翩,唯有王羲之昨晚跟著朋友們一起出去喝酒了,宿醉歸來,衣冠不整,披頭散發,他被仆人強行架著送過來“選秀”——因為王導吩咐過了,只要未婚就得來。
王羲之心想,我是個孤兒,沒有任何勢力仰仗,怎麽可能被郗鑒選為女婿,反正沒戲,幹脆放飛自我好了,他臉也不洗,頭也不梳,連鞋子都沒穿,衣襟大敞,露出了肚皮,搖搖晃晃走到東窗的床邊,躺下來了。
宿醉之後的人都覺得特別餓,剛好案幾上盤子,放著胡餅招待客人,王羲之聞到餅香,就拿著餅吃起來,餅渣落在肚皮上也懶得管。
郗鑒的幕僚進來了,五個少年連忙上前行禮,只有王羲之繼續躺在東床上吃胡餅。
幕僚回到京口,和郗鑒細說了王家選婿的事情,“……瑯琊王氏的弟子素有琳瑯滿目之譽,自然個個都是好的,也都有求娶大小姐的誠意,見我過去,一個個爭相表現才藝,唯有一個少年,一直坦腹高臥,若無其事的吃胡餅,一句話都沒有說。”
郗鑒頓時對東床吃餅少年有了興趣:很好,你成功引起了我的註意。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庾亮見大局已定,站出來說來:“蘇峻之亂,因臣征召他到臺城當大司農而起,害得太後自盡,顧命大臣卞壸父子三人皆戰死,臺城被焚,化為廢墟,臣請皇上降罪,賜罪臣一死。”
庾亮這是以退為進,蘇峻之亂,他責不旁貸,這個時候與其讓被被人彈劾,不如站出來請罪,自己打自己嘴巴子,讓別人無處可打。
其實朝臣們也是玩一哭二鬧三上吊的把戲,庾亮並非真的想死。
此話一出,群臣嘩然,紛紛勸道:
“蘇峻狼子野心,心有反骨之人,遲早會反,國舅無需自責。”
尤其是少年時期的好朋友溫嶠聞言心下一酸,說道:“我們七個顧命大臣,卞壸已經戰死,司馬羕自甘墮落投靠蘇峻被斬首,七人只剩下五個人,太後又**殉國,皇上還小,臺城化為灰燼,建康至少五年才會恢覆往西繁華,國舅若死了,誰來輔佐皇上把這片廢墟恢覆原狀?”
溫嶠厚道啊,之前庾亮防著他,把他排擠出臺城,趕到地方當刺史,又寫信要他“不能越雷池一步”,結果溫嶠以怨報德,一次次幫助庾亮。
王導曉得庾亮的計謀,如果他這個時候不開口挽留,顯得他刻薄無情,可是如果像溫嶠那樣無條件的原諒庾亮,王導肯定做不到——庾太後曾經窺覬我寶貝兒子王悅的美色!庾亮雖然把我們一家三口送出宮,但是後來找個和我兒子相貌相似的替身送到庾太後床上去了,這樣做也不行,當哥哥難道不能好好教訓妹妹麽。
王導心胸開闊,從不斤斤計較,但是涉及王悅,王導就那麽大方了。
王導嘆道:“庾國舅的長子庾彬也死於蘇峻之亂,英勇戰死,庾家為國流過血,怎麽能讓庾國舅也去死呢。我也失去過長子,因而深知你的痛苦,但是逝者已逝,活人還是要面對現實的,死解決不了問題,活著才可以。”
王導這句話很有水平了,即表明了自己仁德的品格,還能暗戳戳的點明庾亮必須承擔蘇峻之亂的責任。
你想一死了之還賺的知錯能改的好名聲?
沒門!
庾亮一聽,恨不得撕了王導這張嘴!王導用最深情的方式撕毀了庾亮的借口。
庾亮沒辦法,只得退一步說道:“王公說的對,在罪臣的罪孽還沒有贖清楚之前,罪臣不能死,罪臣做錯事,就要接受懲罰,皇上寬恕了罪臣的死罪,但是活罪難逃,罪臣自請辭去所有官職,帶著庾氏全家歸隱山林,任憑微臣自生自滅,如此,方能讓天下知道全善罰惡的道理。”
出於孝道,小皇帝當然要挽留舅舅了。這是他親舅舅,如果真由庾亮自生自滅,他這個皇帝會落下不仁的名聲,畢竟庾亮長子戰死殉國,太後**殉國,庾氏算是“滿門忠烈”。
庾亮為了表現自己贖罪的誠意,不顧小皇帝和群臣挽留,堅決請辭,當天就帶著家人坐船走了。
陶侃聽到此事,暗自腹誹:虛偽!
王導:矯情!太特麽矯情了!
小皇帝很有眼色,知道陶侃和王導都看不慣庾國舅,連忙派了庾亮的好朋友溫嶠開著戰船去長江上頭攔截庾家的船只。
溫嶠說道:“我年輕時好賭,站在賭船上大呼‘卿可贖我”,每次你都用錢給我贖身。我一直記在心裏,現在我也來贖你一次,給你面子。你裝可以,差不多就行了,別太矯情,過猶不及。“
庾亮抓緊了溫嶠,卻作勢就要投江,“嗚嗚,我有罪,我錯了,就讓江水洗凈我的罪孽吧。”
庾亮實在太能演了。
溫嶠的胳膊被庾亮死死拉住,庾亮要是真跳,溫嶠也要跟著下去餵魚。
溫嶠火冒三丈:你就是仗著我見不得你死!
溫嶠是個戀舊情的人,只得配合出演,好說歹說,勸庾亮放下輕生的念頭,並指揮將士搶奪船舵,把船開回建康。
庾亮琢磨著他幾次作秀,應該能夠平息民間朝堂的怒火,適可而止,上書小皇帝,說我沒臉在建康城待了,自請去地方做官,為國效力,為我自己贖罪。
在如何處理國舅這件事情上,小皇帝不敢自專,他寫了詔書問王導的意見,在書中還特意用“朕誠惶誠恐的敬問王公”這樣謙卑的字眼。
須知皇帝是君,王導是臣,君無需敬臣。小皇帝這樣有誠意,王導備有面子,看小皇帝左右為難不容易,就去了臨時小朝廷見小皇帝,小皇帝居然在門口迎接王導。
王導看得心酸,連忙下拜,小皇帝不準他拜。
王導見小皇帝心誠,動了憐憫之心,說道:“國舅畢竟有錯,就讓國舅去豫州當都督,去接替桓彜的位置吧。”
桓彜被叛軍砍頭,兒子桓溫剛剛殺了仇人韓晃和江播的三個兒子為父覆仇。桓溫承襲了父親的爵位,官職一直空缺,剛好庾亮去填補。
本來王導希望庾亮就此倒臺,看在小皇帝的份上,還是遞給一副梯子,讓庾亮好下臺。
小皇帝說道:“朕會一直記住王公的恩德。”小皇帝也難啊。
於是庾亮被“貶官”,去了豫州。
庾亮一走,朝中五名顧命大臣,只剩下四個了。其中陸曄請求回家掃墓,結果一去不返——陸曄回鄉後病重,死了。
顧命大臣只剩下三人,溫嶠,郗鑒和王導。陶侃雖然是勤王盟主,立功最大,但他不是顧命大臣,所以暫且不能和這三人並肩。
大晉需要一個宰相,也只會在這三人之間產生。
遠在豫州的庾亮當然希望好朋友溫嶠當宰相啊,寫信要溫嶠爭一爭,他會擺脫親信力挺溫嶠。
溫嶠只有四十二歲,還年輕,還有激情,也想嘗嘗當宰相的滋味,但是他也曉得自己資歷不如王導,士族們也大多數支持王導,沒有勝算,於是回信只有簡短的四個字,“憑天由命。”
郗鑒有自知之明,他的家族高平郗氏不夠資格和瑯琊王氏爭,何況是他是武將,當過流民帥,他馴服流民為軍隊,這次蘇峻之亂,皆因流民過多失控而起,朝野上下對流民越發防備,時刻警惕,於是郗鑒自請去鎮守京口,主動退出宰相之爭,免得得不到還惹上一堆罵名。
王導本來都退休了,和曹淑相伴,鬥鬥嘴,含飴弄孫,小日子過的挺美。但是蘇峻之亂,建康城毀於一旦,王導看著他一手覆活的大晉遭遇重創,很是心痛,又見小皇帝小小年紀就要瞻前顧後治理國家,他便有心東山再起,第四次出任宰相。
王導決定為自己爭取一下。這個時代的官場規則是如果要爭,就要先退,絕對不能大肆宣稱“我還想幹第四屆”這種話,會被人恥笑的。
那如何表現想當宰相的意願呢?
答案就是請辭。
王導上詔書,說蘇峻之亂已經平息,我要回家養老了。
小皇帝嚇壞了,親自來到烏衣巷,請王導務必留在朝廷,將丞相之印送給王導。
王導裝模作樣推辭了幾下了,收下了。
王導東山再起,第四次當宰相,輔佐東晉第三代帝王,堪稱傳奇人物了。
這個結局並不意外。
溫嶠也只是很短暫的幻想過當宰相而已。
溫嶠覺得既然不能當宰相,留在京城也沒意思,一山不容二虎,建康不能有兩個顧命大臣,還有可能被王導忌憚,所以溫嶠幹脆自請出京城,去鎮守重地武昌。
王導裝作模樣挽留了幾次,同意了,小皇帝想賜給溫嶠一些禮物,無奈國庫空空,他的龍袍穿短都得繼續穿,窮的很,王導看出小皇帝的窘迫,就拿出了私財入了皇帝的私庫。
小皇帝覺得羞恥,但沒有法子,接受了王導的“進貢”,轉手賜給溫嶠。
溫嶠是個厚道人,曉得小皇帝的難處,就將絕大部分禮物贈給王導,要他拿去修化為廢墟的臺城,只拿了幾個犀角。
看到自家的東西輾轉送回來,王導等於把左口袋的東西掏到右口袋了,哭笑不得。不過他由此對溫嶠的態度大為改觀,覺得溫嶠雖然是庾亮的死黨好友,但是為人比庾亮好多了,算是個高風亮節的君子。
誰會料到年少輕狂時數次出入賭船把自己都典當出去,對庾亮大呼“卿可贖我”的賭徒居然如此光明磊落呢?
溫嶠兩袖清風去鎮守武昌,途經牛渚磯時,看到了“絕壁臨巨川,連峰勢相向。亂石流洑間,回波自成浪。但驚群木秀,莫測精靈狀”的奇景,此時正值夜晚,一聲聲猿啼在夾岸大山兩邊回蕩著,只有書畫裏才能見的夢幻之地。
溫嶠披衣欣賞詭異的美景,無意中水手們說江水下是另一個屬於妖魔鬼怪的世界,所以這裏風景和別處不一樣。
溫嶠好奇,問道:“怎麽能看到江水下的世界?”
水手說道:“用燃燒的犀角照著,就可以看到水下妖魔。”
溫嶠手上剛好留著幾個小皇帝所賜的犀角,就命人拿出來點燃,自己登上小船,舉著燃燒的犀角照著夜色下黑漆漆的江水。
山川猿聲的詭異音調觸發了心理暗示,但見犀照之下(聲明:殘害野生動物是違法的,本文作者反對使用任何犀角制品,小說內容並不代表作者認同犀角制品,請勿舉報,請勿模仿,謝謝)江水之中燈火通明,猶如海市蜃樓,就像沒有遭遇戰火之前的建康城。
有亭臺樓閣,有街市作坊,各種水形妖怪,紅衣魔女等等穿梭期間,他們或飛翔,或者乘坐馬車牛車,和人間差不多。
犀角燒完,一切都消失了。
溫嶠嘆為觀止,將這一切記錄下來,寫信給好友庾亮。晚上睡覺的時候,溫嶠夢見江水裏出來妖人,對他說道:“我和你幽明有別,互不相擾,為什麽要用犀角照我們呢?既然你看到了我們的世界,我們就要帶你走了,免得你透露出去,將來有更多的人騷擾我們。”
說完,就來拖溫嶠,溫嶠當然不肯走啊!奮力掙紮,但是手腳不懂使喚,紋絲不動。
溫嶠驚醒了,大聲喊人,卻也發不出聲響,第二天仆人端來洗臉水時,才發現溫嶠昨晚中風了,趕緊去找大夫。
溫嶠到了武昌,病情依然嚴峻,溫嶠用盡最後的力氣,把那晚的怪夢口述給幕僚,要幕僚寫信告訴庾亮,“……生死有命,我窺破天機,要付出代價,我一生無子,只有兩個還未出嫁的女兒,我死之後,請你照顧我的妻女,為她們尋一戶好人家嫁了。”
溫嶠暴亡,年僅四十二歲。
噩耗傳到豫州蕪湖庾亮那裏,庾亮看著兩封信,難以接受現實,對著武昌的方向跪下,設了祭壇,大聲嚎哭不止。
悲傷之後,庾亮派人去武昌料理溫嶠喪事,把孤兒寡女接到蕪湖,把溫家兩個女兒當做親女兒一樣看待,好生照顧。
庾亮翻看著溫嶠遺物,看到了剩下的兩根犀角,頓時想起了溫嶠玄之又玄”犀照江水”的死因。
庾亮不信鬼神,可是溫嶠身體明明好好的,只有四十二歲,比自己還小,怎麽可能就突然中風死了呢?
是不是犀角有問題?
庾亮命親信去建康調查犀角的來歷,兜兜轉轉,查到了犀角來自王導。
庾亮聽了,頓時暴怒:“我就知道是王導搗的鬼!王導忌憚溫嶠,怕他將來積攢了資歷,又有我的支持,會和他搶奪宰相之位!所以他算計溫嶠,在犀角裏下毒!”
其實王導一直貫徹“以和為貴”的處事原則,根本不會這麽做。但是庾亮本來和王導有仇怨,加上溫嶠死的離奇,就認定王導是殺害溫嶠的兇手,一心想弄死他。
王導害死溫嶠,庾亮要搞死王導報仇的事情立刻傳遍了大晉。
王導覺得可笑,並不在意,清者自清,溫嶠從來就不是他的對手。
駐守京口的郗鑒聽了,頓時頭疼,這特麽有完沒完啊!
郗鑒真是覺得夠了,從老皇帝,到王敦之亂,到蘇峻之亂,一次次的內訌,無窮無盡,你方唱罷我登場,受害的永遠都是老百姓,流血的都是他們這些當兵的,一次次被拖進去內戰。
郗鑒不想王導出事,到時候江南又要大亂,可是自從王敦死了,王家失去軍權,也沒有任何一個有能力和庾亮抗衡的武將瑯琊王氏族人,誰來保護王導,鉗制庾亮的殺心呢?
郗鑒為國擔憂,去庭院散步,看到西窗下正在練字的長女郗璿(念旋),長成了亭亭玉立的少女,目前已經有不少士族試探他的口風,想要和郗家結親。
看到長女郗璿,郗鑒立刻有了法子:我把女兒嫁到瑯琊王氏,找個瑯琊王氏的族人當女婿不就行了嘛!
郗家和瑯琊王氏一旦聯姻,庾亮就不敢對王導動手。
郗鑒拿定主意,要幕僚去建康城,和王導商議兩家聯姻的大事。
幕僚南下去了烏衣巷王家,把郗鑒的書信遞上,王導狂喜萬分:真是瞌睡遇到枕頭了!我正在愁庾亮對我使絆子呢,郗鑒就來幫忙了。
王導說道:“感謝郗公的信任,來人,把家裏未婚的兒郎召集起來,任憑挑選。”
王導要表現誠意,仆人立刻去尋人,家裏除了王恬結婚生子,其餘五個兒子,連同寄居在家裏的侄兒王羲之都還沒有結婚。
侍妾雷氏聽說郗鑒要挑女婿,連忙把兩個兒子召過來,好生打扮,把自己的妝奩給兒子們,塗脂抹粉,帥氣無比。
其餘三個庶子,大奴二奴三奴見兩個哥哥如此慎重,當然不甘落後,也是收拾得如珠似玉。
五個未婚少年齊聚一堂,站立如松,風度翩翩,唯有王羲之昨晚跟著朋友們一起出去喝酒了,宿醉歸來,衣冠不整,披頭散發,他被仆人強行架著送過來“選秀”——因為王導吩咐過了,只要未婚就得來。
王羲之心想,我是個孤兒,沒有任何勢力仰仗,怎麽可能被郗鑒選為女婿,反正沒戲,幹脆放飛自我好了,他臉也不洗,頭也不梳,連鞋子都沒穿,衣襟大敞,露出了肚皮,搖搖晃晃走到東窗的床邊,躺下來了。
宿醉之後的人都覺得特別餓,剛好案幾上盤子,放著胡餅招待客人,王羲之聞到餅香,就拿著餅吃起來,餅渣落在肚皮上也懶得管。
郗鑒的幕僚進來了,五個少年連忙上前行禮,只有王羲之繼續躺在東床上吃胡餅。
幕僚回到京口,和郗鑒細說了王家選婿的事情,“……瑯琊王氏的弟子素有琳瑯滿目之譽,自然個個都是好的,也都有求娶大小姐的誠意,見我過去,一個個爭相表現才藝,唯有一個少年,一直坦腹高臥,若無其事的吃胡餅,一句話都沒有說。”
郗鑒頓時對東床吃餅少年有了興趣:很好,你成功引起了我的註意。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